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鍵盤和風聲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章 鍵盤和風聲(1 / 2)

六月的江南,暑氣已然開始蒸騰,像一塊濕漉漉的厚布,包裹著天地萬物。空氣裡彌漫著一種潮濕的、混合著草木清香與城市塵埃的特殊氣味,那是梅雨季節過後,陽光第一次毫無顧忌地炙烤大地時蒸騰出的複雜氣息。梧桐樹的闊葉蔫蔫地垂著,知了在看不見的枝椏間聲嘶力竭地鳴叫,彙成一片燥熱的背景音。

午後兩點,陽光正烈,近乎垂直地傾瀉下來,將江南某某大學的校園鍍上一層刺眼的白光。教學樓紅色的磚牆在強光下顯得有些發白,高大窗戶的玻璃反射著灼人的光斑,如同碎裂的鏡片。走廊上,這些光斑被窗格切割成明晃晃的幾何圖形,隨著微塵的飛舞而輕輕晃動。偶爾有學生匆匆走過,鞋底與磨石子地麵摩擦發出黏膩的聲響,仿佛連空氣都變得膠著。

戚睿涵所在的教室,算是這蒸籠裡的一片小小綠洲。空調發出低沉的、持續不斷的嗡鳴,勉強壓製著從門窗縫隙滲入的燥熱。冷氣與室外湧入的熱浪在門口形成一道無形的交鋒線。教室裡坐了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大多是剛經曆完期末考試摧殘的麵孔,帶著幾分疲憊、幾分解脫,還有幾分對即將到來的暑假的憧憬。大家三三兩兩地坐著,低聲交談,玩手機,或者乾脆趴在桌上補眠,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鬆弛又略帶焦躁的氛圍。

戚睿涵坐在教室中後排靠窗的位置,這個角度既能感受到空調的涼意,又能瞥見窗外的生機。他手指無意識地、靈活地轉動著一支黑色的中性筆,筆身在指間翻飛,劃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這幾乎是他思考或走神時的習慣性動作。他的目光有些遊離地望著窗外。不遠處的水泥籃球場上,有幾個不怕熱的身影在奔跑、跳躍、爭搶,籃球撞擊地麵的“砰砰”聲隔著玻璃傳來,顯得沉悶而遙遠。汗水在他們年輕的皮膚上閃爍,青春的活力似乎足以對抗這酷暑。更遠處,是幾株年歲久遠的香樟樹,枝葉繁茂得如同巨大的綠色傘蓋,在烈日下綠得晃眼,幾乎要滴出油來。蟬鳴聲大部分被玻璃阻隔,隻餘下細微而執著的背景音。

他的大腦皮層還殘留著過去一周各種名詞解釋、公式定理、論述題的混亂印記,像一團被強行塞入後又亟待清理的亂麻。最後一門《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考得他頭皮發麻,曾文帥抱怨的那道題,他也完全沒找到思路,隻能胡亂寫了幾筆。此刻,他隻想徹底放空大腦,或者回到寢室,和室友們插科打諢、吐槽考試,而不是被迫坐在這裡,參加這個在他看來形式大於內容的班會。暑假近在咫尺,自由的氣息仿佛已經可以嗅到,卻被這最後一堂集體活動硬生生拖住了腳步。

“睿涵,想啥呢?魂兒都讓窗外的太陽曬化了?”身旁的李大坤用胳膊肘輕輕碰了他一下,低聲問道。李大坤身材微胖,圓臉上總帶著一副和氣的、與世無爭的笑容,像尊彌勒佛。他此刻正低頭擺弄著手機,屏幕上顯示著複雜的菜譜步驟圖,旁邊還有他記的筆記:“舟山特色——蔥油蟶子,火候是關鍵。”

“沒想啥,”戚睿涵收回目光,歎了口氣,手裡的筆也停了下來,“就是覺得有點無聊透頂。這大熱天的,開啥班會啊?輔導員在群裡發個通知,全體成員,不就完事兒了?非得把大家拘在這兒,浪費時間。”他的聲音裡帶著明顯的抱怨。

前排的曾文帥聽到動靜,回過頭來,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睛裡帶著考後典型的焦慮:“流程還是要走的嘛,聽說還要簽到。不過說真的,睿涵,這次概率論我感覺真的要掛,最後那道貝葉斯定理的應用題太刁鑽了,我題乾都沒完全讀懂,更彆說思路了。”他哭喪著臉,仿佛已經看到了補考通知單。

