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日,洛陽城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董卓將大軍駐紮在城外的邙山軍營,卻每天帶著三百全副武裝的西涼騎兵進城。
這些騎兵個個身著玄鐵鎧甲,腰間挎著魔刀,馬蹄踏過朱雀大街時,濺起的塵土裡都帶著淡淡的魔氣。
百姓們嚇得紛紛關門閉戶,原本熱鬨的街市變得冷冷清清。
有個賣糖葫蘆的老漢來不及躲避,被一名騎兵撞翻了攤子,糖葫蘆滾了一地。
老漢剛要抱怨,就被騎兵用刀背拍在地上,嘴角流出鮮血。
“董將軍有令,軍民人等,見我西涼軍需避讓三尺!”
騎兵的聲音囂張,周圍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董卓卻對此視而不見。
他每天進出皇宮,從不通報,甚至直接闖入何太後的長樂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何太後嚇得躲在屏風後,連大氣都不敢喘。
有一次,董卓看到宮中的舞姬,竟直接讓人將舞姬帶回軍營,何太後也隻敢在他走後偷偷抹淚。
這日,董卓正在宮中的德陽殿翻閱奏章,李儒匆匆趕來:“大人,後軍校尉鮑信求見,說有要事稟報。”
“鮑信?”
董卓放下奏章,眼中閃過一絲不屑,“讓他進來。”
鮑信走進殿時,身上的鎧甲還沾著塵土,顯然是剛從城外軍營趕來。
他看到董卓坐在龍椅旁的禦座上,心中怒火中燒,卻還是按捺住說道:“董將軍,你帶大軍進京,本是為了誅宦護駕,如今宦官已除,當儘快讓大軍返回西涼,以免驚擾百姓。”
董卓冷笑一聲,手指輕輕敲擊著禦座的扶手:“鮑校尉是在教我做事?洛陽剛定,若我撤軍,宦官餘黨再起叛亂,誰來負責?”
鮑信急道:“將軍手握重兵,久居京城,恐讓諸侯生疑。
再說,你每日帶著騎兵橫行街市,百姓人人自危,這不是護駕,是禍亂。”
“放肆!”
董卓猛地拍案,殿內的燭火都被震得搖晃,“本將軍平定叛亂,護駕有功,豈容你一個小小校尉置喙?滾出去!”
鮑信氣得渾身發抖,卻知道自己不是董卓的對手。
他轉身走出德陽殿,正好遇到袁紹。
袁紹看到他臉色鐵青,問道:“公真,何事如此憤怒?”
鮑信歎了口氣,將剛才的對話告訴了袁紹:“本初,董卓狼子野心,久必為禍,我們當儘快想辦法除了他。”
袁紹卻搖了搖頭,眼神複雜:“如今朝廷剛安定,董卓手握重兵,又有西涼鐵騎相助,不宜輕舉妄動,我們需從長計議。”
鮑信看著袁紹猶豫不決的樣子,心中失望至極。
他知道,袁紹雖有野心,卻缺乏決斷,再待下去,恐怕會被董卓所害。
當晚,鮑信便帶著自己的三千部曲,悄悄離開了洛陽,前往泰山。
那裡有他的舊部,或許能另謀出路。
而董卓得知鮑信離開後,不僅沒有派人追趕,反而笑道:“走了也好,少個礙事的。”
他轉頭對李儒道,“何進的舊部還有多少?”
李儒翻開手中的名冊:“何進原有五萬部曲,昨夜大亂後,逃散了一萬。
剩下的四萬中,有兩萬願意歸順大人,另外兩萬由其部將吳匡統領,還在觀望。”
“吳匡?”
董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你去一趟吳匡的軍營,告訴他,若歸順我,我封他為破虜將軍,賞黃金千兩,若不從,就彆怪我不客氣。”
李儒領命而去。
次日一早,吳匡便帶著兩萬部曲歸順了董卓。
至此,洛陽的兵權幾乎全落在了董卓手中。
董卓站在邙山軍營的了望塔上,看著洛陽城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野心勃勃的笑容。
這大漢的江山,很快就會是他的了。
喜歡三國之青龍鎮世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青龍鎮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