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的十月初,長安城裡的秋風帶著幾分涼意,卻吹不散工地上的火熱氛圍。隨著李逸一聲令下,長安下水道改良工程正式啟動,這座百萬人口的都城,迎來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改造。
為確保工程高效推進,李逸將長安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工部官員擔任總負責人,配備五百名工匠與一千二百名流民,分片區同步施工。開工前,李逸還特意召開了動員大會,站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對著兩千名工匠與五千名流民高聲說道:“諸位鄉親,此次下水道改良工程,關乎長安百萬百姓的生活。大家手中的每一塊磚、每一袋水泥,都承載著百姓的期盼。我希望大家能儘心儘力,把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打造出一條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民生渠’!”
工匠與流民們紛紛響應,掌聲與歡呼聲在工地上回蕩。他們中,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一輩子都在與磚石打交道,渴望能參與這樣一項惠及百姓的大工程;有的是流離失所的流民,能得到一份管吃管住、還有工錢的工作,甚至在工程結束後能獲得安置房,對他們來說,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東市片區的施工現場,是四個片區中規模最大的——這裡商鋪密集、人口眾多,原有下水道早已堵塞不堪,常年汙水橫流。開工第一天,工匠們便手持鐵鍬、鋤頭,開始在街道兩側開挖溝槽。溝槽寬五尺、深六尺,需要挖到地下的硬土層,才能確保管道鋪設後不會沉降。流民們則負責運送工具與材料,他們推著獨輪車,將青磚、水泥與砂石源源不斷地送到工地,雖然汗水浸濕了衣裳,卻沒有人叫苦叫累。
改良後的下水道,設計極為講究。管道采用青磚砌成,內徑三尺,呈“v”字形——底部狹窄,兩側傾斜,這樣的設計既能加快汙水流動速度,又能避免雜物沉積堵塞;主乾道沿著街道兩側鋪設,與街道平行,支線則從主乾道延伸出來,連接到每坊的公共廁所、大型商戶與居民區,最後所有管道彙總到一條總渠,沿著城牆外側延伸,最終將汙水引入城外的渭河,徹底避免汙水在城內淤積。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李逸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到四個片區的工地巡查。這日清晨,他先來到東市片區的施工現場。此時,工匠們正將一塊塊青磚小心翼翼地放入溝槽,用李逸改良的水泥勾縫——這種水泥由石灰、黏土與少量砂石混合而成,凝固後硬度極高,遠超傳統的糯米灰漿。
李逸走到溝槽邊,蹲下身,伸出手敲了敲剛砌好的青磚,清脆的聲響在空氣中回蕩。他抬頭看向工匠頭目,問道:“王師傅,這磚的質量如何?能承受住街道的壓力嗎?要知道,東市每天有大量馬車通行,若是管道不牢固,日後很容易出現坍塌。”
王師傅是工部有名的老工匠,手藝精湛,此次負責東市片區的管道砌築。他連忙走到李逸身邊,恭敬地回答:“李大人放心,這些青磚都是按您的要求燒製的——選用的是秦嶺深處的黏土,燒製時火候控製在千度以上,燒製時間比普通磚多兩個時辰。您看,”他拿起一塊未使用的青磚,用錘子輕輕敲打,青磚不僅沒有破碎,反而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樣的青磚,硬度比普通磚高兩倍,就算是載重的馬車在上麵行駛,也絕對不會壓壞管道。”
李逸接過青磚,用手掂量了一下,又仔細查看了磚的表麵——磚麵平整光滑,沒有任何裂痕與雜質。他滿意地點點頭,又指著溝槽底部的坡度,叮囑道:“管道的坡度一定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來,每百丈下降一寸,不能多也不能少。坡度太大,汙水流速過快,容易衝刷管道內壁;坡度太小,汙水流動緩慢,時間長了就會淤積堵塞。你們一定要用水平儀反複測量,確保每一段管道的坡度都精準無誤,不能有半點馬虎。”
“是!”王師傅立刻應道,“我們每天都會派專人用水平儀測量坡度,每砌築十丈管道,就測量一次,確保不會出現偏差。”
李逸又沿著溝槽走了一段,查看了水泥的攪拌情況。負責攪拌水泥的流民們,正按照“石灰三分、黏土五分、砂石二分”的比例,將材料倒入大木桶中,再加入適量的水,用木槌反複攪拌,直到水泥變得均勻細膩。“攪拌水泥時,水量一定要控製好。”李逸對負責攪拌的流民頭目說,“水多了,水泥凝固後硬度不夠;水少了,水泥容易開裂。你們要多嘗試,找到最合適的水量,確保每一批水泥的質量都達標。”
流民頭目連忙點頭:“李大人放心,我們已經摸索出經驗了,保證每一批水泥都符合要求。”
在李逸的嚴格把控下,四個片區的工程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西市片區的工匠們創新了管道連接方式——在兩根管道的接口處,用特製的鐵箍固定,再用水泥密封,有效防止了接口處漏水;南市片區的流民們則自發組成了“互助隊”,年輕力壯的流民負責開挖溝槽、搬運磚石,年老體弱的流民則負責清洗工具、準備茶水,大家互幫互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北市片區的工部官員則製定了“每日巡查製度”,每天收工後,都會帶領工匠頭目檢查當天的工程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工程不會留下任何隱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工程推進到一半時,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了——鑽石儲備不足。由於四個片區同步施工,對青磚的需求量遠超預期,原本從京兆府、華州、同州調運的磚石,僅夠支撐到十一月初,而按照原定計劃,工程至少還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主乾道的鋪設。
得知消息後,李逸立刻在戶部召開緊急會議。“磚石是工程的基礎,絕不能因為磚石短缺而影響工程進度。”李逸看著參會的官員,語氣堅定地說,“我決定,立刻從洛陽、揚州調運磚石——洛陽的青磚以質地堅硬聞名,揚州的青磚則產量大,兩地同時調運,能最快補充磚石儲備。另外,我們還要在長安周邊新建三座磚窯,選址就在渭河岸邊,這樣既能方便取用黏土,又能通過渭河運輸磚石,減少運輸成本。”
一名工部官員擔憂地說:“李大人,從洛陽、揚州調運磚石,至少需要半個月時間,新建磚窯也需要時間才能投產,這期間工程會不會被迫停工?”
