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提出的這個“威耗比”,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籠罩在陣法之上的那層“玄學”麵紗,直指其作為“工具”和“武器”最核心、最實用的價值!
“威……威耗比……”劉長老喃喃地重複著這個陌生的詞彙,渾濁的雙眼卻越來越亮,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猛地抬起頭,看向林楓,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激動和迫切:
“大師兄!這‘威耗比’……這算法優化……可能應用於其他陣法?比如‘兩儀微塵陣’?比如‘北鬥七星劍陣’?”
林楓微微一笑,知道劉長老已經徹底上鉤了。
“當然可以。”他肯定地回答,“算法是通用的思想工具。不同的陣法,隻是不同的‘網絡模型’和‘優化目標’。隻要我們能將其準確建模,就能找到提升其‘威耗比’的優化路徑。”
他拍了拍沙盤,語氣充滿了誘惑:“長老,想想看,當陣法堂出品的每一個陣法,都比其他宗門的同類型陣法啟動更快、耗能更少、效果更強時,我們青雲宗陣法堂的名聲,將會達到何等高度?這將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啊!”
劉長老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幅場景,激動得胡須都在抖動,他緊緊抓住林楓的胳膊:
“大師兄!教老夫!請您一定要將這算法優化之道,傾囊相授!陣法堂上下,必唯大師兄馬首是瞻!”
林楓看著眼前這位徹底被“科學”折服的長老,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陣法堂這片新的“試驗田”,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播種、施肥,等待收獲的季節了。而“威耗比”這個概念,必將隨著陣法堂的革新,響徹整個青雲宗,乃至更廣闊的修仙界。
眼見劉長老的態度從最初的試探請教,轉變為如今的徹底信服與熱切渴求,林楓知道,火候已到。是時候將那些分散的、應用於具體實例的優化思想,係統化、理論化,形成一套可以推廣的方**了。
他沒有藏私,轉身從洞府內嵌的玉架上,取下一枚早已準備多時、靈光氤氳的玉簡。這玉簡與他之前給出的任何玉簡都不同,其表麵流轉的符文更加複雜、有序,隱隱構成一個不斷演算、推演的立體幾何圖形。
“劉長老,”林楓將玉簡鄭重地遞到劉長老手中,神色肅然,“此乃我近日整理編撰的《林楓算法(陣法優化實戰篇)》。它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秘典,而是一套將複雜陣法問題,拆解為可計算、可優化步驟的工具集與方**。”
劉長老雙手微顫地接過玉簡,如同捧著什麼絕世瑰寶。他神識迫不及待地沉入其中。
玉簡之內,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如同林楓方才演示那般,充滿了清晰的邏輯推演、結構化的定義和大量的圖例分析。
開篇明義:“夫陣法者,天地規則之顯化,亦為靈絡節點之聯結。優化之道,在於明晰其‘圖’,計算其‘徑’,權衡其‘耗’,此算法之所由生也。”
緊接著,便是核心概念的闡述:
“數據結構”:將陣法中的節點、靈絡、靈力屬性、功能模塊等,定義為不同的“數據單元”,並闡明其相互關係。
“貪心選擇”:於每一步抉擇中,皆取當前看來最優之解(如剔除最高損耗靈絡),以期達到全局相對最優。旁注附有在“小五行聚靈陣”中應用此法的詳細推演過程。
“分治策略”:將龐大複雜之陣(如護山大陣),分解為若乾相對獨立之子陣,分彆優化,再統籌整合。附“北鬥七星劍陣”子陣協同優化案例。
“動態規劃”:存儲並複用已計算之中間結果(如節點間最優路徑),避免重複推演,極大提升複雜陣法設計與破解之效率。以“九曲黃河陣”之路徑規劃為例。
“回溯試探”:當某條優化路徑行不通時,及時退回上一階段,選擇其他可能性,適用於破解未知古陣或自創新陣。
每一種思想,都配有多個由淺入深的陣法實例,詳細展示了如何將這些“算法”應用於實際陣法的分析與優化中,一步步推導出更優的“威耗比”。
劉長老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沉迷。這玉簡中的內容,仿佛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以往許多依靠模糊感覺和經驗摸索的東西,在這裡被賦予了清晰的邏輯和可重複的步驟!
“妙啊!原來這‘兩儀微塵陣’的靈氣渦旋,可以用‘貪心選擇’優先平衡主副陣眼負載!”
“原來‘幻波五行陣’的陣基布置,竟暗合‘分治策略’!”
“這‘回溯法’用於推演古陣殘篇,簡直是神器!”
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玉簡中的知識,時而恍然大悟,時而擊節讚歎,時而陷入沉思,完全忘記了身外之事。
林楓看著劉長老癡迷的模樣,知道這套《林楓算法》已經找到了它最合適的傳承者和推廣者。他安靜地品著茶,等待著。
不知過了多久,劉長老才長籲一口氣,神識從玉簡中退出,臉上充滿了激動、震撼以及一種得到至高秘傳般的虔誠。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對著林楓,竟是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大師兄授業解惑之恩,清源沒齒難忘!此算法,真乃陣道革新之聖典!老夫……不,弟子定當潛心修習,並將其在陣法堂內廣為傳授,使我青雲陣法,光耀天下!”
