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長風破浪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9章 長風破浪(2 / 2)

史可法率先出列,他雖已年邁,但脊背挺直如鬆,聲若洪鐘,帶著一股凜然正氣:“陛下,臣以為,戚大夫與袁郡主所言,高瞻遠矚,切中肯綮!我大順承天明命,革故鼎新,繼往開來,正當有此囊括四海、吞吐八荒之魄力,重現乃至超越漢唐包容四海、萬國來朝之宏大氣象,更應超越前明鄭和之偉業,使其不至成為絕響。開海通商,既可揚我國威,懷柔遠人,布恩信於殊俗,亦可互通有無,汲取海外精華,增國庫之收,強國家之本。水師強,則海疆靖,門戶固;商路通,則財貨流,國家富。此乃強國之必由之路,臣竭力讚同!”

兵部侍郎、曾長期在南方抗清並熟悉海疆情況的瞿式耜也立刻出列附和,他的聲音帶著實踐的篤定:“史閣老所言乃老成謀國之言,高屋建瓴。臣昔日在南方督師時,深知海上貿易之利,歲入何止百萬,亦深知西夷船堅炮利,其誌非小,不可不防。與其被動防守,處處設防,不如主動出擊,師夷長技以製夷,建立我大順之海上霸權,掌控東西洋之航路。且東瀛日本已定,納貢稱臣,後顧無憂,正當其時,機不可失!”

掌管水師、本身就是海上巨梟出身,深諳海洋之利與海上力量的鄭芝龍更是激動難耐,他朗聲奏道,聲震屋瓦:“陛下,臣之麾下兒郎,多是在風濤裡討生活的健者,早已渴望揚帆遠航,探尋未知海域,與西夷一較高下。隻要有朝廷支持,陛下明詔,臣願親率艦隊,為陛下探明通往新大陸之航路,宣威異域,讓我大順龍旗飄揚於四海之外。讓那些紅毛番、佛朗機人也知曉我大順天威浩蕩,不可侵犯!”

前軍左都督李定國雖以陸戰驍勇、戰功赫赫聞名,但他戰略眼光開闊,深知水陸相依之理,此刻也沉穩奏道:“陛下,陸上之敵,如殘清、蒙古,暫已平定,然長遠來看,潛在威脅亦可能來自海上。西夷東漸,其勢已成。組建強大艦隊,探索未知世界,既能獲取海外資源以補國內之需,亦可前出布防,熟悉海況,防患於未然。臣以為,此策高遠,切實可行。”

然而,並非所有大臣都如此樂觀進取。

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色,他出列奏道,聲音帶著老臣的持重與憂慮:“陛下,開海之議,關係重大,臣以為還需萬分慎重。永樂年間下西洋,雖場麵浩大,壯舉空前,然每次耗費錢糧何止巨萬,於國計民生實無大補,徒以珍奇異物充溢內府,故成祖之後,仁宗、宣宗即因國力不堪重負而告停止,乃至銷毀海圖。如今我大順初定天下不過數載,元氣尚未完全恢複,百姓亟待休養,正當與民休息,力行節儉,積蓄國力。若再興此勞師動眾、耗費巨萬之事,恐增百姓負擔,動搖國本,與民爭利。且泛舟海上,風波險惡,變幻莫測,成敗難料,若有不測,損兵折將,非但有損國威,更恐徒惹笑柄於西夷啊!請陛下三思。”

吏科給事中龔鼎孳也表達了類似的保守意見,他的言辭更為尖銳一些:“劉總憲所言,句句乃老成持重之見,臣深以為然。海外多半是蠻荒瘴癘之地,得其地不足以為耕,得其民不足以為使,言語不通,風俗迥異,何必浪費有限之國力去追求此虛無縹緲之利?況且,海禁一開,與海外諸邦交往過密,商賈往來,魚龍混雜,恐異端邪說隨之流入,如天主之教,擾亂我華夏千年來之淳樸民風,敗壞士人心術。臣以為,守好現有疆土,精耕細作,治理好本國百姓,敦行教化,方是帝王南麵之道,長治久安之策。開拓海外,實非急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支持與反對的兩派各執一詞,在莊嚴的建極殿上引經據典,爭論不休。支持者如史可法、鄭芝龍等,慷慨激昂,描繪著揚帆遠航、建立海上強國的宏偉藍圖,言語間充滿了自信與豪情;反對者如劉宗周、龔鼎孳等,則憂心忡忡,反複強調著現實困難、財政壓力與潛在風險,語氣沉痛而懇切。雙方的觀點代表了不同治國理念的碰撞,殿內的氣氛一時顯得有些凝重而激烈。