“不會。”李逸早已想好對策,“我們可以先調整施工計劃,優先鋪設四個片區的主乾道,支線管道暫時放緩施工。同時,從每個片區抽調部分工匠,前往新建的磚窯,協助燒製青磚。流民們也可以參與進來,負責搬運黏土與燃料,這樣既能加快磚窯的投產速度,又能避免流民無事可做。”
會議結束後,李逸立刻派人前往洛陽、揚州,與當地官府對接磚石調運事宜;同時,安排工部工匠前往渭河岸邊,選址、搭建磚窯。洛陽與揚州的官府得知長安下水道改良工程急需磚石後,都十分配合,立刻組織人力,將磚石裝上漕運船隻,沿著大運河與渭河,運往長安。
新建磚窯的工作也進展順利。工匠們根據李逸提供的圖紙,僅用三天時間,便搭建好了三座磚窯的框架;流民們則每天從渭河岸邊搬運黏土,從周邊山林砍伐木材作為燃料,確保磚窯能儘快投產。十天後,第一座磚窯正式開始燒製青磚,當第一批青磚從窯中取出時,工匠們與流民們都興奮不已——這些青磚的質量與之前調運的青磚不相上下,足以滿足工程需求。
有了磚石的補充,工程再次加快了推進速度。流民們的乾勁也愈發十足——他們不僅能每月拿到兩貫錢的工錢,還能在工程結束後,獲得官府分配的安置房。這些安置房是李逸專門規劃的,選址在原貧民窟附近,采用磚石建造,每戶有兩間住房與一個小院,通水通電李逸改良的簡易照明裝置),徹底告彆了之前茅草棚屋的簡陋與危險。“等工程結束,俺就能帶著家人住進新房子了,再也不用過流離失所的日子了!”一名村民一邊搬運磚石,一邊興奮地對同伴說道。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了十二月初。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施工,長安四個片區的下水道主乾道全部完工。主乾道總長超過百裡,如同一條條巨大的“地下長龍”,蜿蜒在長安的街道之下,將城內的汙水與雨水引入渭河。
完工的當天,長安恰好下起了一場冬雨。雨勢不小,淅淅瀝瀝地下了整整一個上午。以往,這樣的雨天過後,長安的街道上總會積滿汙水與泥濘,百姓們出行隻能踮著腳,小心翼翼地避開泥坑;而這次,當雨停後,百姓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出家門,卻驚喜地發現——街道上乾乾淨淨,沒有任何汙水淤積,雨水與汙水順著街道兩側的排水口,順暢地流入下水道,隻留下濕潤的青石板路,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太好了!真的不積水了!”一位住在東市附近的老婦人,拄著拐杖,在街道上慢慢行走,臉上滿是驚喜。她以前最怕下雨天,因為家門口的街道總是積滿汙水,一不小心就會滑倒;而現在,她可以放心地在街道上散步,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幾個孩童興奮地在街道上奔跑嬉戲,他們光著腳踩在濕潤的青石板上,笑聲清脆悅耳。“以前下雨後,街上全是泥坑,俺們隻能在家待著;現在好了,下雨後也能出來玩了!”一個小男孩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
商戶們也紛紛走出店鋪,看著乾淨整潔的街道,臉上滿是欣慰。“以前每到雨天,店鋪門口就會積滿汙水,顧客都不願意上門;現在街道乾淨了,顧客也多了,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一家綢緞莊的老板笑著說道,還特意拿出一些綢緞,送給負責清掃街道的流民,表達感謝。
李逸站在朱雀大街上,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心中滿是欣慰。他走到一處排水口旁,蹲下身子,看著裡麵順暢流淌的水流,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兩個月的辛苦付出,終於有了回報——這條用磚石築成的下水道,不僅解決了長安汙水淤積的問題,更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環境,為後續的城市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這時,工部的王師傅匆匆走來,手裡拿著一份工程驗收報告,興奮地對李逸說:“李大人,四個片區的下水道主乾道都已經驗收完畢,所有管道的坡度都符合設計要求,接口處沒有出現漏水情況,磚石的質量也全部達標!您放心,這條下水道,至少能使用五十年!”
“好!好啊!”李逸接過驗收報告,仔細看了一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王師傅,大家辛苦了。接下來,我們要儘快開始支線管道的鋪設,爭取在明年春天之前,讓長安所有的居民區與商鋪都能用上新的下水道。另外,還要製定下水道的維護製度,定期派人清理管道,確保下水道能長期正常使用。”
“是!”王師傅立刻應道,“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支線管道的施工計劃,明天就可以開始施工。維護製度也會儘快製定出來,確保下水道能一直保持暢通。”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長安的街道上,給乾淨的青石板路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澤。百姓們三三兩兩地走在街道上,談論著新下水道帶來的變化,歡聲笑語回蕩在都城的每一個角落。李逸站在街道中央,望著遠方的皇城,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下水道改良工程隻是長安城市改革的第一步,接下來,公共廁所的建設、垃圾集中處理的推廣、貧民窟的改造,還有更多的工作等著他去做。但他堅信,隻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推進改革,終有一天,長安會成為一座乾淨、整潔、繁榮、宜居的盛世之都,成為大唐最耀眼的明珠。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