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南京,梧桐飛絮如雪,漫舞於古樸的校園建築之間,為這所學府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朦朧。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梧桐新葉,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駁搖曳的光影。戚睿涵剛剛結束一節關於孔子“華夷之辯”思想的思政課,窗外的飛絮似乎還在他腦海中與夫子“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的慨歎交織回響。講台上,老教授低沉而富有張力的聲音猶在耳畔,那些關於文化認同與文明堅守的古老命題,在今日之華夏,似乎有了截然不同的詮釋。
他收拾著略顯厚重的講義,指尖拂過微涼的紙頁,思緒尚未完全從那個風雲激蕩、強調華夷之辨的古代議題中抽離,口袋裡的手機便適時地震動起來,將他從曆史的回響中拉回現實。屏幕上躍動著“刁姐”二字,讓他嘴角不自覺地帶上一絲暖意,那是在明末並肩作戰、生死與共後沉澱下的信任與親情。
“睿涵,小倩最近學業怎麼樣?你們五一有什麼安排?”電話那頭,刁如苑的聲音帶著一貫的利落,卻又比平時多了幾分閒適與溫暖,背景音裡隱約有瓷器輕碰的清脆聲響,仿佛她正品著一盞清茶,“我這邊公司的事情基本忙完了,想著正好有空,邀請你們大家來北京玩幾天。所有費用,姐姐我全包了。讓小倩也看看,這沒了韃虜糟蹋、又曆經幾百年發展的北京城,究竟是個什麼光景。”她的語氣裡,帶著一種成功者特有的豪氣,以及一份對“自家妹妹”般的董小倩毫不掩飾的關懷。
戚睿涵心中一動,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校園林蔭道上,不少學生身著各式漢服,長裙廣袖,行走間衣袂飄飄,已成為最尋常不過的風景。這生機勃勃的景象與他腦海中史書記載的那片曾被鐵蹄踐踏、浸透血淚的土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想起了那片土地上曾經搖搖欲墜的文明燈火,想起了與刁如苑、白詩悅、袁薇他們一起,在另一個時空裡為了扭轉那悲慘命運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再對比如今這個因曆史拐點而走向截然不同道路的現代華夏,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悄然湧上心頭——那是對往昔崢嶸的追憶,對當下盛世的感慨,更有一份參與並見證了曆史轉折的深沉欣慰。最終,萬千思緒彙聚成一個清晰的念頭:是該帶小倩去看看,看看這個他們曾為之隱姓埋名、奮不顧身奮鬥的世界的“後來”,看看那未曾被強行折斷的文明枝杆,如今綻放出了怎樣的華彩。
“太好了,刁姐,我們一定去。”他欣然應允,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仿佛這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必要的朝聖與確認。掛斷電話後,他立刻開始聯係白詩悅、袁薇,最後撥通了董小倩的號碼。
電話那頭,董小倩聽聞要去北京,聲音裡先是透出幾分期待,如同被春風拂過的湖麵,泛起層層漣漪,隨即又染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仿佛那遙遠的京城承載著她太多來自另一個時代的記憶與想象,既有姐姐董小宛曾提及的宮廷舊事,也有史書中關於帝都的種種記載。“北京……便是順天府吧?睿涵,那裡的皇宮,可還是舊時模樣?”她的問話小心翼翼,帶著對往昔宮闕的某種敬畏,以及一絲難以言說的、近乎近鄉情怯般的忐忑。
