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長安西市,寒風裹著沙塵,吹得“逸品軒”門前的“逸品天下”匾額微微作響。李逸站在農具區,看著貨架上整齊擺放的“逸品犁”,眉頭緊緊皺起——本該熱鬨的農具區,今天卻格外冷清,偶爾有農民駐足,也隻是猶豫地看幾眼,就匆匆離開,連詢問價格的人都寥寥無幾。
“公子,這幾天的生意越來越差了。”阿福拿著賬本,臉色凝重地走過來,“之前預訂的二十多個農民,今天有十幾個來退訂,說‘逸品犁會破壞土壤,種不出莊稼’,還說寧願用舊犁,也不敢買咱們的改良犁。”
“破壞土壤?”李逸心裡一沉,“這是誰傳出來的謠言?”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粗布衣裳的老農匆匆走進店,手裡拿著一張皺巴巴的紙,對李逸說:“李公子,你看這上麵寫的,說你的逸品犁是‘害人犁’,用它耕地會把土壤耕板結,明年種不出小麥,這是真的嗎?我之前訂了一台,要是真這樣,我可不敢要了。”
李逸接過紙,隻見上麵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著:“逸品犁弧形犁頭過深,會破壞土壤層,導致土地貧瘠,顆粒無收,農民切勿購買!”落款處沒有名字,隻有一個模糊的“糧商公會”印章。
“糧商公會?”李逸心裡一動——他之前拓展農具業務時,曾接觸過長安的糧商,糧商們對“逸品犁”態度友好,還說“要是農民能多耕地產糧,他們的生意也能更好”,怎麼會突然散布這種謠言?這裡麵肯定有問題。
他安撫好老農,承諾“三天內會證明逸品犁不會破壞土壤”,讓老農先不要退訂。老農半信半疑地離開了,李逸立刻讓阿福去調查——是誰在散布謠言,“糧商公會”的印章是不是真的。
當天下午,阿福就帶回了調查結果:“公子,查到了!是西市的糧商張老三散布的謠言,那張紙也是他讓人印的!‘糧商公會’的印章是假的,他根本沒經過公會同意,自己私刻的印章!”
“張老三?”李逸皺起眉——張老三是西市有名的糧商,平時為人狡詐,經常囤積糧食抬高價格,之前曾想和“逸品軒”合作,讓李逸幫忙推銷他的糧食,被李逸以“糧食價格過高,百姓買不起”為由拒絕了,難道他是因為懷恨在心,才散布謠言?
可轉念一想,李逸又覺得不對——張老三隻是個糧商,就算懷恨在心,也不敢輕易得罪“逸品軒”,更不敢私刻糧商公會的印章。背後肯定有人指使,而這個人,十有八九是王軒。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李逸讓阿福喬裝成農民,去張老三的糧店打探消息。果然,當天晚上,阿福就帶回了關鍵線索:“公子,我聽到張老三和一個黑衣人說話,黑衣人給了他五百貫銅錢,讓他散布‘逸品犁破壞土壤’的謠言,還說要是事情辦得好,再給五百貫!我偷偷看了一眼,那個黑衣人的身形,很像王軒身邊的護衛!”
“果然是王軒!”李逸氣得攥緊了拳頭——這個王軒,之前在點心裡加鹽的陰謀落空,現在又用這種卑劣的手段破壞“逸品犁”的銷售,真是屢教不改!
阿福擔心地說:“公子,現在農民都相信謠言,不敢買逸品犁,咱們該怎麼辦?再這樣下去,農具業務線就要黃了!”
“彆慌。”李逸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事實。王軒不是說逸品犁會破壞土壤嗎?我們就請長安縣令和蘇大人一起下鄉,現場對比逸品犁和普通犁的耕地效果,讓事實說話,揭穿他的陰謀!”
第二天一早,李逸就帶著“逸品犁”的測試數據和張老三散布謠言的證據,先去了長安縣衙。長安縣令是個清正廉明的官員,之前曾訂購過十台“逸品犁”用於公田耕種,對“逸品犁”的效果很認可。
聽完李逸的彙報,縣令氣得拍案而起:“豈有此理!王軒竟敢指使糧商散布謠言,破壞民生利器,真是無法無天!我這就跟你一起下鄉,現場驗證,還‘逸品犁’一個清白!”
隨後,李逸又去了宰相府,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蘇定方。蘇定方聽完,臉色嚴肅地說:“王軒這孩子,被他父親寵壞了,越來越無法無天。你放心,我跟你們一起去,不僅要揭穿謠言,還要讓他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當天下午,長安縣令、蘇定方帶著衙役和隨從,跟著李逸一起,來到了鹹陽縣的麥田。消息很快傳開,附近的農民都紛紛趕來,圍在田埂旁,想看看“逸品犁到底會不會破壞土壤”。張老三也被衙役“請”到了現場,臉色蒼白,眼神躲閃,顯然心裡有鬼。
李逸讓人準備了兩台犁——一台“逸品犁”,一台普通曲轅犁,又找了兩位經驗豐富的老農,一位用“逸品犁”,一位用普通犁,在相鄰的兩塊同樣大小的麥田裡耕地,規定半個時辰後,對比兩塊地的耕地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各位鄉親,今天請大家來,就是想讓大家親眼看看,‘逸品犁’到底會不會破壞土壤。”李逸站在田埂上,對著農民們大聲說,“我們用事實說話,要是逸品犁真的破壞土壤,我立刻停止生產,退還所有預訂款;要是沒有破壞,還請大家不要相信謠言,支持真正能幫大家省力提速的好農具!”
農民們紛紛點頭,目光緊緊盯著兩塊麥田。兩位老農各自牽著牛,走到犁旁,準備開始耕地。
隨著縣令一聲令下,兩位老農同時啟動犁具。用普通犁的老農,雙手緊握犁柄,身體前傾,額頭很快就滲出了汗珠,牛也走得很慢,耕出的土溝又淺又窄,偶爾還會出現漏耕的地方;而用“逸品犁”的老農,腳踩腳踏板,輕鬆推動犁身,弧形犁頭穩穩地插入泥土,耕出的土溝又深又寬,泥土翻得均勻,牛也走得輕快,明顯比普通犁省力不少。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兩位老農同時停下犁具。縣令和蘇定方走上前,仔細查看兩塊地的耕地情況——用普通犁耕的地,深度約三寸,土壤顆粒較大,還有不少結塊;用“逸品犁”耕的地,深度約四寸,土壤被翻得鬆散均勻,沒有任何結塊,看起來更適合播種。
“大家看!”縣令指著兩塊地,對農民們說,“逸品犁耕的地,不僅比普通犁深一寸,還更鬆散均勻,這樣的土壤,能讓種子更好地紮根,怎麼會破壞土壤?謠言根本是無稽之談!”
蘇定方也補充道:“我剛才特意查看了土壤層,逸品犁的弧形犁頭設計合理,隻會疏鬆土壤,不會破壞深層土壤結構。所謂‘破壞土壤’,純屬有人故意造謠,想坑害農民,破壞民生!”
農民們圍上來,仔細對比兩塊地的差異,之前的疑慮漸漸消失:“是啊!逸品犁耕的地確實更好!”“我就說嘛,李公子不會騙我們!”“肯定是有人故意造謠,想讓我們買不到好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