另一邊的周禦也湊過腦袋,他長相清秀,聲音在男生裡算比較細軟的,此時帶著點幸災樂禍的語氣:“得了吧文帥,你概率論懸,我微積分也好不到哪兒去。大一那點底子早就連本帶利還給老師了。倒是睿涵,”他轉向戚睿涵,嘴角帶著戲謔的笑,“你得小心點,咱們寢室就你理工科底子最弱,還整天沉迷你的曆史地理、天文生物,這次可千萬彆亮紅燈,到時候輔導員請喝茶,可彆拉上我們。”

戚睿涵沒好氣地白了周禦一眼,順手用筆帽戳了戳他的胳膊:“哎呀呀禦姐他故意用這個調侃的稱呼),閉上你的烏鴉嘴!我好歹也臨時抱了幾天佛腳,及格線萬歲,應該問題不大。再說,文科生懂點曆史和自然科學怎麼了?這叫博學多才,開闊視野,不像你們,眼裡隻有公式代碼。”

“是是是,戚大學問家,通今博古,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就是考試有點懸。”周禦笑著縮回頭去,還不忘補一刀。

幾個男生的低聲說笑,融入了教室背景的嗡嗡聲中。這時,教室前方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班長劉菲含和團支書劉啟威一前一後走上了講台。劉菲含是昆明人,卻有著超越西南女孩平均身段的高挑個子,留著一頭烏黑飄逸的長發,此刻簡單地束成了馬尾,露出光潔的額頭和清晰的臉部線條。她的五官清秀,但眉宇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專注和乾練,眼神掃過台下時,自帶一種氣場。她今天穿著一件簡單的純白色棉質t恤,搭配淺藍色修身牛仔褲和一雙白色板鞋,整個人顯得清爽、利落,充滿了朝氣。作為班裡的班長,同時也是以理科高分考進來的學霸,她做事向來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執行力強。但在某些方麵,比如對待集體活動和某些意識形態話題的態度上,她表現出一種近乎執拗的認真,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刻板和不近人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啟威則是個沉默穩重的男生,身材結實,話不多,主要負責一些具體的輔助性工作,是劉菲含的得力助手。

劉菲含熟練地打開講台上的筆記本電腦,連接投影儀,幕布上很快出現了用醒目藝術字打出的ppt標題——“弘揚正能量,爭做時代新青年”。背景是鮮豔的紅色基調,配以抽象的金色箭頭和飛揚的綢帶圖案,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氣息。

教室裡的交談聲像退潮般漸漸平息下來,大部分同學都抬起了頭,目光投向講台。玩手機的也暫時按下了暫停鍵,儘管手指可能還停留在屏幕上。

“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劉菲含的聲音透過小小的麥克風傳遍教室,清晰而有力,帶著一種公事公辦的沉穩,“本學期緊張而充實的學業即將結束,在大家即將迎來輕鬆愉快的暑假之前,我們按照學院和輔導員的要求,召開這次主題班會。主要是圍繞‘弘揚正能量,爭做時代新青年’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交流,希望大家能認真聽講,有所收獲。”

她開始了按部就班的講解。ppt內容涵蓋了國家近年來在經濟、科技、民生等各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引用了大量的官方統計數據、權威媒體報道的案例,圖表清晰,文字精煉。接著,她講到青年一代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曆史機遇和責任擔當,強調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她的語速平穩,表達流暢,邏輯嚴密,顯然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心準備過的。

大部分同學都安靜地聽著,有的偶爾低頭快速回個消息,有的則望著投影幕布出神,眼神放空,思緒恐怕早已飛到了即將到來的暑假旅途上。空調的冷風持續吹送,與窗外炙熱的陽光形成兩個世界。

戚睿涵起初也有些心不在焉,手指又開始無意識地轉動那支中性筆,目光漫無目的地在教室天花板的燈管、前麵同學的後腦勺以及窗外晃動的樹影間遊移。他腦子裡盤算著暑假的安排:先回家待幾天,然後一定要出去旅行,去哪兒好呢?海邊?對,就去海邊,吹吹海風,吃海鮮,把考試的晦氣都衝走……他甚至開始想象蔚藍的大海和鹹濕的海風。

然而,當劉菲含的講解進行到“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這一部分時,戚睿涵的注意力被不由自主地吸引了過去。作為資深曆史愛好者,一提到“愛國”、“民族精神”這類詞彙,他腦子裡瞬間就像打開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無數相關的史實、人物、詩詞歌賦、興衰榮辱如同沸騰的水泡般湧現出來。從蘇武牧羊到霍去病封狼居胥,從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到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他的內心對這種話題有一種本能的參與感。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曆史觀,堅持唯物史觀,反對曆史虛無主義,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自覺抵製各種錯誤思潮……”劉菲含繼續用她那清晰有力的聲音闡述著。

