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的詩剛念完,就有官員紛紛稱讚:“好詩!王公子真是才華橫溢!”“這首詩意境優美,不愧是王尚書的兒子!”
王軒得意地看了李逸一眼,嘴角帶著嘲諷的笑容——他就是要在李逸麵前炫耀,讓李逸知道,自己不僅家世比他好,才華也比他強。
李逸沒有理會王軒的挑釁,繼續吃著點心。他對古代的詩詞沒什麼研究,也不想在這種場合出風頭。
接下來,又有幾個官員子弟吟誦了自己的詩作,大多是些風花雪月、歌頌太平的內容,雖然工整,卻沒什麼新意。
輪到李逸的時候,他正低頭吃著一塊桂花糕,沒注意到眾人的目光。李父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小聲說:“該你了。”
李逸愣了一下,抬起頭,發現所有人都在看著他。他有些尷尬地站起來,說:“各位大人,晚輩才疏學淺,不善作詩,就不獻醜了。”
王軒立刻嘲諷道:“李公子,你不會是連一首詩都作不出來吧?之前在賭坊那麼威風,怎麼到了這裡就不敢了?”
周圍的官員子弟也跟著起哄,紛紛嘲笑李逸。
李父的臉色有些難看,他沒想到李逸竟然這麼不給力。
就在這時,戶部侍郎李明遠站起來,打圓場說:“王公子說笑了,犬子隻是平時不太喜歡作詩,並非不會。不如這樣,讓犬子點評一下各位賢侄的詩作,也算是參與了。”
王大人點了點頭:“也好,點評詩作也需要一定的眼光,李公子就說說你的看法吧。”
李逸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說:“各位賢侄的詩作都很工整,隻是……晚輩覺得,有些詩作的韻腳太硬,讀起來不太順口。比如剛才王公子的《中秋月》,‘台’和‘來’、‘懷’押韻,雖然工整,但‘來’和‘懷’的韻母發音有些生硬,不如換個更順口的韻腳。”
王軒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李逸,你懂什麼?我的詩是按平水韻來的,韻腳沒錯!你自己不會作詩,還敢點評彆人的作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李逸沒有理會王軒的憤怒,繼續說:“晚輩隻是實話實說。詩詞的本質是為了表達情感,要是韻腳太硬,會影響情感的表達,讓讀者覺得彆扭。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雖然流傳很廣,但‘親’和‘人’的韻腳也有些硬,讀起來不夠流暢。要是把‘人’改成‘君’,‘遍插茱萸少一君’,雖然改變了原意,但韻腳會更順口一些。”
李逸的話一出,全場嘩然。王維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沒想到李逸竟然敢點評王維的詩,還說要修改,這簡直是對聖賢的褻瀆!
禦史大夫張柬之立刻站起來,臉色嚴肅地說:“李公子,王維是前朝的大詩人,他的詩作是千古名篇,豈容你隨意篡改?你這是對聖賢的不敬,也是對文化的褻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指責李逸不懂裝懂,褻瀆經典。
李父的臉色變得慘白,他連忙站起來,對著各位官員拱手道歉:“各位大人,犬子年幼無知,口無遮攔,冒犯了各位和先賢,還請各位大人海涵。我回去後一定好好教訓他,讓他閉門思過。”
王大人皺了皺眉,沒有說話。他雖然覺得李逸有些狂妄,但也覺得李逸的話有幾分道理,隻是在這種場合,不能承認罷了。
李逸看著李父尷尬的樣子,心裡有些愧疚。他隻是想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想到竟然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就在這時,李逸突然想起了李白的《將進酒》,他覺得這首詩氣勢磅礴,很適合在這種場合吟誦。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說:“各位大人,晚輩雖然不善作詩,但也有一首打油詩想獻給大家,希望能博大家一笑。”
不等眾人反應,李逸就吟誦起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不喝幾杯不痛快。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人生得意須儘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逸的打油詩雖然改編了李白的《將進酒》,但語言通俗易懂,氣勢磅礴,尤其是“不喝幾杯不痛快”“人生得意須儘歡”等句子,說出了很多官員的心聲。
宴會現場先是一片寂靜,緊接著爆發出一陣笑聲。有些官員覺得李逸的打油詩很有趣,很對自己的胃口;有些官員則覺得李逸雖然狂妄,但確實有些才華。
王大人笑著說:“李公子這首打油詩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也算是彆出心裁,很有氣勢。看來李公子並非不懂詩詞,隻是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罷了。”
張柬之見王大人都這麼說了,也不好再指責李逸,隻能冷哼一聲,坐了下來。
李父鬆了一口氣,對著王大人拱手道謝:“多謝王大人體諒。犬子隻是一時興起,胡亂改編,讓各位大人見笑了。”
宴會繼續進行,氣氛比之前活躍了不少。官員們不再關注李逸的“褻瀆經典”,反而紛紛討論起他的打油詩,有些官員甚至還向李逸敬酒,稱讚他的才華。
李逸一一回敬,心裡卻有些無奈——他隻是想化解尷尬,沒想到竟然成了宴會的焦點。
宴會結束後,李逸跟著李父回家。路上,李父沒有說話,臉色依舊有些難看。
回到府裡,李父把李逸叫到書房,說:“今天的事,你可知錯?”
李逸點了點頭:“父親,我不該在宴會上點評王維的詩,也不該改編李白的《將進酒》,讓您難堪了。”
“你知道就好。”李父歎了口氣,“在官場上,說話做事都要謹慎,不能隨心所欲。你今天雖然靠打油詩化解了尷尬,但也得罪了張柬之等保守派官員,以後在朝堂上,他們肯定會針對你。”
李逸沉默了——他知道李父說的是對的,在這個等級森嚴、禮教盛行的唐朝,他的現代思維和行為方式,注定會與這個時代產生衝突。
“不過,你今天的打油詩,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李父突然說,“至少讓我看到,你並非一無是處,還有些小聰明。隻是你要記住,小聰明不能當飯吃,想要在官場上立足,還需要真才實學和圓滑的處世之道。”
李逸抬起頭,看著李父,心裡有些感動。他沒想到李父竟然會肯定他的打油詩,這讓他覺得,李父對他的“改造計劃”,不僅僅是為了讓他“改邪歸正”,更是為了讓他能在這個複雜的時代立足。
“父親,我知道了。以後我會好好跟陳先生學習聖賢書,也會學著在官場上做人做事,不會再讓您失望了。”李逸認真地說。
李父點了點頭,眼神裡露出一絲欣慰:“好,你能明白就好。明天開始,除了跟陳先生學習,我還會帶你去戶部,讓你熟悉一下政務,多學一些實際的東西。”
李逸心裡一喜——他終於可以接觸到唐朝的政務了,這對他了解這個時代,實現自己的抱負,有著很大的幫助。
他知道,老爹的“改造計劃”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樣迷茫和退縮,反而充滿了信心——隻要他努力學習,適應這個時代,就一定能在唐朝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