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濃,作坊裡的油燈卻比平時更亮,好幾盞油燈掛在正殿的房梁上,把整個工作台照得如同白晝。李錚和陳婉兒坐在桌旁,正對著《簡易機床設計與製造》圖紙,逐條整理零件參數。圖紙上的零件密密麻麻,光是標注的“標準件”就有幾十種,更彆說那些需要定製的非標準件,兩人手裡的鉛筆幾乎就沒停過,草稿紙用了一張又一張,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主軸的材料要求是45號優質工具鋼,直徑50毫米,長度300毫米,公差±0.05毫米。”陳婉兒念著圖紙上的參數,李錚在草稿紙上快速記錄,“這種鋼的硬度足夠,耐磨,適合做主軸,但咱們現在沒有,隻能等周青把被扣的工具鋼弄回來,要是弄不回來,用舊鐵軌代替的話,得先做硬度測試,至少要達到hb220以上才行。”
李錚停下筆,皺了皺眉:“hb220?咱們怎麼測硬度?沒有專業的測試儀器,總不能靠手感吧?”他之前隻知道工具鋼比普通鐵硬,卻不知道還有這麼多講究,光是一個硬度標準,就難住了他。
陳婉兒想了想,從帆布包裡拿出一塊小鋼片——這是她之前從敵占區帶來的,據說是日軍步槍的零件:“這塊鋼片的硬度是hb240,咱們可以用它做參照,把舊鐵軌的碎片和這塊鋼片放在一起,用同樣力度的錘子敲打,看形變程度,要是形變差不多,說明硬度夠;要是形變太大,就不能用。雖然不精確,但至少能做個初步判斷。”
“這個辦法好!”李錚眼前一亮,“明天就讓老錘試試,先找幾塊舊鐵軌碎片,跟這塊鋼片對比一下,要是硬度夠,就先用來做主軸的試驗品,要是不夠,再想其他辦法。”
兩人繼續整理參數,接下來是齒輪組。圖紙上的齒輪有12個,分為三種規格:模數2.5的4個,模數3的6個,模數4的2個。每個齒輪的齒數、齒寬、齒頂高都有嚴格要求,尤其是模數4的兩個大齒輪,需要用厚度15毫米的鋼板切割,再進行打磨,手工加工難度極大。
“這兩個大齒輪最難弄,”孫小虎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把自製的木尺,“手工切割鋼板的話,很難保證齒距均勻,要是齒距差太多,安裝後會卡頓,甚至轉不動。咱們得做個簡易的劃線工具,先在鋼板上畫出齒形,再用鏨子一點點鑿,最後用砂紙打磨,雖然慢,但至少能保證精度。”
他說著在草稿紙上畫了個簡易劃線工具的示意圖:“用一根木杆,一端固定一個小鐵釘,另一端刻上刻度,根據齒輪的模數調整鐵釘的距離,圍著鋼板的圓心轉動,就能畫出均勻的齒形線。俺之前做木柄模具時用過類似的方法,雖然是木工的法子,但用來畫齒輪的線,應該也行。”
李錚和陳婉兒看著示意圖,都點了點頭。孫小虎雖然年輕,但腦子靈活,擅長把木工的技巧用到金屬加工上,之前的木柄模具就是他改進的,這次的劃線工具,說不定真能解決大問題。
“小虎,這個劃線工具就交給你做,明天一早就要,儘量做得精準點,刻度誤差不能超過0.5毫米。”李錚拍了拍孫小虎的肩膀,“齒輪的加工是關鍵,要是齒距不準,機床就沒法用,你得多費心。”
“放心吧李乾事!”孫小虎攥緊了手裡的木尺,“俺今晚就做,不睡覺也要趕出來!”說完,他拿著草稿紙,轉身往木工區跑,腳步輕快,絲毫看不出疲憊。
這時,劉滿倉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個鐵皮罐,裡麵裝著剛煮好的紅薯:“大家彆光顧著忙,先吃點紅薯墊墊肚子,剛從炊事班拿來的,還熱乎著呢。”他把鐵皮罐放在桌上,又遞過來幾個粗瓷碗,“觀察點那邊一切正常,鬼子還在李家村,沒往這邊動,估計今晚不會來。”
李錚接過紅薯,咬了一口,甜絲絲的,暖到了心裡。他看著眼前的三人——陳婉兒還在低頭整理參數,孫小虎在木工區忙碌,劉滿倉剛從外麵巡邏回來,每個人都在為造機床、防鬼子而努力,沒有一句怨言。他忽然覺得,就算遇到再多困難,隻要有這樣的團隊,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吃完紅薯,眾人又投入到工作中。李錚和陳婉兒繼續整理零件清單,孫小虎在做劃線工具,劉滿倉則在旁邊幫忙遞工具、裁紙,偶爾也會湊過來看圖紙,雖然看不懂,但眼神裡滿是期待。
深夜時分,零件清單終於整理完成,整整寫了三頁紙,列出了需要的零件名稱、規格、數量、材料要求和加工難度。李錚把清單疊好,放進帆布包:“明天一早,咱們把清單分下去,生產組負責準備原材料,研究組負責製定加工方案,巡邏隊繼續警戒,爭取在鬼子來之前,把機床的準備工作做好,等鬼子一走,就立刻開始加工零件。”
陳婉兒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點了點頭:“我明天再調整一下火藥配方,把現有的手榴彈威力再提一提,另外,再做些簡易的煙霧彈,要是鬼子真的攻過來,能用煙霧彈掩護,爭取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小虎拿著剛做好的劃線工具走了過來,工具雖然簡陋,但刻度清晰,鐵釘固定得很牢:“李乾事,您看這個行不行?俺試過了,畫出來的線很均勻,誤差應該在0.5毫米以內。”
李錚接過工具,仔細看了看,又試著在一塊木板上畫了個圓,線條流暢,刻度準確:“很好!就用這個,明天讓老錘先用它在鋼板上劃線,試試能不能做出合格的齒輪。”
劉滿倉看了看外麵的天色,提醒道:“天快亮了,大家還是休息一會兒吧,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要是累垮了,反而耽誤工作。”
眾人都點了點頭,各自找地方休息。李錚躺在臨時搭的木板床上,卻沒有睡意,他摸了摸帆布包裡的機床圖紙,心裡滿是期待——這圖紙不僅是一堆線條和參數,更是作坊的未來,是抗日的希望。隻要造出機床,就能加工更精密的零件,就能造更多、更厲害的武器,就能為前線的戰士們多添一份保障。
窗外的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遠處傳來了雞鳴聲。李錚起身走到門口,看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深吸了一口氣。新的一天開始了,雖然鬼子的威脅還在,造機床的困難還在,但他知道,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挺過難關,迎來作坊的新生。他轉身回到殿內,叫醒了還在休息的眾人:“開工了!咱們得抓緊時間,在鬼子來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隨著他的聲音,作坊裡再次響起了鍛打聲、刨木聲、討論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充滿了力量,在寂靜的太行山裡回蕩,仿佛在向即將到來的鬼子宣告——八路軍的作坊,絕不會輕易被打垮;抗日的火種,絕不會輕易被熄滅!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