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鐵騎踏黃沙,紅妝習武藝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穿越,闖王一統 > 第146章 鐵騎踏黃沙,紅妝習武藝

第146章 鐵騎踏黃沙,紅妝習武藝(1 / 2)

永昌八年的秋意,已然浸染了北京的城垣巷陌。天空呈現出一種高遠而澄澈的湛藍,幾縷薄雲如同畫筆隨意抹過的痕跡。金黃的銀杏與火紅的楓葉交織層疊,仿佛為這座古老的帝都披上了一襲華麗而厚重的錦袍。

風過處,落葉簌簌,在地麵鋪就了一層斑斕的地毯,踩上去發出細微的沙沙聲響,空氣中彌漫著草木蕭疏時節特有的清冽與微涼。這秋色,在壯麗之外,確也平添了幾分難以言喻的、屬於王朝鼎革與邊事將起的肅殺之氣。

戚睿涵、等六人暫居寧國公府已有段時日,正逐步適應著這熟悉又陌生的順朝時空。他們帶來的那些小巧玲瓏的現代器物與迥異於此世的觀念,被小心收納,深藏不露,如同蟄伏的種子,等待適宜的土壤與時機。當下的首要之事,乃是徹底融入這個時代,觀察,學習,尋找能夠施加影響而又不引人疑竇的恰當契機。

這日清晨,薄霧如同輕紗,尚未完全從庭院樓閣間散去,露珠在枯黃的草葉上凝著微光。寧國公府邸的寧靜,被一陣由遠及近、急促而規整的馬蹄聲與甲胄鱗片細微碰撞的鏗鏘聲打破。那聲音帶著軍旅特有的煞氣,劃破了京城秋晨的慵懶。

吳三桂一身靛藍色常服,正與戚睿涵在庭院一角的石桌旁敘話。他談及順朝近年來看似穩固,實則暗流湧動的政局,以及西北邊疆衛拉特蒙古,尤其是準噶爾部日漸坐大的態勢,眉宇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聞聽府外聲響,吳三桂話語一頓,側耳傾聽片刻,便對戚睿涵道:“宮中有旨意到了。”

果然,片刻之後,管家吳軍引著一名身著內官服飾、麵白無須、神色莊重中透著宮廷威嚴的宦官疾步而入。那宦官手中捧著的明黃絹帛,在熹微晨光中泛著柔和卻不容忽視的光澤,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聖旨到,寧國公吳三桂接旨!”宦官站定,尖細卻異常清晰、透著不容置疑威嚴的聲音在庭院中回蕩開來,驚起了簷下幾隻棲息的雀鳥。

吳三桂立刻起身,迅速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瞬間變得肅穆無比,率先撩袍跪地,麵向聖旨。戚睿涵心中微凜,雖不習慣這跪拜之禮,但入鄉隨俗,此刻更是絲毫怠慢不得,他緊隨吳三桂之後,恭敬地俯身下拜。

不遠處,聽聞動靜趕來的白詩悅、袁薇、董小倩、刁如苑、劉菲含五女,也立刻依樣跪倒在戚睿涵身後。庭院內一時鴉雀無聲,隻餘秋風拂過庭樹殘留枝葉的細微沙沙聲,更襯得那宦官宣讀聖旨的聲音清晰可聞。

宦官展開聖旨,朗聲宣讀,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重量:“奉天承運皇帝,製曰:西域之地,本漢唐舊疆,今為衛拉特準噶爾部所據,其酋和多和沁,性類豺狼,暴虐無道,淩虐諸部,窺伺中原,實為邊患。朕承天命,撫有華夏,豈容臥榻之側有他人鼾睡?茲特命寧國公、薊遼總督吳三桂為征西大將軍,湯國公高一功為副,統精兵五萬,即日開拔,西出陽關,掃蕩準夷,收複西域,揚我大順國威於絕域。欽此!”

“臣吳三桂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吳三桂洪聲應道,聲音沉穩有力,雙手恭敬地高舉,接過那卷沉甸甸的明黃絹帛。

宦官宣旨完畢,臉上方才露出一絲程式化的笑意,又與吳三桂寒暄了幾句“陛下殷切期望”、“預祝大將軍旗開得勝”之類的話,便在吳軍的陪同下離去。然而,庭院內的氣氛卻在他離開後,瞬間變得凝重而暗流洶湧起來,一種大戰將臨的緊張與興奮感在空氣中彌漫。

