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前期的盤古大陸上,恐龍聯邦正在經曆一場由星核能源驅動的技術革命。星軌懸浮在同步軌道上,銀紫色的能量場如常脈動,注視著這個文明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演化觀察手冊》自動翻動著,記錄著每一個技術突破的細節。
星核能源的應用讓聯邦科技進入了真正的"爆發期"。技術院利用結晶能量驅動大型鍛造機,製造出厚度僅一厘米卻能抵禦霸王龍咬合的合金板材;防衛部研發的星核能量炮射程達到一公裡,可以輕易擊穿三米厚的岩層;甚至連日常生活都發生了變革——星核照明取代了傳統的火把,為地下礦洞提供穩定可靠的光源。
"技術躍進量化評估。"星軌記錄著詳細數據,"材料強度提升4.8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6.2倍,工業生產速度加快3.7倍。"
然而,技術院院長岩鎧在年度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更加宏大的願景:"星核能源已經足夠支撐星際飛行,我們應該研發能夠脫離太陽係的殖民艦,為文明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個提議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聯邦議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
議會辯論持續了整整七個工作日。支持派以年輕議員為主,他們引用天文觀測數據,論證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星際探索的必要性:"根據我們的計算,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關鍵資源將在200年內枯竭。星際移民不是選擇,而是必然。"
反對派則主要由經驗豐富的老議員組成,他們擔憂技術風險:"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星核能源的所有特性,貿然進行星際飛行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應該先進行更充分的技術積累。"
"議會辯論分析。"星軌記錄著雙方觀點,"支持率:54.3,反對率:38.7,未決定:7。辯論焦點:技術可行性權重35),資源投入權重28),風險評估權重37)。"
就在辯論陷入僵局時,星軌通過星塵記錄儀檢測到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在地球外層空間,一道微弱的混沌能量標記正在緩慢形成。這是其他奈亞分身進行隱性乾擾的跡象,如果不推動恐龍文明離開地球,他們很可能麵臨被其他分身收割的風險。
"外部威脅確認。"星軌評估著風險等級,"混沌標記強度2.7級,預計形成時間:35年,威脅程度:高。"
為了堅定聯邦的航天決心,星軌實施了"雙軌引導"策略。一方麵,在聯邦天文台的主觀測屏上,用星塵投射出太陽係外宜居星球的真實影像。這些通過混沌能量捕捉的畫麵展示了"綠環星"的詳細情況:茂密的植被覆蓋,穩定的水資源分布,適宜的大氣成分,而且沒有大型掠食者的威脅。
"影像引導效果評估。"星軌記錄,"觀測者理解度88.7,情感共鳴強度9.2,行動意願提升4.3倍。"
另一方麵,星軌讓技術院首席科學家銀輝在夢境中獲得殖民艦的核心技術原理。銀輝是傷齒龍科中腦容量最大的個體,特彆擅長理論研究和係統整合。在連續七個夜晚的夢境中,他逐步獲得了星核動力係統、生態循環艙、星際導航儀等關鍵技術的原理圖。
"知識傳遞完成度:"星軌監測著銀輝的腦波活動,"核心技術理解度92.3,係統整合能力評估9.1級,創新應用潛力8.7級。"
銀輝醒來後,立即組織團隊將夢境內容轉化為詳細的"啟航計劃"。這個計劃包含完整的技術可行性報告:殖民艦體長1200米,采用合金骨架與翼膜緩衝層複合結構,配備三組星核動力引擎,可容納五萬名成員。生態循環係統能夠實現氧氣、食物和水的90自給自足,星際導航儀的精度可以確保誤差不超過一光年。
"技術方案完整性評估。"星軌分析著計劃書,"係統設計完備度94.2,技術可行性87.6,資源需求合理性91.3。"
與此同時,防衛部部長烈爪承諾組建"星際防衛隊",配備最先進的星核武器係統,為可能的宇宙風險提供安全保障。這個承諾打消了許多議員對安全問題的顧慮。
