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太後:這樣,我們對外還是這樣。立即召開會議對敵之策
紫宸殿的銅鐘剛敲過辰時,斥候統領張謙就捧著三份密報跪在殿中,額上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他剛從滄州、潞州、秦州三地趕回來,馬不停蹄跑了兩夜一天,連口氣都沒顧上喘。符太後坐在龍椅旁的鳳榻上,指尖輕輕敲擊著扶手,目光落在密報上“遼軍集結五萬騎兵於幽州”“北漢與遼簽訂盟約,擬共攻潞州”“後蜀增兵秦州至八千,糧草已運抵邊境”幾行字上,神色依舊平靜,仿佛看到的不是戰報,而是尋常的農事文書。
柴宗訓站在一旁,握著密報的手卻有些發緊,他抬頭看向符太後:“娘,這三國真的要聯手來犯了……咱們之前的延緩政策,是不是沒起作用?”
“不是沒起作用,是他們本就沒打算放過咱們。”符太後抬手,示意張謙起身,聲音裡聽不出半分慌亂,“遼人覬覦瀛、莫二州多年,北漢一直想奪回太原,後蜀念念不忘秦、鳳二州——就算沒有後宮對峙的事,他們也會找彆的理由出兵。現在不過是借著‘軍中內亂’的由頭,想趁虛而入罷了。”
她頓了頓,忽然看向魏仁浦和韓令坤,眼底閃過一絲銳利:“既然他們想看著咱們內亂,那咱們就‘亂’給他們看。對外,依舊放出消息,說軍中男兵與女輔營矛盾未消,朝廷正忙著調解;對內,咱們立刻整合兵力,調糧草、運武器,讓所有將士都擰成一股繩。這就叫將計就計,以退為進。”
韓令坤眼睛一亮:“太後英明!這樣一來,遼、北漢、後蜀定會放鬆警惕,以為咱們真的自顧不暇,不會想到咱們已經在暗中準備了!”
“沒錯。”符太後站起身,走到殿中,“魏大人,你立刻派人去汴梁各城門,讓守城士兵故意在城門處與女輔營的巡邏隊‘爭執’,動靜越大越好,務必讓各國斥候看到;韓將軍,你去傳朕的旨意,召集樞密院、兵部、戶部的大臣,半個時辰後在紫宸殿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敵之策;張謙,你派可靠的斥候,密切監視三國的動向,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稟報。”
“臣遵旨!”三人齊聲應道,轉身快步離去。
柴宗訓看著符太後有條不紊地安排,心裡的慌亂漸漸消散,他走上前:“娘,咱們這樣做,會不會讓百姓以為真的要內亂了?”
“百姓要的是安穩,不是表麵的太平。”符太後摸了摸他的頭,“隻要咱們能守住邊境,不讓戰火蔓延到汴梁,不讓百姓流離失所,就算外麵傳得再凶,百姓也會相信朝廷。而且,咱們越是‘亂’,敵人就越會覺得有機可乘,也就越不會想到咱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半個時辰後,紫宸殿內已站滿了大臣,樞密使魏仁浦、兵部尚書韓令坤、戶部尚書王溥、吏部尚書張昭等重臣皆在其列,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他們大多是跟著世宗皇帝打天下的老臣,深知遼、北漢、後蜀聯手的威力,也明白此刻後周麵臨的危機。
符太後坐在鳳榻上,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諸位大人,想必你們已經聽說了,遼、北漢、後蜀三國,借著咱們軍中‘男女矛盾’的由頭,已經在邊境集結兵力,準備來犯。這三國,當年或與咱們結盟,或受過咱們的恩惠,現在卻趁咱們推行新政之際,落井下石——諸位說說,咱們該如何應對?”
話音剛落,兵部尚書韓令坤就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後,依臣之見,當立刻調汴梁周邊的兵力去邊境,加強滄州、潞州、秦州的防守,同時傳檄各地,征調糧草,以備不時之需。遼人雖強,但去年冬天損失慘重,隻要咱們能守住前三個月,他們的糧草就會不足,到時候自然會退兵。”
戶部尚書王溥卻搖了搖頭,臉上帶著難色:“韓將軍,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現在汴梁的糧草,隻夠支撐邊境三個月的消耗,若是三國長期圍困,咱們的糧草恐怕難以支撐。而且,各地的稅銀還未收齊,若是再征調糧草,恐怕會引起百姓不滿。”
“百姓不滿也比亡國好!”韓令坤有些激動,“難道咱們要看著遼人打進汴梁,看著後周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嗎?”
“韓將軍息怒。”魏仁浦連忙上前勸阻,“王尚書也是為了百姓著想,並非不願支持前線。依臣之見,咱們現在不宜與三國硬拚,正如太後所說,當以‘將計就計’之策,先穩住敵人,再尋機會發展自身。”
符太後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吏部尚書張昭身上:“張大人,你是朝中老臣,見多識廣,你有什麼看法?”