吳三桂站起身,將聖旨交由身後侍立的親隨妥善保管,目光隨即轉向也已起身的戚睿涵,沉聲道:“元芝,陛下決心已下,西域之戰,勢在必行。且隨我來。”他引著戚睿涵走向書房,那裡牆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西域輿圖,其上山川走勢、荒漠綠洲、部落城邦分布,標注雖不及現代地圖精準細致,卻也大致明晰,勾勒出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輪廓。

“這準噶爾部,乃衛拉特蒙古之中最為強橫的一支,”吳三桂的手指落在輿圖上天山北路廣袤的區域,聲音帶著剖析敵情的冷靜,“其首領和多和沁,確如聖旨所言,野心勃勃,殘忍好殺。近年來,他不斷吞並周邊部落,壓迫西域各族,如哈薩克、葉爾羌、吐魯番等處,對其早已怨聲載道,隻是苦於其兵鋒之利,敢怒不敢言。甚至,其遊騎屢有東犯我甘肅邊鎮之舉,劫掠人畜,試探我邊防虛實。”

戚睿涵凝視著輿圖上那片被標注為準噶爾勢力範圍的區域,腦海中卻飛速對比著另一個時空的曆史記憶。在原時空,準噶爾汗國堪稱清朝康雍乾三朝的心腹大患,前後曆時近七十年,曆經多次大規模征戰,耗費無數錢糧兵力,才最終將其平定,足見其難纏與韌性。

他沉吟片刻,字斟句酌地道:“國公爺,這準噶爾雖非當年橫掃歐亞的蒙古帝國,但其騎兵驍勇,來去如風,善於長途奔襲,且盤踞西域日久,熟悉當地地理環境,確是不可小覷的勁敵。曆史上……嗯,我是說,古往今來,任何輕敵冒進之舉,麵對此類對手,都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敗績,後勤補給更是重中之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三桂聞言,眼中精光一閃,他對戚睿涵那種超越時代的“預知”與精準判斷早已信服幾分,聞言不禁點頭,語氣更加凝重:“元芝所慮極是。陛下與朝中諸公亦知此戰非比尋常,故此次調撥的皆為九邊久經戰陣的精銳,且糧草輜重已先行籌措多時。然,兵者詭道也,強攻硬打縱能取勝,亦必使我軍傷亡慘重,於日後經營西域大為不利。不知元芝對此,可有良策以教老夫?”

戚睿涵走到輿圖前,手指沿著河西走廊緩緩劃過,直至哈密、吐魯番等前沿地帶,最後點向伊犁河穀——那是準噶爾部的核心區域。

“國公爺,我軍乃堂堂王師,奉天子詔令以討不臣,士氣正盛,此為其一利。其二,和多和沁倒行逆施,橫征暴斂,西域人心不穩,我可遣精細斥候或熟悉西域情形的商隊為掩護,派遣細作先行滲透,聯絡其境內受壓迫之回部、畏兀兒乃至其他蒙古部落,許以重利,曉以大義,使其為我內應,或至少令其離心離德,關鍵時刻可亂其軍心,此乃攻心之上策。”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吳三桂的神色,見其凝神靜聽,便繼續道,“其三,準噶爾騎兵雖利,然其戰術思維,大抵仍停留在舊日騎射突擊、依仗個人勇武的階段。我軍可在火炮運用、步騎協同、陣型變化上多做文章,因地製宜,出奇製勝。其四,西域地廣人稀,補給線漫長脆弱,我軍需以快打慢,掌握主動,同時必須確保後勤通道無憂。可效仿漢武故事,於關鍵節點設立中轉糧台,派精兵護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亦或視情況,派出精銳騎兵部隊突進,直搗其心腹之地,端看戰場形勢變化而定。”

他並未直接拿出超越時代的熱兵器圖樣或具體技術——時機尚未成熟,且這些武器的製造非一日之功,倉促提出反而可能引人疑竇,但他結合了現代戰略思維中的心理戰、情報戰、後勤重要性以及戰術革新理念,並用這個時代所能理解的軍事語言包裝起來,提出的方略層次分明,思慮周詳,已讓吳三桂眼中異彩連連,頻頻點頭。

“聯絡內應,分化瓦解……火炮奇襲,保障後勤……步步為營與精騎突進相機而動……好,元芝真乃吾之子房也!”吳三桂撫掌大笑,連日來對於遠征的些許不確定感似乎消散了不少,“此番西征,有元芝隨軍參讚軍務,為老夫拾遺補缺,我心安矣!”