這一刻,劉長老徹底放下了長老的架子,心甘情願地以學生的身份自居。
林楓坦然受了他這一禮,扶起他,微笑道:“長老言重了。知識本應傳播,方能創造價值。希望此算法,能助陣法堂開辟一番新天地。”
“必不負大師兄所望!”劉長老緊緊攥著那枚玉簡,眼神堅定,仿佛握住了陣法堂的未來。
至此,標誌著“科學修仙”思想正式深入陣法領域的《林楓算法》,以其嚴謹的邏輯、強大的實用性和顛覆性的視角,正式誕生。而它的第一個狂信徒與實踐者,正是陣法堂長老,劉清源。一場席卷陣法堂,乃至未來將影響整個修仙界陣法格局的“算法革命”,隨著這枚玉簡的傳遞,悄然拉開了最關鍵的序幕。
自那日從雲隱峰歸來,劉長老便一頭紮進了《林楓算法》的浩瀚世界,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那原本堆滿古老陣圖、彌漫著靈草熏香氣息的洞府,如今卻大變模樣。
洞府中央,最大的那麵牆壁上,懸掛的不再是玄奧的“周天星辰陣圖”,而是林楓贈送的那枚《林楓算法》玉簡的投影靈幕,上麵密密麻麻滾動著各種陣法結構分解圖和演算公式。
以往珍而重之、需要靜心感悟的古老陣盤被暫時擱置在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幾個不斷閃爍著靈光、進行實時陣圖推演的“算力沙盤”。沙盤旁,甚至還擺放著一把林楓推薦的、由低階靈木和算珠製成的“演算神器”——算盤。劉長老發現,對於一些複雜的多路徑權重比較,撥弄這凡俗之物,竟比純粹心算更為直觀高效!
他整個人也仿佛著了魔。以前弟子前來請教,他多是闡述陣法意境,講解陰陽變化,引導弟子去“感悟”。現在,他開口閉口便是:
“你這個問題,需要先建立節點連接模型,計算一下靈絡的冗餘度!”
“此處陣眼靈力過載,明顯是‘最短路徑’未曾優化,你用‘迪傑斯特拉算法’推演一下最優路徑試試?”
“莫要空談感覺!數據!拿數據說話!你這新陣法的‘威耗比’算出來了嗎?與舊版對比提升了多少?”
搞得前來請教的弟子們一頭霧水,又不敢多問,隻能硬著頭皮回去惡補《林楓算法基礎篇》。
劉長老自己更是身體力行。他選擇了一個困擾陣法堂多年的難題——優化宗門“小乾坤挪移陣”(短距離傳送陣)的穩定性與能耗。
以往,他們調整此陣,全靠幾位長老的經驗和無數次嘗試,耗時良久,效果卻不甚顯著。
這一次,劉長老嚴格按照《林楓算法》的步驟:
建模:將傳送陣的數百個符文節點、數千條靈力回路,全部抽象為頂點和邊,並賦予其穩定性權重和能耗權重。
分析:運用算法識彆出關鍵路徑和冗餘回路。
優化:使用“貪心算法”剔除對穩定性貢獻極低、但能耗巨大的冗餘靈絡;運用“動態規劃”為關鍵路徑預設三條穩定性遞減但能耗也逐級降低的備用回路,實現動態調節。
驗證:在算力沙盤上反複模擬推演,調整參數。
整個過程,他不再依賴那玄之又玄的“陣感”,而是完全信任算法的邏輯和沙盤推演的數據。
半個月後,一個結構更加精巧、符文連接更為簡潔高效的新版“小乾坤挪移陣”設計圖,從劉長老的洞府中誕生了!
當這座新陣法在陣法堂的試驗場被實際布置出來時,所有圍觀的長老和弟子都驚呆了!
啟動更快!空間波動更穩定!最關鍵的是,在實現相同傳送效果的前提下,靈力消耗比舊版陣法降低了足足五成!
“五成!劉長老,您……您是如何做到的?!”一位資深長老聲音顫抖地問道。
劉長老撫摸著下頜的胡須,臉上洋溢著一種混合著極度疲憊與巨大滿足的光彩,他指了指自己洞府的方向,又晃了晃手中那本已經被翻得靈光都有些黯淡的《林楓算法》玉簡,用一種仿佛朝聖般的語氣說道:
“此非老夫之功,皆是‘林楓算法’之妙!吾以往百年所修,囿於方寸之間,今日方知陣道之廣袤,亦可由‘算’而入!”
他目光掃過在場所有震驚、疑惑、好奇的麵孔,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傳道者的狂熱:
“自今日起,陣法堂弟子,需將《林楓算法》列為必修之術!考核晉升,亦需考察算法應用之能!吾輩陣修,當擁抱此革新之道,以‘算’為舟,以‘數據’為槳,方能在這陣道瀚海之中,行得更遠!”
從此,劉長老成功地從一位依靠經驗和感悟的傳統陣法師,轉型為修仙界第一位“算法陣師”。他甚至給自己起了個新的道號,不再是什麼“清源真人”,而是——“碼真人”!
陣法堂的風氣,也隨之徹底改變。鑽研算法、討論模型、比拚誰優化出的陣法“威耗比”更高,成了新的潮流。而劉長老——“碼真人”,則作為這場“算法革命”的旗手,堅定地站在了浪潮之巔。
每當夜深人靜,他望著洞府內那些閃爍的算盤和沙盤靈光,都會心生感慨:
“林楓此子,真乃神人也!他這是……為天下陣修,另辟了一條康莊大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