李自成靜靜地聽著雙方的辯論,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那幅鋪陳在地的世界地圖,尤其是在代表廣闊空間和未知資源的美洲與澳洲位置上停留良久。他想起自己當年提一旅之師,轉戰南北,無非是為了打破那個僵化、封閉、腐朽的舊世界,而如今,作為一個新王朝的締造者和統治者,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建設、鞏固並拓展這個新世界,使之基業長青。開拓,進取,打破常規,似乎早已刻在了他這個起義者出身的皇帝骨子裡。這幅地圖,向他展示了一個遠比中原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更加廣闊的舞台。

終於,他抬起手,做出了一個安靜的手勢。殿內激烈的爭論聲如同被利刃切斷,漸漸平息下去。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其理,朕已一一聆聽。”李自成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劉愛卿、龔愛卿所慮,亦是老成謀國之心,關乎民瘼與國本,朕心甚慰,深知爾等忠心。然,”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朕起於草莽,轉戰半生,深知一個道理——固步自封,劃地為牢,無異於坐以待斃。前明中期以後之積貧積弱,乃至最終土崩瓦解,其教訓猶在眼前,豈可重蹈覆轍?”

他站起身,緩步走到地圖前,居高臨下地俯視著那片蔚藍色的廣闊海域,手指重重地點在太平洋的位置上,仿佛要將其洞穿。“世界之大,資源之豐,機遇之多,遠超我等以往之想象。如此廣闊天地,無儘寶藏,豈能任由西夷諸國縱橫馳騁,恣意取求?鄭和之壯舉,不應成為絕響,而應是我大順新的起點,一個更加輝煌、更加壯闊之起點。開海通商,遠航探索,非為一時之好奇與虛榮,實為開萬世之基業,保國家之久安。揚威海外,使四夷賓服;互通有無,促百業興旺;汲取新知,強自身之本;鞏固海防,消弭邊患——此四者,皆係於這茫茫大海之上!”

他目光如電,掃過眾臣,最終定格在戚睿涵、史可法、鄭芝龍等支持開海的大臣身上,金口玉言,一錘定音:“朕意已決,開海之國策,當行。著令內閣、工部、兵部、戶部及鄭芝龍所部水師,即日著手籌備遠航探索事宜。首要之務,亦是當務之急,便是集中能工巧匠,汲取中西之長,建造能遠涉重洋、不畏風浪之新式海船。務求精工堅造,不得有誤!所需錢糧、物料、人力,由戶部、工部統籌調撥,優先保障!”

“陛下聖明,臣等領旨!”戚睿涵、史可法、鄭芝龍等支持開海的大臣齊聲應諾,聲音中充滿了振奮與使命感。

劉宗周、龔鼎孳等人見皇帝決心已定,聖意難違,雖心中仍有保留與憂慮,但也知無法改變,隻得相互對視一眼,暗自歎息,躬身道:“臣等遵旨。若陛下執意出海,臣等必竭儘全力,恪儘職守,絕不因循阻撓,掣肘大計。”

李自成滿意地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帶著銳氣的笑容:“如此甚好。眾卿當摒棄成見,同心協力,共襄此開拓盛世之盛舉!”

退朝之後,一項項具體的規劃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而建造新式海船的任務,因其技術性極強,且關乎遠航成敗,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團隊中唯一的理科高材生,同時也是因功被封為“英華郡主”的劉菲含肩上。她不僅有著紮實的物理、數學基礎,更在穿越後對這個時代的技術現狀有了深入了解。

劉菲含沒有絲毫推辭,她深知這項任務的重要性與挑戰性,這不僅是實現遠航夢想的第一步,更是將超越時代的知識與古老技藝融合的艱難嘗試。她首先向李自成請求,調閱了宮中珍藏的所有關於前明鄭和寶船的檔案圖冊、工藝記錄,同時又通過鄭芝龍的關係,搜集了大量目前活躍在東西洋上的各種西式帆船,如西班牙大帆船gaeon)、荷蘭夾板船fuyt)等的資料、圖紙甚至精巧的模型。

