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山立刻收了湛盧劍,藏進懷裡,貼著垛口往下看。
隻見一匹快馬從邙山方向跑來,馬上的驛卒渾身是汗,手裡拿著一封插著羽毛的信。
那是加急文書。
驛卒跑過城頭下的小路時,忽然從路邊的樹林裡竄出幾個黑衣人,手裡拿著刀,對著驛卒就砍。
“是劫文書的。”
葉青山皺了皺眉。
十常侍之亂時,各方勢力都在搶消息,劫驛卒的事很常見。
他本不想管,可眼看驛卒就要被砍到,他還是動了。
指尖凝出兩道青藤,像兩條靈活的蛇,悄無聲息地纏上兩個黑衣人的腳踝。
那兩個黑衣人剛要揮刀,腳下突然一絆,“撲通”一聲摔在地上,刀也掉了。
另外幾個黑衣人愣了一下,驛卒趁機催馬,飛快地跑遠了。
“誰?”
為首的黑衣人爬起來,警惕地環顧四周。
葉青山貼著垛口,大氣不出,他不想暴露自己。
黑衣人看了半天,沒發現人,隻覺得是自己人不小心摔了,罵了句“廢物”,帶著人追驛卒去了。
等黑衣人走了,葉青山才從垛口探出頭,心裡暗笑。
這青藤術用來陰人,還真好用。
他剛要繼續練劍,忽然覺得腳下的城磚有些異樣。
不是普通的冰涼,而是帶著一絲微弱的靈氣。
他蹲下來,用手摸了摸城磚,靈氣的感覺更明顯了。
順著靈氣的方向往下挖,城磚底下竟有一口古井,井口被厚厚的石板蓋著,石板上刻著模糊的花紋。
“原來這裡有靈氣。”
葉青山眼睛一亮。
他之前一直覺得洛陽的靈氣稀薄,沒想到在這城頭底下藏著一口有靈氣的井。
他用青藤術輕輕掀開石板,一股淡淡的靈氣從井裡飄出來,雖然微弱,但很純淨。
他坐在井邊,運轉青龍之力,開始吸收靈氣。
同時,他想起《周髀算經》裡的“天地之數”。
靈氣的流動是不是也有規律?
如果用算經裡的方法計算靈氣的流動速度,是不是能提高吸收效率?
他試著把靈氣的流動當成“日影”,把自己的丹田當成“日下”,計算兩者之間的“勾股”關係。
沒想到這麼一算,吸收靈氣的速度竟然快了一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前需要半個時辰才能吸收的靈氣,現在不到四刻鐘就吸收完了。
“這算經簡直是個寶貝。”
葉青山心裡高興。
他一直以為這隻是本普通的算書,沒想到還能輔助修煉。
他決定,以後每天夜裡都來這裡吸收靈氣,順便練劍。
吸收完靈氣,天已經快亮了。
葉青山把石板蓋回去,用青藤術恢複成原來的樣子,然後悄悄下了城頭,往貧民窟走。
路過阿牛家時,看見阿牛的娘正坐在門口,手裡拿著那塊紅糖,對著他笑:“小哥,謝謝你的紅糖,阿牛說你還教他認數字呢。”
葉青山笑了笑:“舉手之勞,大娘,最近亂,你們儘量彆出門。”
阿牛的娘點點頭:“知道了,有你在,我們心裡踏實。”
回到破屋,葉青山剛坐下,就聽見外麵傳來老乞丐的聲音:“小哥!不好了!有亂兵往這邊來了!”
他趕緊起身,走到門口一看,果然有一隊亂兵正往貧民窟的巷子裡走,手裡拿著刀,嘴裡罵罵咧咧。
“張大爺,你先躲進我屋裡。”
葉青山把老乞丐拉進破屋,然後走到地窖門口,用青藤術在門口設了個隱蔽的屏障。
如果亂兵闖進來,屏障會擋住他們,同時不暴露靈氣。
很快,亂兵就到了門口。
為首的士兵一腳踹開木門,手裡的刀指著葉青山:“小子,屋裡有沒有藏人?有沒有值錢的東西?”
葉青山裝作害怕的樣子,往後退了退:“官爺,我就是個擺攤的,沒錢,也沒藏人。”
“放屁!”
士兵走進屋,四處打量,目光落在地窖的木板上,“那是什麼?掀開看看!”
他走過去,剛要掀木板,手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擋住了。
那是葉青山的生機屏障。
士兵愣了一下,以為是自己眼花了,又用力掀了一下,還是掀不動。
“邪門了!”
他罵了句,又往屋裡其他地方看,沒發現什麼,就對著外麵喊:“這裡沒東西!下一家!”
亂兵走了,葉青山才鬆了口氣。
老乞丐從裡屋走出來,拍著胸口:“小哥,剛才是不是你又用‘符’了?那士兵怎麼掀不動木板?”
葉青山笑了笑:“是木板太沉了,他沒力氣。”
老乞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也沒多問。
接下來的幾天,洛陽城的混亂漸漸平息。
十常侍被殺,袁紹、曹操等人帶兵清理了宮城,董卓的大軍也快到洛陽了。
這些消息,葉青山都是從老貨郎嘴裡聽來的。
他依舊每天去西市擺攤,夜裡去城頭吸收靈氣、練劍,偶爾教阿牛認數字,日子過得平靜又充實。
這天夜裡,葉青山在城頭練劍時,第一次嘗試用兩把劍同時禦劍。
魚腸劍負責快,湛盧劍負責穩。
他按照算經裡的“勾股定理”,計算兩把劍的角度和距離,讓魚腸劍繞著湛盧劍飛,形成一個圓形的軌跡。
銀色的魚腸劍和藍色的湛盧劍在夜空中飛舞,像兩條靈活的魚,時而分開,時而彙合,劍氣在空氣中劃出淡淡的痕跡。
葉青山指尖調整著劍氣的輸出,眼睛緊緊盯著兩把劍,心裡計算著每一個動作。
帝境初期的禦劍,已經越來越熟練了。
練到儘興時,他忽然想起自創的“龍歸海”劍法。
他深吸一口氣,指尖凝出十二道青龍纏繞,分彆附著在兩把劍上。
“龍歸海!”
隨著一聲低喝,魚腸劍和湛盧劍同時發出耀眼的光芒,然後猛地往下一沉,像兩條龍鑽進海裡。
劍氣在城磚上劃出兩道深深的痕跡,卻沒有發出太大的聲音。
他特意控製了劍氣的力度,避免被人發現。
“帝境初期的‘龍歸海’,終於能收放自如了。”
葉青山滿意地笑了。
他收了兩把劍,坐在井邊,又拿出《周髀算經》的殘卷翻看起來。
月光灑在他身上,映著他青春永駐的側臉,與遠處洛陽城的燈火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知道,董卓進京後,洛陽城會更亂,甚至會遷都長安。
但他並不擔心。
夜風又起,卷著落葉打在城磚上,發出沙沙的響。
喜歡三國之青龍鎮世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青龍鎮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