戚睿涵微微一笑,拱手謙遜了一句“國公爺過譽”,心中卻思緒翻湧。他想到,此時的準噶爾部,畢竟還不是原時空那個在噶爾丹領導下幾乎統一漠西蒙古、與沙俄勾結、達到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和多和沁雖強,內部統治定然存在不少矛盾與裂痕,以大順新朝開國之初的銳氣與朝氣,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快速平定西域並非完全不可能。原時空滿清耗時良久,固有準噶爾本身強盛之故,亦與清軍入關後戰鬥力有所變化、內部政治考量複雜、以及應對沙俄東擴等外部因素牽製有關。如今的大順,銳意進取,兵精將勇,上下同欲,或許真能創造比原時空更快的奇跡。

西征的決定既下,寧國公府乃至整個北京城都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鐘表,迅速而高效地行動起來。點將、調兵、籌集糧草、打造器械、征調民夫……一係列戰前準備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空氣中都仿佛彌漫著鋼鐵與硝煙的氣息。數日後,北京德勝門外,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號角長鳴,聲震四野。五萬西征大軍在此誓師出征,刀槍如林,甲胄鮮明,浩浩蕩蕩開出城門,踏上了漫漫西去的征途,黃土官道上揚起漫天煙塵。

戚睿涵身著吳三桂為他準備的參軍服飾,騎在一匹溫順的馱馬上,回望了一眼巍峨的北京城樓方向。雖不見白詩悅等人的身影,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們在城內某處投來的關切與擔憂的目光。他深吸了一口帶著塵土味的清冷空氣,將心中那一絲離彆愁緒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壓下,振作精神,一夾馬腹,緊隨那麵代表著中軍權威的、獵獵作響的“征西大將軍吳”字大纛,融入了那如同鐵流般滾滾向前的隊伍之中。

征途漫漫,風餐露宿。大軍經山西,入陝西,過甘肅,一路西行。眼前的景色逐漸由阡陌縱橫的農田村舍,變為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最終映入眼簾的是無邊無際的戈壁荒漠。黃沙漫天,朔風凜冽,吹在臉上如同刀割。日夜溫差極大,白天烈日灼人,夜晚則寒氣刺骨。

這對於生長於現代的戚睿涵而言,無疑是極其艱苦的考驗。他雖不擅騎射,體力也非其所長,但憑借過人的記憶力、縝密的分析能力以及強大的適應力,很快找到了自己在軍中的位置。他將注意力放在軍糧調配的核算、行軍路線的優化、沿途水源地的勘察記錄乃至天氣變化的預判上,並時常與吳三桂、副將高一功等高級將領商討軍情。

他所提出的利用往來西域的商隊搜集更細致的情報、特彆注意保護關鍵水源地防止敵軍投毒或截斷、提前預警並做好防護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沙暴等建議,多次在實際行軍中被證明極具價值,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愈發得到吳三桂的倚重和諸將的認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進入西域東部後,零星的戰事旋即展開。順軍先鋒部隊在哈密附近與一支規模不小的準噶爾遊騎遭遇。順軍先鋒將領按照既定方略,並不冒進,而是結成的嚴整陣型,以盾牌手和長槍手在前掩護,火銃手與弓弩手在後輪番射擊,輔以小型佛郎機炮的轟擊。

準噶爾騎兵雖悍勇,衝擊迅猛,但在順軍有序的遠程打擊和堅固陣型麵前,幾次衝鋒皆未能突破,反而丟下數十具人馬屍體,敗退而去。此戰雖是小勝,卻極大地提振了初次進入西域作戰的順軍士氣,也驗證了戚睿涵強調的陣型與火力配合的重要性。

吳三桂采納戚睿涵的戰略,並不急於求成。一麵派出能言善辯的使者,攜帶重禮與順朝皇帝的敕書,聯絡葉爾羌汗國、吐魯番等地首領,宣揚大順天子之仁德,痛陳和多和沁之暴虐,號召共討逆賊,許以事後厚賞與自治之權;一麵指揮主力部隊,並不急於尋找敵軍主力決戰,而是如同穩重的巨蟒,逐步清除準噶爾設置在哈密、巴裡坤等東部前沿的據點堡壘,鞏固後勤線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和多和沁在伊犁聽聞順軍大舉來攻,並且初戰受挫,東部據點接連失守,頓時勃然大怒。他素來自恃勇力,輕視順軍,認為漢人軍隊不習西域地理風土,難以久戰。此刻見順軍攻勢穩健,更是覺得受到了挑釁,決定親率主力三萬餘人,自伊犁河穀東進,企圖憑借其騎兵的機動性與衝擊力,在吐魯番一帶的平坦開闊地域與順軍進行決戰,一舉擊潰這支遠道而來的軍隊。

