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在紡織工坊幫忙彈棉花、紡線、縫製棉衣,根據工作難度和工作量計算“工分”;
兌換標準:每完成一個工分,可兌換一鬥糧食價值二十五文),多勞多得,工分可累計,也可兌換現金二十五文一工分);
額外福利:參與“以工換糧”的百姓,可免費在紡織工坊就餐,每天提供兩餐粥、饅頭、鹹菜),確保他們能吃飽肚子。
“以工換糧”計劃推出後,立刻吸引了大量百姓報名。第一天,就有兩百多名百姓來到紡織工坊,其中有擅長針線活的婦人,有身強力壯的男子,還有手腳麻利的少年。
李逸安排工匠對百姓進行簡單培訓:婦人負責縫製棉衣,男子負責彈棉花、搬運材料,少年負責紡線。工坊內,大家分工明確,乾勁十足——婦人手中的針線飛快地穿梭,將棉絮和布料縫製成棉衣;男子們揮動著彈花弓,將棉花彈得鬆軟均勻;少年們坐在紡車前,熟練地將棉線紡成棉紗。
一位名叫劉大娘的婦人,一邊縫製棉衣,一邊笑著說:“以前在家裡沒活乾,隻能看著孩子們餓肚子,現在好了,在工坊乾活能換糧食,還能免費吃飯,真是太感謝李公子了!”
一位年輕男子也說:“我之前靠打零工為生,旱災之後就沒活乾了,現在在工坊彈棉花,一天能賺三個工分,換三鬥糧食,足夠家裡五口人吃了!”
“以工換糧”計劃不僅解決了百姓的糧食問題,還為“逸品棉衣”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短短半個月,紡織工坊就製作出了五百件棉衣,為冬季的預售做好了準備。
第四步:危機緩解,獲皇帝稱讚
李逸的“糧商合作計劃”和“以工換糧”計劃,很快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耳中。李治對李逸的做法非常讚賞,特意派程處默前往平民巷和紡織工坊,實地考察。
程處默來到平民巷的平價糧站,看到百姓們有序地購買糧食,臉上滿是笑容;又來到紡織工坊,看到百姓們在工坊內忙碌,每個人都乾勁十足,還能免費吃飯,心裡非常感動。他將看到的情況,詳細地彙報給李治。
李治聽後,龍顏大悅:“李逸真是愛民如子!在百姓危難之際,不僅拿出自己的利潤平價售糧,還推出‘以工換糧’,讓百姓靠勞動獲得糧食,既解決了民生問題,又促進了生產,真是難得的人才!”
他當即下令,對李逸進行嘉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賞黃金五十兩、綢緞五十匹,表彰其“以商濟民”的善舉;
從國庫撥款五千貫,支持“逸品軒”的平價售糧和“以工換糧”計劃,確保計劃能持續推進;
賜“愛民商戶”牌匾一塊,懸掛於“逸品軒”西市店,彰顯其榮耀。
同時,李治還下令,讓長安的其他商戶向“逸品軒”學習,積極參與到救災中來。在李逸的帶動下,長安的不少商戶紛紛響應,有的平價出售商品,有的捐贈糧食,有的提供就業機會,長安的旱災危機漸漸得到緩解。
第五步:長遠規劃,建立“民生儲備機製”
危機緩解後,李逸並沒有停下腳步。他意識到,單純的應急措施無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災害,必須建立長效的“民生儲備機製”。他向李治上奏,提出了三項建議:
建立糧食儲備庫:由朝廷和商戶共同出資,在長安、洛陽、揚州等大城市建立糧食儲備庫,每年收購糧食存入儲備庫,遇到災害時,以平價出售給百姓;
推廣耐旱作物:將從西域帶回的棉花種子,與耐旱的小麥、玉米種子一起,推廣到全國,提高農作物的抗災能力;
設立“民生基金”:由朝廷和商戶共同出資,設立“民生基金”,遇到災害時,用基金幫助百姓購買糧食、恢複生產,平時則用於資助貧困百姓。
李治對李逸的建議非常認可,當即批準:“你的建議很好!民生是國家的根本,建立民生儲備機製,能有效應對災害,保障百姓的生活。朕任命你為‘民生儲備使’,負責糧食儲備庫、耐旱作物推廣和民生基金的籌備工作,所需資金和資源,朝廷全力支持!”
“臣李逸,謝陛下恩典!”李逸躬身行禮,心裡充滿了使命感——從西域貿易主使到民生儲備使,他的責任越來越重,但也離“商業惠民、造福天下”的目標越來越近。
第六步:冬季預售,棉衣與糧食雙豐收
深秋時節,“逸品棉衣”的生產已經基本完成,共製作出輕便款棉衣一千五百件、豪華款棉衣五百件。李逸按照計劃,在“逸品軒”的門店和便民點,推出了棉衣冬季預售活動。
預售活動期間,李逸特意強調:“購買‘逸品棉衣’的顧客,每買一件,‘逸品軒’就會向民生基金捐贈五文錢,用於幫助貧困百姓;參與過‘以工換糧’的百姓,購買棉衣可享受八折優惠。”
百姓們對“逸品棉衣”早已期待已久,加上預售活動的優惠和公益性質,訂單量節節攀升。短短十天,輕便款棉衣就賣出了一千三百件,豪華款棉衣賣出了四百五十件,總訂單達一千七百五十件,遠超預期。
同時,平價售糧計劃也在持續推進。在朝廷的支持下,李逸又從糧商處收購了兩萬鬥糧食,在長安的五個貧民區設立了平價糧站,累計幫助五千多戶百姓解決了糧食問題。
冬季來臨,第一場雪落下時,百姓們穿著溫暖的“逸品棉衣”,家裡有足夠的糧食,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忍饑挨凍。他們紛紛來到“逸品軒”,向李逸道謝,有的還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手工製作的小禮物,表達感激之情。
李逸站在“逸品軒”的門口,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裡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次應對糧食減產危機,不僅幫助百姓度過了難關,還建立了長效的民生儲備機製,為大唐的穩定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蘇瑤走到李逸身邊,笑著說:“李公子,你又做了一件大好事。陛下對你的評價很高,說你是‘大唐商戶的典範’。以後,‘逸品軒’不僅是一個商鋪,更是百姓心中的‘民生依靠’。”
李逸笑著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商業的本質,不僅是賺錢,更是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未來,我還要繼續努力,讓‘逸品軒’的商品和服務,惠及更多的百姓,讓大唐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雪花飄落在“逸品軒”的牌匾上,“國之良商”“愛民商戶”兩塊牌匾在雪中熠熠生輝。李逸知道,他的唐朝創業傳奇,因這次應對糧食減產危機,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一切,都隻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民生事業等著他去完成,更多的傳奇等著他去書寫。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