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心裡獨白:祖國帶我們也挺不錯,我為啥一時糊塗
符祥瑞與柴宗訓的身影消失在郭府大門外時,郭崇還保持著躬身行禮的姿勢,直到院外禁軍甲胄碰撞的聲響漸漸遠去,他才緩緩直起身,踉蹌著往後退了兩步,重重坐在了正廳的石階上。
春日的陽光透過海棠樹枝椏,在他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可他卻絲毫沒覺得暖和,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往上竄,順著脊梁骨蔓延到心口,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方才符太後說的那些話,像無數根細針,密密麻麻紮在他心上——尤其是那句“後周待你們這些老將,不薄吧”,更是讓他羞愧得無地自容。
他抬手按了按發沉的太陽穴,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二十年前的畫麵。那時他還是個剛從鄉野裡出來的小兵,跟著太祖皇帝郭威在鄴都起兵,手裡攥著一把鏽跡斑斑的刀,連鎧甲都湊不齊。是太祖皇帝看中他力氣大、敢衝鋒,把他調到身邊當親衛,還手把手教他騎馬射箭;後來世宗皇帝繼位,更是把他從普通將領提拔成禁軍副將,讓他跟著大軍南征北戰,平定淮南、抵禦北漢,多少硬仗都是靠著世宗皇帝的信任和提拔,他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後周待我,確實不薄啊……”郭崇低聲呢喃,聲音裡滿是懊悔。他想起自己的兒子,去年剛滿十歲,就被送進了國子監讀書,跟著太子那時柴宗訓還是太子)一起上課,宮裡的先生都是當世有名的大儒;他的女兒上個月出嫁,嫁的是宗室裡的郡王,太後還親自賞賜了嫁妝,光是綾羅綢緞就裝了滿滿二十箱。這些恩寵,若是放在從前,他連想都不敢想。
可他呢?就因為聽聞朝廷要拆分舊部,就因為擔心麾下那幾個老將被調走,就忘了先帝的恩典,忘了後周的栽培,帶著親衛往宮門闖——現在想來,那哪裡是“陳情”,分明是給太後和陛下添亂,是給那些想趁機作亂的人遞刀子。
他又想起符太後提起的趙匡胤。當年他和趙匡胤在禁軍裡共事時,就覺得此人眼神裡藏著野心,每次跟世宗皇帝彙報軍情,總愛說些“若臣掌軍,定能如何如何”的話,那時他隻當是年輕人心高氣傲,沒放在心上。可誰能想到,世宗皇帝剛駕崩,趙匡胤就敢發動兵變,篡奪皇位。
“趙匡胤說自己是被逼的,誰信呢?”郭崇嗤笑一聲,可笑著笑著,眼淚卻忍不住流了下來。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這次的所作所為,雖然沒有趙匡胤那麼過分,可本質上都是對後周的不忠誠——趙匡胤是為了皇位,他是為了兵權,說到底,都是被自己的私心蒙蔽了雙眼。
他想起上個月,自己麾下的老將張謙來找他,說聽聞朝廷要把他調去秦州當團練使,哭著求他去跟太後求情。張謙跟著他打了十幾年仗,胳膊上還留著當年為了保護他留下的傷疤,他看著張謙蒼老的臉和顫抖的手,心裡一下子就軟了,當場拍著胸脯說“我去跟太後說,肯定不讓你去那麼遠的地方”。
現在想來,他那時根本就沒考慮過朝廷的難處。太後剛經曆了洛陽危機,朝堂上人心未穩,遼人和南唐還在邊境虎視眈眈,拆分舊部、調整禁軍編製,都是為了防止武將專權,都是為了後周的江山穩固。可他卻隻想著自己的部下,隻想著自己的那點私心,連這點道理都想不明白,還配當什麼禁軍將領,配當什麼後周的“柱石”?
“我真是糊塗啊……”郭崇用力捶了捶自己的大腿,悔恨的情緒像潮水一樣將他淹沒。他想起柴宗訓剛才說的話——“郭將軍,我記得那年父皇帶你來看我,你還給我帶了一把小木劍,說等我長大了教我練武”。那時的柴宗訓才五歲,手裡攥著小木劍,笑得眉眼彎彎,眼神裡滿是信任。可他這次的所作所為,怕是讓那個孩子失望了吧?
他又想起符太後最後說的話:“我再給你一次機會,等查清真相,我會恢複你的爵位,讓你繼續留在京城,輔佐宗訓。”太後沒有治他的罪,沒有剝奪他的爵位,甚至沒有把他關在大牢裡,隻是讓他待在府裡反省——這份寬容,這份信任,讓他更加羞愧難當。
他站起身,踉蹌著往書房走。書房裡的陳設依舊,書桌上還放著他前些日子寫的《練兵策》,墨跡還沒完全乾透;牆上掛著的《行軍布陣圖》,是世宗皇帝當年親手賞賜給他的,圖上還有世宗皇帝用朱筆標注的戰術要點。他伸手撫摸著圖上的字跡,眼眶再一次濕潤了。
“先帝,臣對不住您啊……”郭崇對著《行軍布陣圖》深深鞠了一躬,“臣不該一時糊塗,忘了您的教誨,忘了後周的恩典。臣以後再也不會了,一定好好輔佐陛下,守護好您打下的江山。”
他走到書桌前,拿起筆,卻發現手一直在顫抖,連墨都蘸不均勻。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在紙上寫下“臣郭崇,願以餘生護後周,忠陛下,絕無二心”幾個字。雖然字跡有些潦草,可每一筆都寫得格外用力,像是要把自己的決心刻在紙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窗外的海棠樹隨風搖曳,嫩綠的枝芽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有生機。郭崇看著那些枝芽,忽然想起符太後說的那句話:“再冷的天,也擋不住春天來。可若是有人非要折了這枝芽,這樹怕是就難開花了。”
他知道,自己之前差點就成了“折枝芽”的人。但幸好,太後及時拉住了他,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輔佐陛下,守護好後周的“春天”,絕不讓任何人再傷害這片土地,再辜負太後和陛下的信任。
他把寫好的誓言仔細折好,放進懷裡,然後走到門口,對守在外麵的家丁說:“去把我書房裡的《兵法》和《行軍布陣圖》都整理出來,從今天起,我就在書房裡讀書反省,沒我的吩咐,任何人都不準進來。”
家丁愣了一下,隨即躬身應下:“是,老爺。”
郭崇重新走回書房,坐在書桌前,拿起《兵法》認真讀了起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也灑在他的臉上,讓他原本沉鬱的神色漸漸變得堅定起來。他知道,自己犯的錯,不是靠一句“我錯了”就能彌補的,往後的日子裡,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誠,用餘生來償還後周的恩典。
“祖國帶我們也挺不錯,我為啥一時糊塗……”他又低聲呢喃了一句,這次語氣裡沒有了懊悔,隻剩下堅定的決心。他相信,隻要自己真心悔改,好好輔佐陛下,總有一天,他能重新贏得太後和陛下的信任,能重新穿上鎧甲,為後周的江山社稷,再打一場漂亮的仗。
窗外的海棠樹,在春風裡輕輕搖曳,像是在回應他的決心。而書房裡的郭崇,也終於明白,所謂的“忠誠”,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記得自己的根,記得是誰給了自己今天的一切,記得要守護好那些值得守護的人和事。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