張昭躬身道:“回太後,臣以為,魏大人所言極是。後周自世宗皇帝去世後,國力尚未完全恢複,若是現在與三國硬拚,隻會兩敗俱傷。不如先對外示弱,讓三國覺得咱們無力應戰,暫緩出兵;對內則抓緊時間發展生產,整頓軍備,等國力強盛了,再回頭收拾他們。”
“張大人說得對。”符太後接過話茬,“朕也是這個意思。現在咱們最要緊的,是避開不必要的戰爭,抓緊時間發展。等咱們足夠強大了,彆說這三國不敢來犯,說不定還會像北漢依附遼人一樣,依附咱們後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頓了頓,忽然想起一事,看向韓令坤:“對了,之前鎮守渝關的十萬部隊,現在情況如何?朕記得他們去年冬天奉命調回汴梁休整,手中的兵器大多已經上繳,現在怕是沒有足夠的武器應對戰事。”
韓令坤連忙道:“回太後,渝關的部隊現在駐紮在汴梁東郊,確實缺少兵器。不過,咱們在汴梁西郊的兵器庫中,還存放著十萬柄長槍、五萬把短刀和兩千張弓,若是立刻秘密運送過去,不出三日,就能讓他們裝備齊全。”
“好!”符太後拍手道,“就這麼辦。韓將軍,你親自去安排,務必秘密行事,不能讓任何國家的斥候發現。另外,你再從汴梁的禁軍中,挑選兩萬精兵,悄悄調往滄州、潞州、秦州三地,每地七千,剩下的六千留在汴梁,以防不測。”
“臣遵旨!”韓令坤應道。
符太後又看向魏仁浦:“魏大人,你負責與各地的守將聯係,讓他們務必嚴守邊境,若是三國隻是襲擾,不要主動出擊;若是他們真的攻城,就堅守不出,等待援軍。同時,你再派人去後蜀、北漢,假裝與他們議和,拖延時間——咱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臣遵旨!”魏仁浦拱手道。
此時,柴宗訓忽然走上前,學著符太後的樣子,對著大臣們拱了拱手,聲音雖稚嫩卻透著堅定:“諸位大人,朕娘說的話,你們都聽到了。咱們現在對外要顯示不團結,讓敵人放鬆警惕;對內要團結一致,抓緊時間發展。朕覺得,娘說的‘退避三舍’不是懦弱,是明智之舉——等咱們發展起來,國力強盛了,他們自然會怕咱們,到時候,說不定還會像北漢依附遼人一樣,來依附咱們大周。”
大臣們看著柴宗訓認真的樣子,都忍不住點了點頭——他們沒想到,這位年幼的皇帝,竟有如此見識,看來在符太後的教導下,已經漸漸有了帝王的風範。
張昭上前一步,對著柴宗訓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定會謹遵太後和陛下的旨意,齊心協力,守住後周的江山,為陛下和太後分憂。”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臣等遵旨!願為大周效力!”
符太後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鬆了口氣——她知道,隻要這些大臣能齊心協力,隻要軍中的將士能擰成一股繩,後周就一定能度過這次危機。她站起身,對著眾人道:“諸位大人,現在是後周的關鍵時刻,朕希望你們能放下個人恩怨,同心同德,共渡難關。隻要咱們能挺過這一關,將來的後周,定會比現在更加強盛,你們的功勞,朕和陛下都會記在心裡。”
“臣等謝太後!”大臣們齊聲應道。
會議結束後,大臣們紛紛離去,各司其職。紫宸殿內隻剩下符太後和柴宗訓兩人,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殿中,暖洋洋的。
柴宗訓走到符太後身邊,拉了拉她的衣袖:“娘,咱們這樣做,真的能行嗎?要是三國不上當,直接來攻怎麼辦?”
符太後蹲下身,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說:“傻孩子,沒有絕對穩妥的計策,咱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儘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就算三國不上當,咱們也已經在邊境部署了兵力,儲存了糧草,就算真的打起來,也能守住。而且,朕相信,遼、北漢、後蜀三國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遼人想利用北漢、後蜀牽製咱們,北漢、後蜀也想利用遼人奪回失地,他們各懷鬼胎,隻要咱們能抓住他們的矛盾,就能找到破局的機會。”
柴宗訓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目光落在殿外的庭院裡,那裡的柳樹已經抽出了新的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曳。他忽然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許多——以前遇到事情,他隻會慌亂,隻會依賴符太後;現在,他已經能試著思考,試著為符太後分憂了。
“娘,”柴宗訓抬起頭,看著符太後,“等這次危機過去了,咱們是不是就能繼續推進女輔營的政策了?”
符太後笑著點頭:“當然。等咱們國力強盛了,等那些國家都不敢來犯了,咱們就不僅要擴張女輔營,還要讓更多的女子有機會讀書、有機會做事,讓她們也能為後周的發展出一份力。”
柴宗訓用力點了點頭:“娘,到時候,朕要親自為女輔營的姑娘們頒賞,讓所有人都知道,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樣,為國家效力。”
符太後看著柴宗訓眼中的光芒,心裡滿是欣慰——她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這個年幼的皇帝,已經漸漸明白了“責任”二字的含義,也漸漸有了守護後周江山的決心。
此時,內侍進來稟報,說張謙有緊急消息要稟報。符太後讓他進來,張謙跪在地上,興奮地說:“太後,好消息!咱們在城門處安排的‘爭執’,已經被遼、北漢、後蜀的斥候看到了,他們已經派人回去稟報了!另外,後蜀的孟昶,已經同意與咱們議和,派使者三日後就到汴梁!”
符太後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好!做得好!看來咱們的計策,已經開始起作用了。張謙,你繼續派人監視三國的動向,有任何消息,立刻稟報。”
“臣遵旨!”張謙應道,轉身離去。
柴宗訓看著符太後,興奮地說:“娘,咱們的計策成功了!後蜀已經同意議和了!”
“這隻是第一步。”符太後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宮殿,“接下來,咱們還要繼續演戲,繼續拖延時間,抓緊發展國力。隻要咱們能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時間,後周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的春風輕輕吹過,帶著泥土的芬芳和新葉的清香。符太後知道,這場與三國的博弈,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她並不害怕——因為她有懂事的兒子,有忠心的大臣,有團結的將士,更有一顆守護後周江山的決心。隻要君臣同心,上下協力,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沒有渡不過去的難關。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紫宸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符太後和柴宗訓站在窗前,望著這壯麗的景象,心裡都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隻要堅持下去,隻要努力發展,後周一定會迎來新的輝煌,一定會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