戚睿涵能想象出她此刻微蹙眉頭、既向往又忐忑的神情,溫和地解釋道:“宮殿大多還在,但已是博物館,人人皆可遊覽。而且,你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景象,絕不僅僅是你記憶中的那個皇城。”他試圖用語言為她勾勒一個模糊的輪廓,卻又覺得任何描述在此刻都顯得蒼白,唯有親眼所見,方能真正體會這數百年變遷的滄海桑田。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南京祿口機場內人流如織,巨大的玻璃幕牆將充沛的春日陽光引入大廳,映照得一切明亮而充滿活力,空氣中混合著消毒水、咖啡香和行色匆匆的旅人帶來的各種氣息。一行人很快便彙合了。
刁如苑一身剪裁得體的乾練休閒裝,墨鏡隨意推至頭頂,眼神銳利而明亮,舉手投足間儘顯成功女企業家的自信與風采。她看到董小倩,立刻親切地攬過她的肩膀,語氣爽朗又不失溫柔:“小倩妹妹,這幾天跟著姐姐,保證讓你大開眼界,見識見識咱們這北京城的氣派!可比你讀的那些故紙堆裡寫的,要鮮活千萬倍。”
董小倩穿著袁薇和白詩悅精心為她挑選的淡青色交領襦裙,外罩一件米白色針織開衫,既保留了古典韻味,又融入了現代的舒適與便捷。她正有些笨拙卻又新奇地學著周圍旅客的樣子,嘗試拉著那個屬於她的小巧行李箱,對機場大廳的恢宏空間、不斷刷新信息的電子屏幕流光溢彩以及川流不息、衣著各異的人群感到目眩神迷。她的目光掠過那些巨大的廣告牌,上麵動態展示著她無法理解的商品和景象;她聽著廣播裡清晰流淌出的中英文提示,隻覺得這方天地比她想象中最繁華的市集還要喧鬨、還要秩序井然。
當那架龐大的銀白色飛機在跑道上開始加速,引擎的轟鳴聲愈發震耳,最終以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掙脫大地引力,昂首衝上雲霄時,董小倩下意識地緊緊抓住了身旁戚睿涵的手臂,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透過舷窗,望著下方迅速縮小的房屋、道路、田疇,以及逐漸鋪展開來的、如同無邊絨毯般的雲海,低聲驚歎,聲音裡帶著微微的顫抖:“扶搖直上九萬裡,列子禦風,亦不過如此了吧。當真……不可思議。”她感到一陣輕微的耳鳴,伴隨著失重帶來的奇異感受,心臟在胸腔裡急促地跳動著。
白詩悅坐在她另一側,見她緊張,便溫柔地指著窗外,告訴她哪片雲像山巒,哪片像海浪,又讓她看下方如棋盤格般規整的大地,試圖分散她的注意力。“小倩你看,那些河流像不像銀色的絲帶?那些山巒,此刻看來也隻是微小的起伏了。”
袁薇則早已拿出平板電腦,調出北京的地圖和各大景點的詳細介紹,耐心地指給董小倩看,提前給她做“預習”,講解著諸如“地鐵”、“國家大劇院”、“鳥巢”等對她而言全然陌生的概念。“你看,這就是我們等下要降落的機場,很大對不對?我們待會坐的車,叫‘專車’,不用像以前那樣雇馬車或者轎子了。”前排,刁如苑和戚睿涵相視一笑,眼中儘是看著自家孩子探索新世界般的、帶著成就感的溫和與期待。
兩個多小時的航程在眾人的閒聊與董小倩對窗外景色的持續驚歎中悄然流逝。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踏入氣勢磅礴的航站樓,董小倩再次被其超越想象的規模與充滿未來感的設計所震撼。
目光所及,是光滑如鏡、倒映著行人匆匆身影的地麵,是高聳開闊、以流暢曲線交織構成的穹頂,巨大的鋼結構支撐著透明的玻璃,將天光引入室內,顯得通透明亮;是錯綜複雜、卻依靠清晰指示係統而井然有序的通道,人們拖著行李箱,步履匆匆卻方向明確。
耳邊回蕩著中英文交替的廣播聲,各種電子顯示屏上信息不斷滾動。“這裡……比南京的機場還要大上許多,簡直如同天宮仙闕一般,卻又如此……真實。”董小倩喃喃自語,努力消化著這超乎她那個時代所有能工巧匠想象的現代文明結晶,感覺自己像是闖入了一個巨大而精密的未來之城。
接機的專車將他們直接送往預訂的酒店。車行於北京寬闊整潔的街道上,兩旁高樓林立,玻璃幕牆在午後的陽光下閃耀著冷冽而現代的光芒。董
