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瀾在葉靈兒的指導下,心神日漸穩固。那根“心錨”讓她在麵對紛繁的概率絲線時,多了幾分從容與底氣。團隊決定進行下一次實踐,這一次的目標不再局限於實驗室或孤立的係統,而是要嵌入真實的社會網絡,檢驗這能力在人情世故中的微妙作用。
目標選定為提升葉墨染在主流藝術圈的聲望。計劃的核心,是製造一場看似偶然、實則精心設計的“邂逅”。
目標人物是國際知名導演馬修·李。他以其獨特的視覺美學和深刻的藝術洞察力聞名,正在本市為新電影尋找靈感。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習慣,喜歡在陌生城市的街頭巷尾隨意漫步,捕捉偶然遇見的風景。
“我們需要馬修導演,在明天下午三點左右,‘恰好’路過城西的‘靜觀畫廊’,並被櫥窗裡展示的墨染姐那幅《山澗晨曦》吸引。”蘇清月明確了目標。那幅畫空靈靜謐,卻又蘊含著蓬勃的生命力,與馬修導演一貫的審美取向有契合之處。
秦雲衣迅速調取了馬修導演近期的公開行程、偏好路徑模型,以及靜觀畫廊周邊的街道人流數據。“明天下午他有一段空白時間,從下榻酒店步行前往一個私人沙龍,有百分之四十的概率會經過畫廊所在街道。我們需要將這個概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並確保他的注意力會被畫作吸引。”
林星瀾的任務變得複雜而精細。她需要做的,不是強行扭轉一個人的意誌,而是如同春風拂麵般,在多個決策節點施加極其微弱的影響。
她首先需要“推動”馬修導演在選擇步行路線時,更傾向於那條會經過畫廊的街道。這涉及他對距離、風景、當下心境的綜合考量。
接著,在他走近畫廊時,需要“推動”他的視線自然地落在那幅《山澗晨曦》上,或許是因為陽光恰好落在畫框玻璃上的一道反光,或許是因為路邊行人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吸引了餘光,又或許隻是他內心一瞬間難以言喻的共鳴。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需要在他看到畫的瞬間,輕輕“撥動”他那靈感枯竭的心弦,讓畫中的意境與他腦海中模糊的電影構思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這是一個由無數微小概率串聯起來的鏈條。
林星瀾沒有緊張,她盤膝坐在葉墨染那幅《星軌擾動圖》前,依照葉靈兒所授法門,呼吸平穩深長,心神沉入丹田那團溫暖的光中。她的意念不再散亂投射,而是如同精準的探針,在秦雲衣計算出的幾個關鍵時間窗口,對著那些代表著“路徑選擇”、“視覺焦點”、“靈感觸發”的纖細絲線,施加了恰到好處的、近乎無形的“推力”。
第二天下午,一切按計劃進行。
馬修導演在酒店門口微微遲疑,目光掃過地圖,最終選擇了那條稍遠但據說更清靜的街道。
他漫步著,思考著電影的構圖難題。路過靜觀畫廊時,一輛自行車恰好駛過,鈴鐺聲清脆。他下意識側頭避讓,目光順勢落在了畫廊明亮的櫥窗裡。
那幅《山澗晨曦》靜靜懸掛著。晨光穿透薄霧,照亮溪澗,水汽氤氳,仿佛能聽到流水潺潺。就在那一刹那,馬修導演腦中困擾他許久的某個畫麵阻塞豁然開朗!他愣在原地,怔怔地看著那幅畫,眼神越來越亮。
他快步走進畫廊,仔細觀賞那幅畫,並與畫廊經理交談了許久,留下了聯係方式,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和對畫家才華的讚賞。
“目標達成。”分散在周圍的龍淩薇隊員確認了情況。
舞台已經搭好,聚光燈準備就緒。
葉詩涵登場了。
她並沒有立刻大肆宣揚。她隻是“恰好”有一位時尚圈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張在靜觀畫廊偶遇國際大導演馬修·李的照片,照片角落虛化的背景裡,隱約能看見那幅《山澗晨曦》。配文輕描淡寫:“偶遇馬導,看來他也被這裡的藝術氣息吸引了。”
這張照片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迅速在文藝圈和影迷圈泛開漣漪。
緊接著,幾個有分量的藝術評論人“偶然”發現並點評了葉墨染的幾幅作品,盛讚其意境深遠,筆法獨到。
葉詩涵看準時機,才讓團隊官方發布了一則簡短消息,確認馬修導演確實到訪過畫廊,並對葉墨染女士的作品表示了高度欣賞,稱其作品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靈感觸動”。
她沒有過度渲染,隻是陳述事實。但經過前期的鋪墊,這則消息立刻被賦予了更多想象空間。“國際大導演的靈感繆斯”、“被埋沒的東方藝術明珠”……各種讚譽之詞開始出現在媒體報道和網絡討論中。
葉墨染的電話幾乎被打爆,邀約采訪、展覽合作的請求紛至遝來。她的身價和知名度,在一夜之間悄然攀升了一個台階。
蘇清月評估著這次行動帶來的連鎖效應,滿意地點點頭。“投入產出比極高。證明了我們的‘織網’能力,可以在現實社會中,以最低的成本和風險,撬動可觀的資源。”
林星瀾這次幾乎沒有感到疲憊。精準而微弱的乾預,配合穩固的心神,讓她舉重若輕。
陳默看著這一切,心中明悟。這不再是簡單的超能力運用,而是一種融合了情報、策劃、心理學和輿論操控的、更高層麵的“運作”。他們正在學習,如何像最高明的棋手,在命運的棋盤上,落下那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棋子。
一場公開的“巧合”,成就了一段藝壇佳話。
而幕後真正的導演們,正隱藏在光環之後,冷靜地評估著這次“演出”的效果,準備著下一場更為精彩的編排。
喜歡我的九個姐姐,是重生者聯盟請大家收藏:()我的九個姐姐,是重生者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