光祿大夫府的後院,原本雅致的花園被臨時征用,改造成了一個巨大而忙碌的“船舶研究所”。亭子變成了繪圖室,石桌石凳上鋪滿了泛黃的舊圖紙與墨跡未乾的新草圖,地上則擺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船隻模型。劉菲含早已挽起袖子,摒棄了郡主的矜持與華服,換上了利落的窄袖便裝,整日與鄭芝龍推薦來的幾位經驗豐富、手上布滿老繭的老船匠、跑過遠洋的老水手,以及工部將作監選派來的頂尖工匠們泡在一起,討論、爭辯、試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指著鄭和寶船的複原圖紙,冷靜地分析其優劣:“寶船體型巨大,長寬比例較小,穩定性極佳,載重能力強,適合遠距離航行和大量裝載貨物、賞賜品以及使團人員,這是其巨大優勢,也體現了當時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但如此龐大的船身,主要依賴硬帆風力,在逆風或風向多變的海況下,機動性會大打折扣,轉向不夠靈活。而且建造如此巨艦,周期漫長,耗費的巨木、鐵釘、桐油、麻絲等物料堪稱海量,成本極高。”

接著,她又拿起一艘西式蓋倫船的模型,仔細講解:“西夷的船,比如這種,船型相對修長,長寬比更大,多桅杆,帆裝設計更複雜合理,特彆是軟帆的應用,能更好地利用各種風向,尤其擅長逆風調戧z字航行),機動靈活,航速往往更快。但其為了追求速度與機動,通常居住條件較為擁擠,載貨量相對於其體型而言,通常不如我們的寶船寬敞。而且其船體結構,特彆是水密隔艙技術,早期未必有我們成熟。”

老船匠和水手們初時對這位年輕郡主的指手畫腳還有些不以為然,但很快就被她清晰的理論分析、一針見血的見解以及對船舶性能各個要素的深刻理解所折服。她並非空談,而是能切中要害。

劉菲含根據現代流體力學的初步原理和船舶結構學知識,撿起一根木棍,在平整的沙地上畫出示意圖,向圍攏過來的工匠們解釋:“我們不能簡單複製任何一種,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會貫通。船體結構必須堅固,這是遠航的性命攸關之處。龍骨必須選用最好的百年巨木,采用我們成熟的水密隔艙技術,這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必須保留並強化。但在船型設計上,可以適當借鑒西船的流線型,船首艏)要更尖削突出,船底艉)線條也要更流暢,像這樣……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航行時的興波阻力和平板阻力,提高航速。”

她拿起特製的炭筆,在一張巨大的、裱糊好的白紙上,開始勾勒心中理想的新船體輪廓線條:“我設想的新式遠洋海船,主體結構可參考寶船的樓船式樣,確保足夠的居住空間、貨艙容量和穩定性,維持我天朝上國的氣度。但船體線型要改良,艏柱前傾,艉部收束,整體更顯修長。桅杆設置三到四根,主桅更高大粗壯,需要尋找極其難得的巨木。帆具采用硬帆與軟帆結合的方式,硬帆效率高,受風麵積大,適合順風航行,且較耐用;同時加裝部分軟帆,如三角帆拉丁帆)等,更適合利用側風甚至逆風,增加機動性。另外,在舵的設計上也可以改進,可以考慮采用更大型的平衡舵,或者在特定位置加裝輔助的小舵,以增強在狹窄水域或大風浪中的操控性。”

她還提出了許多在這個時代看來極為新穎甚至大膽的想法:“我們可以嘗試在船殼水線以下部位包裹鍛造的銅皮,雖然成本高昂,但能有效防止船蛆蛀蝕和海洋生物附著,極大延長船隻使用壽命,減少維護次數,這對於長期遠航至關重要。在重要的龍骨與肋骨接合部位、桅座等關鍵受力點,除了傳統的榫卯結構和鐵釘加固,是否可以研究使用更強韌的金屬構件,比如嘗試用熟鐵鍛造大型的連接件?還有,觀測天象的儀器,如牽星板、象限儀,需要統一標準,提高精度;導航的手段,除了羅盤、更精確的海圖,是否可以嘗試製作簡易的沙漏與改進的計程儀,並結合天文導航,來更準確地估算船位?甚至……我們可以開始嘗試繪製等角航線恒向線)的海圖,雖然計算複雜,但對於遠洋導航意義重大。”