當ppt翻到“踐行愛國主義,從我做起”這一頁,講到具體如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體現愛國精神時,劉菲含的目光掃過台下,似乎想找同學互動一下,以活躍略顯沉悶的氣氛。她的目光在教室裡逡巡了一圈,像探照燈一樣掠過一張張麵孔。或許是因為她記得戚睿涵平時在曆史類選修課上的積極發言,或許隻是因為他坐的位置比較顯眼,又或許是他剛才略顯遊離的神情讓她覺得需要點醒一下,最終,她的目光定格在了戚睿涵身上。

“戚睿涵同學,”劉菲含點名道,聲音通過麥克風放大,讓走神中的戚睿涵一個激靈,“我看你平時對曆史挺有研究的,知識麵也比較廣。能不能請你結合一些曆史或者當今的具體事例,談談你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或者說,你覺得在當下,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愛國精神表現?”

突然被點名,戚睿涵愣了一下,手裡轉動的筆“啪嗒”一聲掉在了桌上。他下意識地站起身,周圍的同學都看向他,包括旁邊給他使眼色的李大坤。他倒不十分怯場,隻是有點意外。稍微清了清嗓子,整理了一下被剛才漫遊思緒打亂的腦子,他便憑著曆史愛好者本能開口答道:

“好的,班長。”他儘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我覺得愛國精神是我們民族血脈中綿延不絕的傳承。比如南宋時期的嶽飛,‘精忠報國’,一生致力於抗金救國,雖然最後被奸臣所害,含冤而死,但其‘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誌和凜然氣節,足以流芳百世,激勵後人;還有宋末的文天祥,兵敗被俘後,麵對高官厚祿的誘惑,誓死不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展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氣節;再比如明末堅守揚州的史可法,城破之時,選擇殉國,體現了與國土共存亡的忠勇……這些都是在民族危亡之際,士人武將們展現出的赤膽忠心和犧牲精神,是愛國主義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體現,非常感人,也很有教育意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列舉這些例子時,語氣中不自覺地帶上了他談論曆史時特有的那種熱情和熟稔,甚至隱隱有種為這些曆史人物的悲壯命運而感慨的情緒。他覺得自己回答得不錯,既切合了“愛國”的主題,又引經據典,展現了曆史深度,應該能算是個合格的互動。

然而,講台上的劉菲含聽完,卻微微蹙起了眉頭,她扶了扶講台邊緣,身體微微前傾,語氣依舊平和,但措辭中帶著一種明顯的糾正和引導的意味:

“戚睿涵同學舉的這些曆史例子,確實反映了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那種‘忠君愛國’的思想和行為,有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和價值。但是,我們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全班,像是在對所有人強調,“古人的‘愛國’,往往和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緊密捆綁,有其時代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他們追求的,很多時候是維護一家一姓的王朝統治。而我們新時代所倡導的愛國主義,是科學的、理性的,是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相統一的,是建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基礎上的,因此更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和廣泛的包容性。”

她的聲音提高了些許,變得更加清晰有力:“我們要學習和弘揚的,不應該是簡單的悲情敘事和個體犧牲,而是要深刻理解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的內在聯係,把那種融入血脈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刻苦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投身國家建設的具體行動。比如,我們可以多談談當代許許多多默默奉獻的榜樣:那些在實驗室裡刻苦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科技工作者;那些在平凡崗位上精益求精、打造大國重器的工匠們;那些常年駐守在雪域高原、邊陲海疆,無私奉獻的解放軍指戰員……這些更貼近我們時代、更具積極引導意義、更能體現集體主義精神和奮鬥精神的例子,不是更能激發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嗎?”

這一番話,條理清晰,立場鮮明,邏輯嚴密,一下子把戚睿涵提到的那些充滿悲壯色彩和個體英雄主義氣息的曆史人物,置於了一種“過時”、“有局限性”甚至“不夠科學先進”的境地。教室裡陷入了一種更加深沉的安靜,連空調的嗡鳴聲似乎都變得格外清晰。不少同學的目光在講台上語氣堅定的劉菲含和台下站著的、臉色開始有些變化的戚睿涵之間來回移動,空氣中彌漫著一絲微妙的尷尬。