準噶爾主力東進的消息很快被順軍的夜不收探知,飛馬報至中軍大帳。吳三桂立刻升帳議事。帳內將星雲集,燭火通明,照映著將領們或凝重或激昂的麵容。高一功等不少將領基於初戰告捷的士氣,多主張正麵迎擊,認為順軍銳氣正盛,當與敵決死一戰,以彰顯大順軍威,徹底打垮準噶爾的抵抗意誌。

戚睿涵卻一直沉默地站在那幅巨大的西域輿圖前,目光緊緊鎖定在吐魯番以西的一片區域,手指無意識地在上麵劃動著。那裡標注著一片名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區域。他腦海中飛速計算著雙方兵力、裝備、機動性的對比,以及地形可能帶來的影響。

良久,他轉過身,麵向吳三桂和帳中諸將,聲音清晰而沉穩地開口道:“大將軍,副將軍,諸位將軍。和多和沁性情急躁,如今求戰心切,意在憑借其騎兵速度與衝擊優勢,在我軍立足未穩或於其選定的開闊之地,一舉打亂我軍陣腳,發揮其野戰之長。我軍若遂其意願,正麵硬撼,縱能憑借裝備與陣型取勝,損失亦必不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於後續平定西域各部、震懾觀望者不利。不如……因勢利導,誘敵深入,設伏擊之。”

他走到輿圖前,手指精準地點在“魔鬼城”的位置:“此地形極為複雜,乃千百年風蝕而成,丘壑縱橫,土台林立,道路曲折迂回,如同天然迷宮,極易於大軍設伏,且據探報,正位於和多和沁東進我軍所在的必經路線上。我軍可派一支精銳偏師,多帶旗幟鼓噪,前去誘敵,接戰後伴作不敵,丟棄部分輜重旗鼓,向後敗退,務必將驕狂的準噶爾主力引入這片雅丹區域深處。我軍主力則提前於夜間秘密運動,埋伏於魔鬼城兩側的高地或風蝕土台之後,多備弓弩、火油、滾木礌石,並將火炮置於關鍵隘口。待敵軍大部分湧入預設的、最利於我發揮火力的狹窄穀地,信號一起,伏兵儘出。以火炮封堵其前軍後路,弓弩齊發覆蓋中軍,步兵自上而下衝擊,將其分割包圍。此地形極大限製騎兵衝鋒與迂回,正是我軍以步克騎的絕佳戰場!”

此計雖險,需要誘敵部隊極高的執行能力和主力部隊隱蔽行軍的默契,但正合吳三桂用兵喜出奇招、善於利用地形的性格。他與高一功及諸將圍著輿圖,詳細推演了誘敵路線、伏擊地點、信號傳遞、總攻時機以及各種意外情況的應對方案,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認為此計可行性極高,若能成功,戰果將遠超正麵決戰。於是,一套詳儘的誘敵、設伏、殲敵方案迅速製定,各軍將領領命而去,分頭準備。

翌日,戰鬥依計進行。順軍精心挑選的數千誘敵部隊,由一員驍將率領,主動前出,與準噶爾東進的前鋒部隊在預定區域接戰。雙方箭矢交射,刀光閃爍,順軍佯裝奮力抵抗,但漸漸“力不能支”,陣型開始“混亂”,甚至“慌亂”地丟棄了一些糧車、帳篷和破損的旗幟,向後“潰敗”。

和多和沁親臨前陣觀戰,見順軍如此“不堪一擊”,連勝之下積累的驕心大起,又見到順軍丟棄的“輜重”,更加不疑有他,認為順軍不過是憑借火器之利,一旦近戰便原形畢露。他大笑一聲,揮動馬鞭,下令全軍全力追趕,務求全殲這支“潰敗”的順軍,不容其逃脫。

準噶爾騎兵呼嘯著,如同潮水般追入那片風蝕而成的、千奇百怪的土地。時近黃昏,殘陽如血,將聳立的土黃色風蝕丘、深邃的溝壑都染上了一片詭異而壓抑的暗紅色。地形開始變得崎嶇複雜,道路愈發狹窄,大隊騎兵的行動明顯受限,速度不得不放緩。當和多和沁及其主力大部分湧入一處相對寬闊但兩側皆是陡峭風蝕崖壁的穀地時,他心中隱約覺得有些不安,這地形實在過於險惡。然而,前方“潰逃”的順軍似乎近在咫尺,勝利的誘惑壓倒了一絲警惕。


最新小说: 兄友之妻 巡林日常,開局幫難產大熊貓接生 符咒古族 啟丶混沌紀元 七星照夜 猛鬼撩人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彼岸花開,萬古女帝 欲刺[破鏡重圓] 婚後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