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顏處理李管事的動靜,不僅驚動了東宮的下人,也落在了廊下一位中年婦人的眼裡。
她穿著一身深青色宮裝,發髻上隻簪了支素銀簪,正是皇後宮中的掌事姑姑劉姑姑。
今日一早,皇後特意讓她來東宮,一是送昨日許諾的珍珠耳墜,二是悄悄看看楚清顏如何打理東宮事務。
劉姑姑原本站在廊下的桂樹旁,手裡捧著裝有耳墜的錦盒,想著等楚清顏召見完下人再上前。
可沒等她開口,就聽見書房裡傳來李管事的嗤笑聲,話語裡滿是對楚清顏出身的輕視。
她眉頭微蹙,下意識地握緊了錦盒,在宮裡待了三十年,她見多了新舊主子交替時的刁難,原以為楚清顏一個武將府出身的小姐,麵對這樣的挑釁,要麼會當場發怒失了分寸,要麼會忍氣吞聲落了威嚴。
可書房裡的動靜卻出乎她的意料。
楚清顏沒有立刻發作,反而平靜地反問李管事,語氣裡聽不出絲毫慌亂。
劉姑姑悄悄往前挪了兩步,透過窗欞的縫隙往裡看,隻見楚清顏坐在桌後,手指輕輕敲著桌麵,目光落在李管事身上,雖平靜卻帶著讓人不敢輕視的壓迫感。
當她說出“去年臘月少了十匹雲錦”“今年正月挪用五兩銀子”時,劉姑姑心裡暗暗驚訝——這才剛冊封完,楚清顏居然已經把舊東宮的賬目摸得這麼清楚,可見是個心思縝密、早有準備的。
接下來的場景,更讓劉姑姑對楚清顏刮目相看。
李管事跪地求饒時,楚清顏沒有趕儘殺絕,而是從輕發落,既維護了規矩,又給了下人改過自新的機會,麵對門外圍觀的下人,她沒有遮掩,反而當眾明事理、立規矩,話語溫和卻擲地有聲,幾句話就穩住了人心。
劉姑姑看著下人們從最初的觀望、緊張,到後來的恭敬、信服,心裡漸漸有了數,這位新太子妃,看似溫和,實則有勇有謀。
“劉姑姑,您怎麼站在這裡?”楚清顏處理完事務,剛走出書房,就看見站在廊下的劉姑姑,連忙笑著走上前:“是皇後娘娘有什麼吩咐嗎?”
劉姑姑回過神,連忙上前一步,雙手遞過錦盒:“回太子妃娘娘,這是皇後娘娘讓老奴送來的珍珠耳墜,說是昨日答應給您的賀禮。
娘娘還說,您剛打理東宮事務,若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儘管派人去坤寧宮說。”
楚清顏接過錦盒,打開一看,裡麵是一對圓潤的東珠耳墜,珠子碩大瑩白,銀質的耳鉤上還刻著細小的蘭草紋,與她發間的銀簪正好相配。
“替我多謝皇後娘娘,這份禮物我很喜歡。”她輕聲道謝,又讓人端來茶水:“劉姑姑一路辛苦,快坐下來喝杯茶再走。”
“多謝娘娘好意,隻是老奴還要回宮向皇後娘娘複命,就不叨擾了。”劉姑姑躬身行禮,目光落在楚清顏身上,語氣比來時溫和了許多。
“娘娘今日處理事務的樣子,老奴都看在眼裡。
您恩威並施,既體恤下人,又立得住規矩,真是東宮的福氣,也是大胤朝的福氣。”
楚清顏臉頰微紅,笑著道:“劉姑姑過譽了,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
往後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還要多向皇後娘娘和您請教。”
劉姑姑心中更是滿意,又說了幾句叮囑的話,便起身告辭。
楚清顏親自送她到東宮門口,看著她的馬車駛遠,才轉身回府。
手裡的錦盒溫熱,耳墜的瑩白透過錦緞隱隱可見,她知道,皇後派劉姑姑來,不僅是送禮物,更是來試探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