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山西落幕_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4章 山西落幕(1 / 1)

崇禎十一年,九月中旬。

太原城頭的夕陽,把晉地的黃土地染成了一片金紅。距汾河u型灣之戰已過月餘,戰場的焦痕被新翻的泥土蓋去大半,穀口的荒坡上,“義士碑”靜靜立著,碑前偶有百姓放下一束野菊。崇禎憑欄而立,身後是捧著旨稿的王承恩,身前是緩緩流淌的汾河——河水褪去了戰時的渾濁,在餘暉裡泛著粼粼波光,像撒了一把碎金,鋪向兩岸剛補種的晚玉米田。

他望著腳下的太原城,街巷裡已不複戰時的死寂:酒肆的幌子重新掛起,糧鋪前排隊領糧的百姓臉上有了笑意,孩童追著賣糖人的貨郎跑過青石板路,炊煙從錯落的屋頂升起,纏繞著夕陽,暖得像一碗熱粥。

“承恩呐。”崇禎的聲音被風揉得柔和,卻透著沉定的力量,“擬旨吧。”

王承恩連忙躬身,展開明黃的絹紙,提筆侍立。

“傳孫傳庭即刻趕赴山西,到任後封其為山西總督,總理山西軍政要務。”崇禎的目光掠過汾河兩岸的田壟,那裡有農戶正彎腰修整田埂,“令他到任第一件事,便是全力推進山西民生恢複。以工代賑,征調民力在汾河沿岸開挖水渠,引河水灌溉晉地旱田——這黃土地不能隻靠天吃飯,稻米、玉米都要種起來,讓山西百姓都能吃飽飯。”

他指尖輕叩城磚,語氣裡多了幾分鄭重:“此前抄沒的晉商田產、晉王私地,還有貪腐官員的田畝,儘數丈量清楚,全部分給山西無地農民。告訴他們,今冬好好修整農具,明年春耕務必按時下種,這地裡長的,是一家子的活路,也是大明的希望。”

風卷著泥土與禾苗的氣息吹來,崇禎望向東北方的山巒,那裡隱約可見礦洞的輪廓。“山西的礦山、煤山,讓孫傳庭在各境設工坊,召集流民入礦。挖礦、挖煤,一律免除他們三年徭役。”他側頭問王承恩,“如今民間挖一斤鐵礦、一斤煤,工錢是多少?”

王承恩略一思索,回道:“回陛下,尋常礦主給三百文上下,遇著苛刻的,還要克扣一半。”

“翻倍。”崇禎斬釘截鐵,“每斤六百文,按月發放,派禦史督查,若有拖欠克扣,以欺君論處。”他目光銳利起來,“讓他好生督造精械,打磨煤礦——山西的鐵,要鑄出能護境的兵器;山西的煤,要暖了百姓的屋,也供了工坊的火。這山西鎮的防務與民生,便全交給他了。”

“奴才記下了。”王承恩筆尖在絹紙上沙沙作響,每一筆都寫得格外認真。

“還有軍備。”崇禎望向城下的軍營,那裡軍旗獵獵,“山西原有守軍八千,令孫傳庭三個月內擴軍至兩萬,從流民與降兵中挑選精壯,嚴加操練。境內若再有匪民之亂,不必奏請,先平後報,務必保這晉地百姓安穩。”

“遵旨。”

崇禎轉過身,望向待命的大軍——白杆兵的銀甲、嶽家軍的紅巾、山西守軍的青甲,在夕陽下連成一片,雖經苦戰,卻依舊軍容整肅。“傳令,三日後,整軍回西安。”

“是!”王承恩躬身領命,剛要轉身,卻聽見城下傳來一陣喧騰,像是無數人踩著青石板路趕來,腳步聲混著笑語,順著風湧上城頭。

崇禎低頭望去,隻見太原城的百姓已擠滿了護城河外的道路,扶老攜幼,肩扛手提,把軍營圍得水泄不通。打頭的是個黝黑漢子,穿著打補丁的粗布短褂,懷裡抱著個布包,正跟身邊的人笑著說話——那是城西種玉米的蘇四,月初剛領了三畝晉商的棄地,此刻正拍著旁邊侯武的胳膊:“侯大哥,你瞧這陣仗!擱以前,咱見著官差都得躲著走,如今竟能湊在這兒送陛下,這日子真是越過越踏實了!”

侯武是個瘸腿的老兵,去年跟著邊軍潰逃,後來投了張鼎,u型灣之戰後領了糧想返鄉,卻被分了兩畝靠河的好地,此刻手裡提著一籃熱氣騰騰的玉米饃,聞言連連點頭:“可不是嘛!以前晉商收糧,十成要刮走三成,晉王的人來了,還要搶咱的牲口。自打皇上來了,分了地、發了糧,連咱這瘸腿的都有了活路,這都是陛下的恩典,也是將士們的功勞啊!”