戚睿涵感覺臉上有些發燙,心裡一股無名火“噌”地就冒了上來,直衝頭頂。他暗自嘟囔:“怎麼就局限性了?‘忠君’和‘愛國’在古代很多時候就是一體兩麵!那種舍生取義、堅守氣節的精神內核,難道就因為時代不同就過時了嗎?非得是那種‘成功學’式的、充滿‘正能量’的、集體主義的例子才算愛國?悲壯的故事就不能打動人心、激發情懷了?”他覺得劉菲含這是用一種僵化的、功利性的框架去裁剪豐富多彩的曆史,完全無法認同她的這種“升華”和“糾正”。但礙於公開場合和班長的身份,他不能直接反駁,以免場麵更難堪。他隻好強壓下心頭的不快和不服,嘴角勉強扯出一個弧度,說了句:“班長說得對,是我考慮不周,視角需要更新。”然後便悻悻地坐了下來,感覺後背都有些僵硬。

接下來的班會內容,無論是關於暑期社會實踐的動員,還是校園安全的提醒,戚睿涵基本都沒聽進去。他隻覺得胸口悶得慌,像堵了一團濕棉花。那種被當眾否定、被“教育”、被納入某種“正確”框架的感覺讓他非常不舒服。他重新望向窗外的陽光,香樟樹的綠葉在強光下仿佛成了半透明,籃球場上已經空無一人,隻有白花花的水泥地反射著熱浪。他越發渴望能立刻逃離這個讓他感到束縛和壓抑的空間,奔向自由的海邊。

主題宣講部分終於在一片例行公事般的掌聲中結束。團支書劉啟威接著上台,開始強調暑期安全問題,內容細致涵蓋防火、防盜、防詐騙、防溺水,以及離校前宿舍斷電、關好門窗等注意事項。最後,他拿出了一張打印好的表格:“另外,按照學校統一要求,需要登記一下大家暑假的大致去向和有效的聯係方式,主要是為了方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聯係到大家。班會結束後,請各位同學到我這裡登記一下。”

“真麻煩。”戚睿涵忍不住低聲對身邊的李大坤抱怨,聲音裡帶著殘留的煩躁,“回個家還得像報備行蹤一樣,感覺一點自由都沒有,跟被監視似的。”

李大坤寬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臉上還是那副樂嗬嗬的表情:“理解一下嘛,學校也是出於安全考慮,規定如此,咱們配合一下就好,很快的,就寫個地名和手機號。”

班會一宣布結束,戚睿涵就迫不及待地收拾好筆和根本沒打開過的筆記本,拉著李大坤,幾乎是第一個衝到了講台旁劉啟威那裡,飛快地在表格上登記了“計劃暑期離校返鄉”以及家庭地址和手機號,然後逃也似的離開了仍然有些喧鬨的教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走出教學樓,灼人的熱浪瞬間包裹上來,與教室裡的涼爽形成鮮明對比,但戚睿涵卻覺得這熱風反而比教室裡那種無形的壓抑更讓人舒暢。他深深吸了一口混合著汽車尾氣和植物蒸騰氣的溫熱空氣,感覺胸中的悶氣稍微散去了一些。

回到位於三樓的寢室,涼爽的空調風讓他徹底舒了口氣。曾文帥和周禦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明後天就回家。房間裡彌漫著一種假期前夕特有的散漫氣息。

“班會開得咋樣?看你這臉色,又跟劉大班長思想碰撞了?”周禦一邊往行李箱裡塞衣服,一邊頭也不抬地調侃道。

“彆提了,”戚睿涵癱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有氣無力地揮揮手,“三觀不合,沒法交流。”他懶得詳細複述那場讓他憋屈的對話。

他打開手機,點開那個特彆關注的聊天框——備注是“悅悅”的白詩悅。頭像是她戴著草帽在海邊笑的照片,陽光燦爛。白詩悅是他的女朋友,也是威海同鄉,不過在山東的另一所985大學讀書,學的是公共管理。兩人是高中同學,感情一直很穩定,屬於那種可以互相傾訴、彼此理解的類型。

他飛快地打字,指尖帶著點發泄的力度:“班會總算開完了,無聊透頂,簡直是對精神的摧殘。又跟那個劉菲含杠了一下,不爽。”

幾乎秒回,白詩悅發來一個摸摸頭的卡通表情:“[摸摸頭.jpg]怎麼啦我的戚大學者?是不是又跟你們那個學霸班長爭論曆史唯物主義與英雄史觀的問題了?”後麵跟了個偷笑的表情。

“可不是嘛……”戚睿涵把大致經過,包括劉菲含如何否定他舉的曆史例子,如何“升華”到新時代愛國主義,詳細地敘述了一遍,字裡行間充滿了憤懣和不平。

“好啦好啦,彆跟她一般見識。[抱抱]你們班長那是典型的‘標準答案’思維,一切都要符合主旋律和正能量導向。你那是曆史愛好者思維,看重的是曆史的複雜性和人物的多麵性。你倆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爭論不出結果的。”白詩悅熟練地安慰著,她總能精準地分析問題所在,“再說了,嶽飛文天祥的精神當然不過時,隻不過表達方式要符合時代要求嘛。彆氣了,想想開心的事!”