工匠們圍在她身邊,時而凝神靜聽,若有所思;時而因某個技術細節爭得麵紅耳赤,各自拿出依據;時而又因為一個巧妙的想法被提出而齊聲讚歎。工坊裡,鋸木聲、敲打聲、打磨聲、熱烈的爭論聲終日不絕,充滿了活力與創造的激情。劉菲含並不固執己見,她充分尊重老工匠們代代相傳的寶貴經驗和直覺手感,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他們的實踐智慧相結合,不斷修改、優化設計方案。每一個弧度,每一根梁材的尺寸,每一種材料的選用,都要經過反複的計算、推演和模型測試。

從永昌九年的臘月到永昌十年的二月,整個寒冷的冬天,劉菲含幾乎都撲在了這項浩大而精細的工程上。戚睿涵、白詩悅等人時常去後院探望,給她帶去熱湯飯菜,也為她鼓勁打氣,偶爾也從曆史記載或現代見聞的角度,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建議。看著劉菲含日漸清瘦卻因專注和熱情而愈發顯得神采奕奕、眼神明亮的臉龐,眾人都深知她肩上的壓力與付出的心血,既感心疼,又滿懷敬佩與期待。

冬雪漸漸消融,屋簷下的冰淩開始滴答滴水,牆角頑強的小草冒出嫩綠的新芽。當永昌十年的第一縷真正溫暖的春風吹過北京城頭,拂動光祿大夫府庭院中柳樹的鵝黃枝條時,一艘凝聚了無數人心血、智慧和汗水,結合了東西方船舶優點、並融入了劉菲含帶來的初步現代船舶原理的新式海船模型,終於完美地呈現在了李自成和內閣大臣們的麵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艘模型長約六尺,比例精確,做工極其精湛。它既保留了東方樓船層疊的甲板、宏大的氣魄和精美的雕飾,顯得雍容華貴;船體線型卻又明顯借鑒了兩洋帆船的修長與流暢,艏部尖銳,利於破浪,艉部線條優雅。三根高大的主桅杆巍然聳立,上麵懸掛著硬帆與軟帆混合的複雜帆裝索具,顯得既強大又靈活。船艉樓的雕花窗戶、船首的龍形飾物,無不彰顯著中華特色,而整體的流線型感和帆裝設計,又透露出超越時代的科學考量。

李自成與內閣眾臣圍著這艘模型,仔細端詳,眼中無不露出驚歎與滿意的神色。李自成更是親手撫摸著模型光滑的桅杆和堅實的船身,仿佛已經看到了它化身成為真正的龐然巨艦,迎著朝陽,張開如雲之帆,乘風破浪,航行於萬裡波濤之上的雄姿。那不僅僅是一艘船,更是一個帝國走向深藍的雄心與夢想的載體。

“好,好!”李自成連讚,聲音中充滿了振奮,“傳朕旨意,即以此新式船樣為基準,命福州、廣州、泉州、登州等地大型官辦船廠,立刻遴選上好物料,集中所有能工巧匠,全力開工,建造首批遠洋寶船,不得少於十二艘之數。工部、鄭芝龍所部嚴督質量,限期完成。我大順揚帆遠航,開拓萬裡波濤,振國威於四海,就在今朝!”

殿外,陽光普照,冰雪消融的滴水聲清脆悅耳,連綿不絕,仿佛在為一段全新曆史的開啟奏響序曲。和煦的春風掠過殿宇的飛簷,帶著泥土的芬芳和萬物複蘇的氣息。

長風已起,隻待破浪。

喜歡明末穿越,闖王一統請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闖王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港島有雨 齊州四大屍祖 大明洗冤錄之十二奇案 痞子1 無極仙帝! 抗戰,還是自己單乾吧 亮劍之團長到兵團司令 原來廣告不是騙人的 赤腳醫生筆記:1979重啟人生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獵糧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