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深秋已至尾聲,寒風卷著枯葉,在戶部官署的庭院裡打著旋。李逸坐在書房內,指尖輕輕敲擊著案幾上的一份文書——那是三天前陳默從洛陽傳回的密報,上麵用朱筆標注著“洛陽糧產核查初步結果”,字裡行間透著令人不安的信息。他心中早已預料到李泰會為了政績鋌而走險,卻沒想到對方竟會如此不顧百姓死活,在糧食產量上動手腳。
“大人,洛陽的後續證據到了。”陳默推門而入,神色凝重地將一個油紙包裹的木盒放在案上,“屬下派去的人,找到了三位被強迫‘確認豐收’的農戶,還拿到了洛陽糧庫的實際庫存賬冊,證據確鑿。”
李逸連忙打開木盒,裡麵整齊擺放著三樣東西:一封折疊的實名舉報信、一本泛黃的糧庫庫存記錄、幾張農戶按了手印的“豐收確認書”副本。他首先拿起舉報信,信是洛陽城郊農戶王老實所寫,字跡歪歪扭扭,卻字字泣血:“今年洛陽夏末遭旱災,我家五畝田實際畝產僅三石,可縣衙卻逼我們按‘畝產五石’簽字確認,還說這是魏王殿下的意思,若不簽字,今年的賦稅不僅不能減免,還要多繳兩成……家中已無餘糧,再被逼繳賦稅,隻能賣兒鬻女了!”
李逸的手指緊緊攥著信紙,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他抬頭看向陳默,語氣中帶著壓抑的憤怒:“李泰此舉,哪裡是彰顯‘治理才能’?分明是草菅人命!洛陽今年旱災,戶部早有備案,他卻讓官員虛報產量,按‘高產’征收賦稅,這是把百姓往絕路上逼!”
陳默在一旁補充道:“屬下派去的人還查到,洛陽縣令為了完成‘虛報任務’,專門派人挨家挨戶逼迫農戶簽字,有兩戶農戶拒絕,當場就被衙役帶走,至今還關在縣衙大牢裡。糧庫的庫存記錄也顯示,今年洛陽的糧食實際入庫量比上報產量少了兩萬石,縣令為了掩蓋缺口,竟從周邊州府借調糧食,暫時填補庫存,打算等明年新糧下來再還。”
李逸拿起糧庫庫存記錄,一頁頁仔細翻看。賬冊上用墨筆記錄著每日的糧食入庫量,卻在七月旱災過後)突然出現大量“補錄”記錄,且入庫糧食的產地標注模糊,明顯是臨時拚湊的。他將賬冊與舉報信放在一起,又拿起“豐收確認書”副本——上麵的農戶簽名筆跡潦草,不少簽名甚至出自同一人之手,顯然是縣衙官員偽造的。
“這些證據,足以證明李泰為了在陛下麵前邀功,不顧百姓死活,偽造政績。”李逸將證據重新放回木盒,鎖上銅鎖,“你立刻派人去揚州、涼州,核查李泰是否還有其他虛報行為——尤其是揚州的市舶司貿易額、涼州的屯田產量,這些都是李泰此前重點‘關注’的領域,很可能也存在造假。”
陳默躬身應下:“屬下這就安排,確保儘快拿到證據。隻是……大人,如今陛下病重,李泰權勢日盛,我們收集這些證據,會不會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也比百姓遭殃好。”李逸語氣堅定,“若李泰安分守己,這些證據便永遠鎖在盒中;可若他敢為了奪位傷害百姓、動搖朝局,這些證據就是保護太子、穩定大唐的關鍵。你放心去做,出了任何事,我來承擔。”
陳默點點頭,轉身快步離開。書房內,李逸再次拿起王老實的舉報信,心中滿是沉重。他想起三年前改良曲轅犁時,曾到洛陽城郊考察,那時的農戶們雖不富裕,卻能靠種田勉強糊口,可如今,一場旱災再加上李泰的虛報逼迫,竟讓百姓陷入了賣兒鬻女的絕境。“民生改革,任重道遠啊。”他輕聲自語,更加堅定了要阻止李泰的決心。
接下來的十日,李逸一邊正常處理工部與鹽鐵監管的公務,一邊焦急地等待揚州、涼州的消息。期間,他曾兩次前往東宮,向李治通報洛陽的虛報情況。李治看著證據,眼中滿是憤怒與擔憂:“李泰怎能如此!父皇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為了皇位,竟置百姓生死於不顧!若他登基,大唐的百姓該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放心,”李逸安慰道,“臣已派人核查揚州、涼州,若能找到更多證據,便能讓百官看清李泰的真麵目,屆時即便陛下未能及時定奪,百官也會站在殿下這邊。”