小倩的臉幾乎貼在冰涼的車窗上,目不轉睛地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象:川流不息、各色各樣的車輛,如同鋼鐵洪流般奔湧;層層疊疊、盤旋交織的立交橋,如同巨龍的骨架盤桓在城市上空;行色匆匆卻衣著鮮亮、神態自信的人群,穿梭於人行道和林立的商鋪之間;以及那些巨幅電子廣告牌上不斷跳動、色彩絢麗的動態畫麵,展示著光怪陸離的商品與影像。
這一切都與她記憶中那個城牆環繞、胡同縱橫、灰牆黛瓦的帝京印象截然不同。這不再僅僅是一座積澱著曆史的古城,更是一座充滿了蓬勃活力、驚人速度與無限可能的國際大都會,一種她從未體驗過的、屬於現代生活的強烈脈搏在這裡跳動,讓她感到既陌生又隱隱興奮。
“感覺如何,小倩?”戚睿涵注意到她長久的沉默,輕聲問道,他知道這種視覺和認知上的衝擊需要時間消化。
董小倩緩緩回過頭,眼中神色複雜變幻,有初臨貴地、目不暇接的迷茫,有對眼前景象超越理解的驚歎,最終漸漸沉澱為一種深刻的感悟,她輕輕籲出一口氣,仿佛要將胸中的震撼都吐出來,說道:“恍若隔世……不,本就是隔世。元芝,詩悅,薇薇,刁姐姐,我如今方知,你們口中那個‘現代’,究竟是何等模樣。這已非人力所能想象,近乎……神話。與書中讀到的海外奇譚,或是誌怪傳奇,全然不同,這是真切切、就在眼前的……人間奇跡。隻是這奇跡,太過……龐大了些。”她微微蹙眉,似乎在尋找更準確的詞語來形容內心的感受。
他們此行的第一站,便是故宮。
穿過巍峨的天安門城樓,踏入朱紅色宮牆環繞的紫禁城那一刻,時光仿佛驟然放緩了流速。然而,與董小倩記憶裡那個文武百官按品級著緋紫青綠、百姓布衣荊釵、等級森嚴、寂靜肅穆的景象截然不同,眼前是湧動的人潮,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身著各色漢服,從容漫步於昔日皇家禁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有梳著雙環髻的少女,穿著飄逸的齊胸襦裙,披著薄如蟬翼的紗質披帛,在紅牆金瓦下巧笑嫣然,擺出各種姿勢拍照,手機或相機發出的“哢嚓”聲此起彼伏;有頭戴黑色襆頭、身著唐製圓領袍衫的少年郎,模仿著古人的儀態,步履從容,交談間卻是不折不扣的現代用語,討論著遊戲、學業或是剛嘗過的網紅冰淇淋;有穿著可愛印花襖裙或利落短打的孩童,在父母的牽引下蹦蹦跳跳,對殿宇間的銅鶴、石獅充滿好奇,伸出小手想去觸摸那冰涼的金屬;一位身材魁梧、氣質豪邁的大叔,穿著一套精致的蒙元時期風格的質孫服,頭戴白色鈸笠冠,腰側甚至還佩著裝飾性的長弓和箭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正用洪亮的嗓音給同伴講解著某種服飾細節;兩位女子挽著西漢的發髻,身穿一紅一白兩身曲裾漢製漢服,衣料厚重,紋樣古樸,正低聲交談,似乎在討論著某部曆史劇的細節;還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身穿北魏漢鮮融合風格的裲襠和短袍,頭戴平巾幘,正專注地拍攝著屋簷下的鬥拱;甚至還有幾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穿著用料考究、紋樣端莊的深衣或馬麵裙,相互攙扶著,細細品味著每一座宮殿的鬥拱梁枋、彩畫琉璃,他們的步伐緩慢而莊重,仿佛在進行一場與曆史的對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的衣料或華美或樸素,形製或嚴謹考據或時尚改良,臉上皆帶著自然而又自信的神情,仿佛穿著這身衣裳走在任何地方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廣袖長裙,珠釵步搖,不再是博物館玻璃展櫃裡的冰冷陳列,而是鮮活的生活選擇,是流淌於血脈中的文化認同被重新喚醒後,外化於形的從容與驕傲。陽光灑在這些繽紛的衣冠上,與古老的朱牆黃瓦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流動的、生機盎然的畫卷。
董小倩駐足在太和殿前那片無比廣闊、以青磚鋪就的廣場上,看著那些與自己“同時代”的衣冠,以如此自在、如此尋常的方式出現在這帝國權力的絕對中心,眼眶不由自主地微微發熱,泛起一絲濕潤。她仿佛能看到,曆史的塵埃在這一刻被拂去,那些曾被壓抑、被強行改變的文化基因,在這裡重新獲得了自由呼吸的權利。
