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城的晨光剛漫過城牆垛口,驛道上便揚起了滾滾煙塵。青州牧守周嶽率領的兩萬精銳率先抵達城外,玄色的“周”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甲胄鮮明的士兵們隊列整齊,雖經連日行軍,眼中卻不見半分疲憊,反倒透著一股躍躍欲試的銳氣。
城門處早已接到指令,蘇文清親自帶著官吏等候在此。見周嶽翻身下馬,他快步上前拱手笑道:“周大人一路辛苦,太後已在城主府備下薄宴,為諸位將士接風洗塵。”
周嶽擺擺手,語氣爽朗:“蘇大人客氣了,軍情緊急,宴飲之事暫且擱置。末將已令士兵們原地休整,清點糧草器械後,即刻便可趕赴三關堡。”他目光掃過身後的軍隊,聲音陡然提高,“傳我將令,全軍休整一個時辰,檢查軍備,不得擅自離隊!”
“諾!”士兵們齊聲應和,聲音震得周圍的塵土都微微顫動。
蘇文清見狀,心中暗讚周嶽的治軍嚴謹,連忙補充道:“周大人放心,糧草已備好,即刻便會送到軍營。另外,太後特意叮囑,青州援軍需攜帶的攻城器械,濟州城已額外籌備了一批,稍後便讓工匠送到陣前。”
周嶽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太後思慮周全,有勞蘇大人了。”
兩人正說話間,遠處又傳來了馬蹄聲與車輪滾動的轟鳴。徐州牧守李翰的隊伍也已抵達,與青州軍不同,徐州軍多帶弓弩與攻城雲梯,顯然是做好了硬仗的準備。李翰是個麵容剛毅的中年人,見到周嶽與蘇文清,直接開門見山:“兩位,軍情如火,我軍可隨時出發,不知後續各州的援軍何時能到?”
蘇文清取出早已備好的文書:“李大人請看,兗州、鄆州、曹州的信使已先後傳來消息,兗州軍預計今日午後抵達,鄆州與曹州軍因需繞行河道,最多三日也能趕到。”
周嶽接過文書細看,眉頭微蹙:“三日時間,恐生變數。遼軍若察覺我軍集結,難保不會提前設防。”
“周大人所言極是。”一道清脆而堅定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符琳身著常服,在許知遠的陪同下緩步走來。她目光掃過兩位牧守,語氣沉穩,“正因如此,我已令秦鋒將軍在三關堡虛張聲勢,每日派小股部隊襲擾雲安城外圍,讓遼軍誤以為我軍短期內隻會固守,不會貿然進攻。”
周嶽與李翰連忙躬身行禮:“太後聖明。”
符琳抬手示意兩人起身,繼續說道:“青州軍善長奔襲,徐州軍精於攻城,你們兩軍可先行出發,趕赴三關堡與秦鋒彙合。待後續援軍到齊,便按照既定策略,兵分兩路攻打雲安、定邊二城。”她頓了頓,目光變得銳利,“沿途務必隱蔽行蹤,若遇遼軍斥候,一律斬殺,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臣遵旨!”兩人齊聲領命,轉身便去安排軍隊啟程。
看著兩支大軍緩緩離開濟州城,許知遠輕聲道:“太後讓他們先行出發,固然能搶占先機,但兵力分散,若遇遼軍主力,恐有危險。”
符琳望著軍隊遠去的方向,神色平靜:“富貴險中求,戰機稍縱即逝。秦鋒在三關堡已有防備,若真遇敵軍,可依托地形堅守,待後續援軍趕到便可合圍。況且,我軍散布的謠言應該已經起了作用,遼軍主力此刻恐怕正盯著耶律城的方向,無暇他顧。”
正說著,李承淵匆匆趕來,神色帶著幾分凝重:“太後,斥候回報,遼軍已增派兵力駐守雲安城與定邊城之間的聯絡要道,而且雲安城的守將耶律烈似乎察覺到了異常,近日頻繁派人探查三關堡的動靜。”
符琳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耶律烈倒是個謹慎的對手。傳旨給秦鋒,讓他加大襲擾力度,務必讓耶律烈堅信我軍主力仍在三關堡,尚未做好進攻準備。另外,令斥候密切監視耶律烈的動向,一旦發現他有調兵的意圖,立刻回報。”
“臣遵旨!”李承淵躬身退下。
書房內,符琳再次鋪開地圖,指尖落在雲安城城外的那條溪流上。許知遠站在一旁,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緩緩道:“切斷水源雖為良策,但雲安城地勢較高,城中或許有蓄水池,若不能一舉截斷,恐怕難以奏效。”
“這點我早已考慮到。”符琳點頭道,“我已令秦鋒派工匠暗中勘察溪流的走向,尋找最適合築壩截流的地點。同時,讓他挑選一支精銳,偽裝成遼軍,潛入雲安城附近,若城中真有蓄水池,便伺機破壞。”她頓了頓,補充道,“另外,蘇文清已在籌備火油與火箭,屆時可配合攻城,給遼軍造成更大的壓力。”
許知遠撫須讚道:“太後步步為營,此戰勝算大增。隻是,人心難測,五州援軍彙聚,難免會有將領各懷心思,需提前做好約束。”
符琳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她取出一枚鎏金虎符,沉聲道:“我已備好虎符,待五州援軍全部到齊,便交由秦鋒掌管,節製全軍。詔書中已明確規定,若有將領不聽調遣,秦鋒可先斬後奏。”她目光堅定,“此刻正是後周生死存亡之際,容不得半點私心雜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午後,兗州軍如期抵達濟州城。兗州牧守趙謙是個沉穩老練的人,抵達後並未急於出發,而是先與蘇文清核對了糧草與器械的數量,又詳細詢問了前線的戰況。得知先行出發的青州、徐州兩軍已在路上,他當即決定:“我軍休整兩個時辰,連夜趕路,務必在明日午時前與青州、徐州兩軍彙合。”
蘇文清見狀,連忙說道:“趙大人,夜色行軍恐有不便,不如明日再出發?”
趙謙搖頭道:“蘇大人有所不知,我軍攜帶的多是重型攻城錘,白日行軍目標過大,容易被遼軍斥候發現。夜間行軍雖辛苦些,卻能隱蔽行蹤,確保萬無一失。”
符琳得知趙謙的決定後,對其心思縝密頗為讚賞,特意令李承淵送去一批火把與乾糧,叮囑道:“告訴趙大人,務必注意行軍安全,若遇突發情況,可點燃信號彈,濟州城會派兵接應。”
夜幕降臨,濟州城的驛道上再次響起了行軍的腳步聲。兗州軍的士兵們手持火把,小心翼翼地前行,火把的光芒在夜色中連成一條長長的火龍,向著三關堡的方向延伸。
與此同時,三關堡內,秦鋒正與沈硯研究著雲安城的布防圖。桌案上的燭火跳躍,映照著兩人凝重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