李治點點頭,緊緊握住李逸的手:“多謝李侍郎。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動蕩,朕能依靠的,隻有你與蘇將軍了。”
就在兩人談話後的第三日,揚州傳來了消息。陳默親自帶著證據趕回長安,一進李逸的書房,便遞上一份厚厚的文書:“大人,揚州的情況比洛陽更嚴重!李泰為了‘彰顯貿易成果’,竟讓揚州刺史將市舶司的每月貿易額從三千貫虛報為五千貫,還私下讓十餘家商戶‘臨時增加交易記錄’,偽造貿易繁榮的假象。”
李逸接過文書,裡麵包含市舶司的實際交易記錄、商戶的匿名證詞、以及揚州刺史與魏王府的往來書信。實際交易記錄顯示,揚州市舶司七月至九月的每月貿易額均在三千貫左右,與往年持平;而商戶的證詞則寫道:“九月中旬,刺史府派人來,讓我們在賬本上多記兩千貫交易,還說這是魏王殿下的意思,事後會給我們減免部分賦稅,若不配合,便會嚴查我們的商戶資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關鍵的是揚州刺史與魏王府的書信,其中一封寫道:“殿下放心,市舶司貿易額已按‘每月五千貫’上報,商戶那邊已安排妥當,不會出紕漏。待殿下登基後,還望兌現承諾,將揚州鹽鐵專營權交給小兒。”
“又是鹽鐵專營權!”李逸將書信拍在案上,語氣憤怒,“李泰為了拉攏官員,竟把國家的專營權當作私人物品,隨意許諾!揚州的貿易額虛報,看似隻是數字造假,實則會誤導朝廷的貿易政策——若朝廷根據虛報的貿易額增加市舶司的稅收任務,最終還是會轉嫁到商戶與百姓身上,損害的還是大唐的根基!”
陳默補充道:“屬下還查到,李泰為了讓虛報的貿易額看起來更真實,竟讓揚州刺史臨時增加了‘西域香料專場貿易’,從周邊州府調運香料,假裝是海外進口,事後又將香料低價賣給商戶,造成‘貿易繁榮’的假象。這場‘專場貿易’,光是調運香料的費用,就花了朝廷五百貫,最後卻隻收回兩百貫,純粹是勞民傷財!”
李逸將洛陽與揚州的證據整理成冊,放在一個特製的木盒中,鎖上兩道銅鎖,交給心腹妥善保管。他看著桌上的證據,心中已有了明確的計劃:目前太宗病重,朝堂敏感,這些證據暫時不能公開,以免引發更大的動蕩;但必須將證據的核心內容告知魏徵與蘇定方,讓他們做好應對準備——一旦李泰有異動,比如偽造遺詔、派兵圍困東宮,便立刻將證據公之於眾,借助百官與百姓的力量,阻止李泰奪位。
就在李逸緊鑼密鼓收集證據的同時,太極殿的氣氛也愈發凝重。唐太宗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從最初的昏迷不醒,發展到無法下床,甚至連說話都變得困難。太醫們每日輪流診治,卻隻能不斷調整藥方,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
這日午後,孫太醫悄悄將李治與李泰叫到禦書房外,神色沉重地說:“兩位殿下,陛下的脈象已極其微弱,氣血兩虧已到極致,時日恐怕無多了。如今朝堂人心浮動,若不儘快確定繼承人,恐會引發大亂,還請兩位殿下早做打算。”
李泰聽到“時日無多”四個字,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隨即又裝作悲傷的模樣,對著禦書房的方向躬身:“多謝孫太醫告知,本宮定會好好侍疾,盼父皇早日康複。”
可轉身離開後,李泰的臉色立刻變得陰鷙。他快步返回魏王府,召集心腹謀士與世家代表,緊急商議對策。“父皇時日無多,李治那小子有蘇定方的兵權與李逸的支持,我們必須儘快行動!”李泰坐在主位上,語氣急促,“之前偽造的‘東宮謀反’證據,還需再完善;另外,我要你們立刻聯係京畿衛的統領,許他‘兵部尚書’之位,讓他在關鍵時刻,帶兵控製東宮與太極殿!”