她低聲道,聲音輕得仿佛怕驚擾了這場跨越時空的夢境,又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哽咽:“我曾隨姐姐有幸入過南京的皇宮,彼時宮禁森嚴,規矩繁多,步履稍重、言語稍高皆恐獲罪,呼吸都需小心翼翼。何曾想,有朝一日,這北京的皇城大內,竟能萬民皆可暢遊,且可……如此衣著,這般自在。”她的話語中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唏噓與激動,仿佛積壓了數百年的委屈與壓抑,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戚睿涵站在她身邊,看著眼前這古今交融、生機勃勃的場景,心中亦是波瀾湧動,感慨萬千。他深知,正是因為沒有了那條“金錢鼠尾”的強行枷鎖,沒有了那身“馬蹄袖”、“蜈蚣扣”、“廠襟”的屈辱束縛,華夏衣冠才能得以自然演變,從容地與現代社會、與世界潮流交融互鑒,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他側過頭,對董小倩輕聲道,語氣中充滿了肯定與慰藉:“你看,這才是它本該有的樣子。文化不曾斷流,自信自然生長。這裡不再是皇權的象征,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文化遺產。你可以穿著你覺得最美的衣服,來這裡感受曆史,而不是跪拜權力。”他的話語像一陣暖風,拂過董小倩微濕的眼角。
白詩悅和袁薇今天也特意穿了一身簡約雅致的宋製漢服,此時正一左一右地陪在董小倩身邊,輕聲細語地向她介紹著太和殿、武英殿、建極殿的功用與曆史沿革,講述著那些發生在高台之上的重大曆史事件——當然,是這個世界線上未曾經曆明清易代、自然發展下來的曆史,其中不乏戚睿涵他們曾經熟悉的名字和事件,隻是走向已然不同。
白詩悅指著太和殿的寶座,說道:“小倩你看,在那個曆史節點之後,雖然王朝仍有更迭,但這套中央集權的架構基本保留了下來,隻是君權逐漸被限製,最終走向了君主立憲……”她的聲音溫和,儘量用董小倩能理解的方式解釋著。
刁如苑則拿著她那台高性能的單反相機,像個專業的攝影師,不斷調整角度,或蹲或站,捕捉著董小倩與這紅牆黃瓦、與周圍身著漢服的人群互動的瞬間,記錄下她臉上每一個細微的、充滿感觸的表情——那初時的震撼,隨後的感動,以及漸漸浮現的、屬於這個時代的從容。她偶爾會指揮一下:“小倩,看這邊,對,眼神就保持那種若有所思的樣子,特彆好!”
他們流連於三大殿的恢宏氣勢之中,感受著金鑾寶殿昔日君臨天下的莊嚴肅穆;也漫步於後宮東西六宮幽深的庭院廊廡之間,想象著昔日宮眷們在此生活的點滴。在禦花園,假山堆疊,古木參天,亭台點綴其間。
董小倩的專業本能被激發,她對亭台樓閣的布局、古樹奇石的搭配品評起來,指出何處符合《園冶》所載的造園精髓,何處又體現了北方園林特有的厚重與大氣氣象。“此處疊石,頗具畫意,層次分明,宛如米家山水。這株古柏,虯枝盤曲,姿態蒼勁,置於此間,平添幾分幽深古意。”聽得戚睿涵等人連連點頭,暗歎她選擇古建築專業真是再合適不過,那份浸淫在骨子裡的古典審美與知識體係,是現代教育難以完全複製的。
之後他們從介紹中得知,曆史上由清朝修建的頤和園、圓明園,因曆史的扭轉而在當前的世界線上並未出現,或者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存在。這兩處著名的園林原先的所在地,如今已經演變成了規模宏大、極具人氣的漢服文化主題廟會區和古風小吃街,常年舉辦各種傳統文化活動,成為了體驗市井風情與古典美學的熱門去處。
這個信息讓董小倩再次直觀地感受到了曆史軌跡改變所帶來的巨大差異,她想象著那片土地上遊人如織、商鋪林立、充斥著現代人重新詮釋的“古風”的熱鬨場景,與記憶中被焚毀的園林廢墟對比,心中五味雜陳,更多的是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