提到開心的事,戚睿涵的精神立刻振奮起來:“還是悅悅你懂我。對了,之前不是跟你說考完試想出去瘋玩幾天嗎?我現在有初步計劃了。”

“哦?快說快說,去哪裡?”白詩悅發來一個期待的表情。

“我跟大坤說好了,去浙江舟山。就是那個群島之城,去海島上逛逛,吹吹真正的海風,吃最新鮮的海鮮。怎麼樣,你和袁薇有空不?一起啊,人多熱鬨。”戚睿涵興奮地發出邀請,仿佛已經聞到了海腥味。

“舟山?東海明珠啊,聽起來太棒了!”白詩悅回複了一連串感歎號,“我這邊也剛考完最後一門,正想好好放鬆一下呢!我問問袁薇,她應該也有空,前幾天還聽她說暑假想出去玩。”

袁薇是戚睿涵在大學裡關係最好的女性朋友,算是紅顏知己那種,江西撫州人,和他同校但不同專業班級,學的是經濟,是個典型的文科才女,感情細膩,文筆很好。兩人因為大一時選修同一門冷門的《中國古代民俗史》而熟悉起來,發現彼此在曆史、文學、電影甚至音樂上都有很多共同語言,性格也很合拍,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戚睿涵很珍惜這份友誼,覺得袁薇能理解他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對於曆史人文的熱愛。

很快,袁薇也被白詩悅拉進了一個臨時聊天組。

“舟山?好主意啊,我舉雙手雙腳讚成!”袁薇一進來就發了個興奮地跳起來的卡通表情,“我早就想去海島玩了,碧海藍天,沙灘漫步,想想就愜意。張曉宇好像還沒定暑假安排,我問問他去不去。”

看到“張曉宇”這個名字從袁薇的對話框中跳出來,戚睿涵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剛剛因為計劃旅行而好轉的心情蒙上了一絲陰影。張曉宇是袁薇的男朋友,和戚睿涵、袁薇都不同班,是個典型的、甚至有些極致的理工科男生,具體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來自哪個城市戚睿涵一直沒太記清。此人思維模式極其邏輯化、程序化,對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各種軟硬件有著狂熱的愛好和鑽研精神,但同時,對人文社科乃至一些純粹欣賞性的自然風物都表現出一種近乎排斥的冷漠,認為那些東西“不實用”、“缺乏量化標準”、“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因為袁薇的關係,戚睿涵和他有過不少次接觸,但幾乎每次交流都不歡而散,最多是維持表麵客氣。戚睿涵覺得張曉宇刻板、無趣、缺乏人情味,像個運行程序的機器;張曉宇則認為戚睿涵誇誇其談、思維發散、缺乏邏輯、過於感性。兩人之間有種根深蒂固的、微妙的不和。

戚睿涵的本意是隻邀請白詩悅和袁薇,加上本來就同意的李大坤,四個人輕鬆自在地玩一趟。但袁薇既然主動提了張曉宇,他也不好直接反對,那樣會讓袁薇為難。他想了想,決定先建個群,把人員定下來再說。他退出臨時聊天組,手指在屏幕上停頓了片刻,帶著一點惡作劇和心理疏離的心態,輸入了群名:“舟山逍遙遊張曉宇勿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後,他把白詩悅、袁薇和李大坤拉了進來。

李大坤第一個冒泡,發了個流口水的表情:“哈哈,群都建好了?行動力可以啊睿涵。期待海鮮大餐!我這就深入研究一下舟山有啥必吃的美食和特色菜!”

白詩悅:“已進群,[轉圈圈]期待期待,可以拍好多好看的照片了。”

袁薇:“來啦來啦,等等……睿涵,你這個群名怎麼回事?戚睿涵[哭笑不得表情]太明顯了吧!”

戚睿涵發了個壞笑的表情:“沒啥,精準定位,突出核心成員。”

然而,他低估了袁薇和張曉宇之間的親密程度,或者說是張曉宇對電子設備的敏感度。沒過幾分鐘,群提示音響起:“張曉宇”已加入群聊。顯然是袁薇把他拉進來的,或者告訴了他群名。

戚睿涵看著群裡成員列表裡那個突兀的名字,無語地發了一串省略號:“……”


最新小说: 符咒古族 啟丶混沌紀元 七星照夜 猛鬼撩人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彼岸花開,萬古女帝 欲刺[破鏡重圓] 婚後生情 分身互相傳功,我隻管破境! 洪荒:五行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