最終,議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了啟航計劃,成立了專門的航天指揮部,由銀輝擔任總指揮,風翎擔任宇航員總教練。全聯邦進入了"航天備戰狀態"。
"計劃實施準備。"星軌記錄,"預算批準率100,資源調配效率9.2級,各部門協調度8.7級。"
在中樞穀地周邊,一座占地十平方公裡的殖民艦造船廠開始建設。三萬多名工匠參與其中,各部落根據自身特長分工協作:樹棲族負責采集輕質木材與樹脂,河澤族負責運輸礦石,石盾族主導合金冶煉與部件製造,飛翼族負責高空監測與部件吊裝。
"造船廠建設進度。"星軌監測著工程進展,"日均工時:14小時,工程合格率96.7,安全事故率:0.3。"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研發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題。最嚴重的是生態循環艙的植物氧氣轉化率不足,無法滿足五萬名乘員的需求。就在團隊一籌莫展時,星軌在實驗室窗外種下了一種經過混沌能量輕微改造的"光合加速蕨"。這種蕨類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普通植物的兩倍,而且恰好被銀輝團隊"偶然"發現。
"關鍵技術突破。"星軌記錄著乾預細節,"光合效率提升2.3倍,氧氣產量增加4.7倍,係統穩定性9.1級。"
經過五年的艱苦研發,殖民艦的主體結構終於完工。聯邦議會為這艘寄托著文明希望的星際飛船命名為"啟航號",並在艦首鑲嵌了一塊巨型星核結晶,象征著星空的指引。
"啟航號技術參數。"星軌記錄著最終數據,"艦體長度:1200米,最大乘員:名,續航能力:理論無限,生態自持率:90.3。"
當銀輝在造船廠宣布啟航號核心係統調試完成,預計一年後具備升空條件時,整個聯邦陷入了狂歡。各部落自發組織支援隊前往造船廠幫忙,甚至有老年傷齒龍主動捐贈珍藏的金屬工具,隻為了文明能夠走向星空。
"社會支持度評估。"星軌記錄,"公眾參與率98.7,資源捐贈價值:總預算的12.3,士氣指數:9.8級。"
星軌回到軌道,開始全麵總結這一曆史性成就。《演化觀察手冊》自動生成新的章節,詳細記錄了從計劃立項到艦體完工的完整過程。星塵勾勒出啟航號的完整設計圖,標注了各個係統的技術參數和創新點。
"白堊紀前期末期,恐龍聯邦啟動啟航計劃,完成星際殖民艦啟航號的主體研發。"星軌寫下曆史性結論,"掌握星核動力、生態循環、星際導航等核心技術,文明指數突破31.2級。乾預方式:宜居星球影像引導目標共識,夢境傳遞技術原理,關鍵節點提供生物材料支持。"
特彆值得注意的是,星軌添加了一個關於技術體係的詳細分析。啟航號的研發不僅產生了一艘星際飛船,更建立了一套完整航天科技體係,包括材料科學、能源技術、生命支持、導航係統等多個學科領域。
"技術體係完善度:"星軌評估,"學科覆蓋度96.3,技術成熟度88.7,創新能力9.2級。"
在下方的盤古大陸上,恐龍文明正在為最後的升空做準備。宇航員訓練、物資儲備、係統測試等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聯邦議會已經製定了詳細的升空計劃和時間表,整個文明都沉浸在邁向星空的期待中。
"升空準備進度:"星軌記錄,"係統測試完成度87.3,乘員訓練達標率94.6,物資儲備率91.2。"
星軌知道,最後的挑戰正在到來。升空過程中的技術風險、星際航行的未知挑戰、新家園的適應問題,都需要文明做好充分準備。下一個階段,它們需要完善應急預案,加強係統冗餘,提高應對未知的能力。
"下一階段重點:升空準備與風險防控。"星軌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讓我們看看這個文明能否成功邁出通往星空的第一步。"
祂將目光投向遠方,那裡,啟航號巍峨的艦體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芒,無數傷齒龍正在為最後的升空做準備。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景象,表明文明即將完成從行星文明到星際文明的曆史性跨越。
航天立項,啟航在即。在這個地質紀元的關鍵時刻,恐龍文明站在了通往星空的門檻上,而星軌的觀察記錄中,又寫下了嶄新而輝煌的一章。手冊自動翻到新的一頁,星塵勾勒出航天科技的完整體係,從理論基礎到工程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可見。
喜歡湮滅五行:舊日之燼手記請大家收藏:()湮滅五行:舊日之燼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