第466章 曾頭市三日軍旅觀,獨龍崗一童引疑端_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 > 第466章 曾頭市三日軍旅觀,獨龍崗一童引疑端

第466章 曾頭市三日軍旅觀,獨龍崗一童引疑端(1 / 1)

張清依言往東走,果然見一戶人家亮著燈,門虛掩著。

他推門進去時,一個膀大腰圓的漢子正劈柴,見了他便直起身:

“是衙署的弟兄?來取肉?”

“我……隨便看看。”張清望著院裡掛著的半扇豬肉,油脂在燈光下泛著光。

“這有啥看的?”漢子咧嘴笑,露出兩排白牙,

“擱以前,這時候早該藏起來了,怕曾家的惡奴搶。如今不怕了,穆頭領說了,買賣人憑本事掙錢,誰也不許欺負。”

那漢子拿起塊剁好的肉遞過來,“嘗嘗?剛殺的,新鮮!”

張清沒接,隻問:

“你就不怕……他們哪天變了卦?”

“變卦?”漢子把斧頭往柴堆上一擱,

“王頭領帶弟兄們打曾頭市時,秋毫無犯,還把曾家糧倉的米分給了莊戶。

若是真心為禍,能這般待百姓?再說項充、李袞幾位頭領,天天帶著人修堤壩、護商旅,比官府的兵卒儘心多了!”

正說著,遠處傳來打更聲,梆子敲了四下。漢子道:

“天快亮了,客官該回了。這曾頭市,白日裡瞧著好,夜裡更安穩——你聽聽,連狗都不叫。”

張清走出柴門,果然聽見四下靜悄悄的,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他抬頭望,月光明亮,照著家家戶戶的屋頂,煙囪裡雖無炊煙,卻像是藏著無數安穩的夢。

往衙署走的路上,他腳步發沉。

白日裡那些畫麵此刻又浮上來,隻是再不是“表演”的模樣——

糧鋪婦人的笑裡有真實的滿足,學堂窗外的婦人眼裡有踏實的期盼,就連藥鋪前的水汽,都帶著真切的暖意。

回到廂房時,天已蒙蒙亮。

張清躺在榻上,望著漸漸亮起來的窗紙,心裡那點對“表演”的懷疑,像被晨露打濕的蛛網,漸漸塌了下去。

他忽然想起王進那雙坦蕩的眼睛,想起老漢說“這般恩情記一輩子”時的鄭重,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衣角,第一次覺得,自己堅守的“忠義”,或許真的有哪裡不對。

窗外傳來掃地的聲音,是早起的衙役在打掃庭院。

張清閉上眼睛,耳邊卻總回響著那老漢的話:

“如今不怕了……夜裡走夜路也不怕……”

此後,王進等人陪同張清又在曾頭市盤桓三日,王進領著張清看遍了南北貨棧的熱鬨——

遼商的皮毛、江南的綢緞在市集上堆疊如山,牙人扯著嗓子討價還價,通事官在旁流利地轉譯著胡語與漢話。

張清站在渡口,望著滿載貨物的商船解纜起航,聽穆弘說每月單是關稅便夠養五千弟兄,眉頭卻始終沒舒展。

這日午後,祝龍見張清對著貨棧裡的胡商出神,便湊到王進身邊道:

“天尊哥哥,曾頭市靠著互市繁華,終究是商賈之道。張清兄弟是東昌府將官,管著的多是種地百姓,不如去獨龍崗走走?讓他瞧瞧咱們如何把荒田變糧倉。”

王進點頭笑道:

“正合我意。”

次日辭彆穆弘,一行人策馬往獨龍崗去。

越靠近三莊地界,道旁的景象便越發不同——

原先荒蕪的坡地被開墾成梯田,新插的秧苗在風中泛著嫩綠;

河道上搭著木架,十幾個漢子正趕著水牛拉石碾築堤,夯歌號子聲傳得老遠。

“那是去年決口的地段,”祝龍指著河道道,

“梁山來了後,先修了堤壩,又開了三條水渠,今年這百畝窪地總算能種上稻子。”

行至獨龍崗村口,早見孫立、索超、黃信、燕順四個頭領迎上來。

孫立手裡還攥著把鋤頭,褲腳沾著泥:

“聽聞天尊哥哥帶貴客來,弟兄們特意歇了晌。”

孫立目光落在張清身上,拱手道,“張都監,久仰大名。”

張清望著遠處田壟裡忙碌的身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卻不見半個兵卒監工,人人臉上都帶著汗,嘴角卻揚著笑。

“哼!”張清忽然勒住馬,指著田埂上一個牽著牛的孩童:

“那娃不過十歲,怎也下地?”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