崔氏族長猶豫著開口:“殿下,京畿衛統領是陛下親信,恐怕不會輕易倒向我們……”
“不會?那就讓他不得不倒!”李泰冷笑一聲,從袖中取出一份文書,“這是京畿衛統領去年貪墨軍餉的證據,我早已掌握。他若聽話,日後我登基,便既往不咎;他若不從,我便將這份證據公之於眾,讓他身敗名裂!”
王修在一旁補充道:“殿下,還有一事需注意——李逸近日似乎在暗中調查洛陽、揚州的虛報情況,我們需儘快派人阻止,若讓他拿到更多證據,恐會對我們不利。”
“李逸?”李泰眼中閃過一絲狠戾,“他以為收集些虛報證據就能阻止我?真是天真!傳我指令,讓洛陽、揚州的官員銷毀所有造假痕跡,若有農戶或商戶敢泄露消息,一律嚴懲!另外,派人去皇家科學院,給李逸‘提個醒’——他的妻子蘇瑤還在長安,若他識相,就乖乖閉嘴,否則……”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眼中的威脅之意不言而喻。心腹們紛紛躬身應下,開始分頭行動——有的去聯係京畿衛統領,有的去銷毀造假痕跡,還有的則悄悄前往皇家科學院,準備給李逸施加壓力。
消息很快傳到李逸耳中。當陳默告訴他“魏王府派人去了皇家科學院,還提到了蘇瑤夫人”時,李逸的臉色瞬間變得冰冷。“李泰這是想威脅我?”他握緊拳頭,眼中滿是怒火,“他以為用瑤兒就能讓我屈服?真是打錯了算盤!”
蘇瑤得知消息後,卻異常平靜。她走到李逸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逸哥哥,你不用為我擔心。李泰不敢真的對我怎麼樣——他若動了我,蘇將軍第一個不會放過他,百官也會質疑他的品性。你儘管去做你該做的事,保護太子、守護百姓,比什麼都重要。”
李逸看著蘇瑤堅定的眼神,心中滿是溫暖與愧疚:“瑤兒,讓你受牽連了。”
“我們是夫妻,本就該同甘共苦。”蘇瑤笑著說,“你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幫你留意魏王府的動向——逸品女紅坊的繡娘們,遍布長安的大街小巷,她們能幫我們收集不少消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了蘇瑤的支持,李逸更加堅定了信念。他立刻派人將李泰威脅他的消息,以及洛陽、揚州的虛報證據核心內容,一並告知魏徵與蘇定方。魏徵收到消息後,連夜入宮,將證據內容稟報給李治,並建議道:“殿下,李泰已開始策劃激進行動,我們不能再被動防禦。明日早朝,臣請奏陛下,公開討論繼承人之事,同時暗中調動禁軍,保護東宮與太極殿,防止李泰派兵突襲。”
蘇定方也立刻行動,調動長安城外的三萬禁軍,加強對東宮、太極殿周邊的巡邏,同時將京畿衛統領貪墨軍餉的證據,悄悄透露給京畿衛的副統領——他知道,副統領一直對統領的貪墨行為不滿,若能爭取到副統領的支持,便能瓦解李泰對京畿衛的掌控。
夜色漸深,長安城內一片寂靜,卻暗流湧動。魏王府的燈火亮至深夜,李泰與心腹們還在商議著奪位計劃;東宮的書房內,李治、魏徵、蘇定方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防禦;皇家科學院的書房裡,李逸正與陳默整理最新收集到的證據——涼州傳來消息,李泰也在涼州的屯田產量上做了手腳,將實際畝產兩石虛報為三石,還強迫屯田士兵“確認豐收”。
“三份證據,覆蓋糧食、貿易、屯田,足以證明李泰為了奪位,不惜偽造政績、損害百姓利益。”李逸將涼州的證據放入木盒,眼神變得無比堅定,“明日早朝,便是攤牌之時。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要守住大唐的未來,守住百姓的希望。”
窗外的寒風依舊呼嘯,卻吹不散李逸心中的決心。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將會是一場決定大唐命運的較量——一邊是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的李泰與世家勢力,一邊是堅守民生改革、守護百姓利益的太子與改革派。而他手中的證據,便是這場較量中,最關鍵的武器。
太極殿的禦書房內,唐太宗躺在軟榻上,氣息微弱。他似乎感受到了朝堂的動蕩,手指微微動了動,卻無力睜開眼睛。殿外的銅壺滴漏“嘀嗒”作響,每一聲都像是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較量,倒計時。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