“說得對!”旁邊一個穿藍布衫的婦人插了話,她懷裡抱著個繈褓,另一隻手提著個陶罐,“前些日子我家老漢去修水渠,回來就說,嶽家軍的兵士們規矩得很!咱村李婆婆家的井堵了,幾個小夥子二話不說就幫著淘井;張大爺的柴火劈不動,他們也主動搭手。前幾天下雨,他們寧可在村頭屋簷下擠著睡,也不進老百姓的屋子,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好兵!”

“可不是嘛!”蘇四接話道,“上次我路過軍營,見白杆兵的將士們在磨槍,旁邊有娃湊過去看,他們還笑著給娃講槍法,一點架子都沒有。沒有這兩萬嶽家軍、兩千白杆兵,咱山西哪能這麼快就太平!”

人群裡頓時響起一片附和聲:“是啊!嶽家軍的兵爺真是貼心!”“白杆兵的將士們打仗英勇,待咱也親!”“要謝陛下,更要謝這些保家衛國的兵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話間,百姓們已走到軍營門口。蘇四率先走上前,把懷裡的布包遞給守營的嶽家軍士兵,笑著說:“兵爺,這是俺娘連夜蒸的白麵饅頭,您嘗嘗!俺家小子說了,以後也要當嶽家軍,保咱山西的太平!”

那士兵連忙擺手,躬身道:“老鄉,多謝您的好意,但咱嶽家軍有規矩,‘凍死不擄掠,餓死不妄取’,這饅頭您還是帶回家給孩子吃吧!”

侯武也把玉米饃遞過去,紅著眼眶道:“兵爺,這饃是用新收的玉米做的,不是啥貴重東西,您就收下吧!以前我跟著張鼎,是走了歪路,多虧陛下和你們給了咱回頭的機會,這饃您一定要收下!”

可那士兵還是不肯接,隻是笑著說:“大爺,您的心意我們領了,但軍規不能破。您好好種地,日子過得安穩,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感謝了!”

旁邊的婦人把陶罐塞給白杆兵的將士,柔聲說:“將士們,這是俺熬的小米粥,還熱乎著呢,你們快喝點暖暖身子。你們離家這麼遠來保咱山西,真是辛苦你們了!”

白杆兵的將士也連忙推辭:“大嫂,您太客氣了,我們有軍糧,您這粥還是給孩子喝吧!”

百姓們見將士們不肯收,急得直跺腳。蘇四乾脆把布包往地上一放,拉著士兵的胳膊說:“兵爺,您要是不收,俺就站在這兒不走了!這不是啥值錢東西,就是咱老百姓的一點心意,您要是不收,俺心裡不安穩!”

人群裡的百姓也跟著附和:“對!不收我們就不走!”“這是咱的心意,不是擄掠!”

嶽家軍的將領見狀,隻能朝城頭躬身道:“陛下,百姓們一片心意,臣代將士們謝過陛下,也謝過鄉親們!既是百姓心意,若再推辭,反倒寒了大家的心,不如暫且收下,過後折算成糧米,再分還給百姓們?”

崇禎望著城下這熱鬨又暖心的場景,眼底泛起暖意,朝那將領頷首:“便依你所言,收下吧。記著,不可負了百姓的心意。”

將領領命,轉身對士兵們道:“既然陛下恩準,便暫且收下,過後按價折算,不得有誤!”

士兵們這才接過百姓手裡的東西。很快,軍營門口堆起了小山似的吃食:黃澄澄的玉米、熱騰騰的饅頭、香噴噴的小米粥,還有婦人連夜縫的布鞋、鞋墊,孩童畫的歪歪扭扭的“兵爺護城圖”。

這時,有人眼尖瞧見了城頭的崇禎,高聲喊了一句:“陛下在上麵呢!”

百姓們頓時安靜下來,齊刷刷地朝著城頭的方向跪下。蘇四舉著手裡的空布包,仰頭喊道:“陛下!謝您給咱分地!謝您讓咱有飯吃!”

侯武也磕了個頭,聲音沙啞:“陛下!俺以後一定好好種地,不辜負您的恩典!也謝謝嶽家軍、白杆兵的將士們,是你們救了咱山西!”

“恭送陛下!”“謝謝將士們!”

無數聲音混在一起,像潮水般在汾河兩岸回蕩。有白發老者顫巍巍地捧著一把新收的豆子,說要給陛下帶在路上當乾糧;有孩童舉著自己攢的銅板,要送給兵爺買水喝;還有剛領了地的農戶,扛著自家種的玉米,非要塞給守營的士兵。

喜歡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請大家收藏:()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HP菟絲子的崛起計劃 晚風知我意,驕陽入你懷 骨妖逆襲:炮灰千金颯爆了 錯嫁浮生緣 直播探險成團寵,警局給我送錦旗 我每殺一個惡人,獲得一周壽命 我的手機通兩界,嬌養妖獸贏麻了 取消婚禮的風,吹來了輪椅上的他 快穿:強製文男主攻略手冊 末世重生之帶空間在末世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