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脈那幽深險峻的腹地,八路軍的一處兵工廠作坊隱匿其中。這裡,鐵器的碰撞聲持續不斷地響起,恰似一首激昂澎湃、永不停歇的戰歌,奏響著抗爭與希望的旋律。九月那明媚的陽光,努力地透過簡陋且狹窄的木窗,宛如金色的絲線,一縷縷地灑在滿是油汙的地麵上,勾勒出斑駁陸離的光影圖案。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獨特而複雜的氣息,那是機油的濃重味道、鐵鏽的陳舊氣息以及汗水的新鮮味道相互交織融合而成,這獨特的氣味仿佛是這個特殊之地的獨特標識。
李錚正半蹲在一台半舊、滿是歲月痕跡的車床旁,他的眉頭微微蹙起,眼神中透著專注與嚴謹,手裡拿著一把卡尺,如同一位精益求精的工匠,正在全神貫注地仔細測量一個剛加工好的步槍零件,每一個細微之處都不曾放過。
“李師傅,您看這搖把,我這才搖了半個鐘頭,胳膊就酸得抬不起來了。”一個略顯稚嫩且帶著些許疲憊的聲音從旁邊傳來,打破了作坊裡原本的專注氛圍。李錚緩緩抬頭,目光轉向聲音的來源,隻見孫小虎正揉著自己那有些纖細的右臂,臉上浮現著疲憊的神色。孫小虎今年剛滿十八歲,是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他個子不高,但那一雙眼睛卻格外明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著機靈與聰慧。半年前,他還隻是根據地的一個放牛娃,整日與牛群為伴,在田野間穿梭。然而,命運的轉折讓他來到了這裡,如今他已經能夠熟練地協助組裝機床,成為了這個作坊裡最年輕的學徒,像一顆正在嶄露頭角的新星。
李錚輕輕放下手中的卡尺,緩緩走到孫小虎身邊,他的目光如同敏銳的鷹眼,落在機床那有些複雜的手搖進給裝置上。這台機床可是部隊費了不少周折從日軍手裡繳獲的戰利品,雖曆經戰火洗禮,但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隻是由於零件損壞,它隻能勉強維持運轉,就像一個受傷的戰士在堅持戰鬥。尤其是那手搖進給裝置,搖把又粗又短,每次操作都需要工人用很大的力氣去搖動,長時間使用下來,即便是身強力壯的戰士也會感到吃力不堪,仿佛在與一個頑強的對手進行著一場艱苦的較量。
“小虎,你說說,這裝置要是能改改,你覺得怎麼改能省力?”李錚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想聽聽這個充滿潛力的年輕人的想法。他深知,孫小虎雖然年紀小,但腦子靈活得如同旋轉的齒輪,思維敏捷,在平時的操作中經常能發現一些連老工人都忽略的細節,就像在繁雜的線索中能找到關鍵的那一根。
孫小虎一聽到李錚的問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仿佛兩顆寶石在瞬間綻放出光芒。他興奮地走到機床前,用手指著搖把和傳動齒輪那精密的連接處,認真且自信地說:“李師傅,我覺得要是能在搖把這裡加個長點的杆兒,就像咱們農村壓水井的那個杠杆一樣,這樣用同樣的力氣,是不是就能帶動更大的勁兒?而且杆兒長了,咱們搖的時候也不用那麼費勁了。我每次在家壓水的時候,就覺得那杠杆很好用,輕輕一壓,水就出來了,我想這個原理應該也能用到這裡。”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解決問題的渴望和對創新的熱情。
李錚眼前一亮,孫小虎的想法正好和他之前的思考不謀而合,就像兩條並行思路在某一刻完美交彙。杠杆原理雖然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一個巧妙的開鎖技巧能打開複雜的大門。他拍了拍孫小虎的肩膀,那動作中帶著讚許與鼓勵,說道:“好小子,這個想法不錯!咱們現在就試試,看看能不能把這個裝置改一改。說不定你的這個想法能讓我們的工作輕鬆很多呢。”
說乾就乾,李錚讓孫小虎去材料堆裡找一根合適的鋼管,自己則迅速拿出紙筆,就像一位藝術家在創作偉大的作品一樣,快速且精準地繪製起改進方案的草圖,每一筆都勾勒著希望與改變。不一會兒,孫小虎扛著一根直徑約五厘米、長約八十厘米的鋼管跑了回來,他的臉上帶著汗珠,卻洋溢著興奮的神情,仿佛扛著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寶藏。李錚接過鋼管,用砂紙仔細地打磨掉表麵的鐵鏽,那沙沙的聲響仿佛是鋼管在蛻變的前奏。然後根據草圖上的尺寸,在鋼管的一端認真鑽孔,準備將其與原有的搖把連接起來,每一個步驟都嚴謹而細致。
作坊裡的其他工人也被這熱鬨的場景吸引,紛紛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他們的操作,就像一群觀眾在觀看一場精彩的表演。王鐵錘是作坊裡最年長的工人,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有著三十多年的打鐵經驗,是作坊裡的老前輩。他看著李錚手中的鋼管,微微皺著眉頭,疑惑地說:“李師傅,這杆兒加這麼長,會不會太沉了?而且會不會影響傳動的精度啊?我們可不能讓這改進影響了機床的正常工作,這機床可是我們的寶貝呢。”
李錚一邊專注地鑽孔,一邊耐心地解釋道:“王師傅,您放心,我計算過了,這個長度的杠杆,既能省力,又不會因為過重而影響操作。就像一個恰到好處的設計,能在各個方麵達到平衡。而且咱們隻是在搖把上增加杠杆,不改變傳動齒輪的結構,所以精度不會受影響。我們就像是給這機床添加了一個有力的小助手,讓它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鑽孔完成後,李錚用螺栓將鋼管穩穩地固定在原有的搖把上,一個簡易卻充滿智慧的省力杠杆就做好了。它就像一個新生的力量,等待著被檢驗。他讓孫小虎上前試試,孫小虎有些緊張又興奮地握住杠杆的末端,輕輕一搖,原本沉重的進給裝置竟然變得異常輕鬆,就像一個原本沉重的包袱突然變得輕如鴻毛,而且進給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不少,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太神奇了!李師傅,您看,現在搖起來一點都不費勁了!”孫小虎興奮地喊道,他的臉上洋溢著成就感,那笑容如同陽光般燦爛。周圍的工人也紛紛上前嘗試,每個人都對這個簡單卻實用的改進讚不絕口,就像發現了一個寶藏一樣,眼中充滿了驚喜與讚賞。
接下來的幾天裡,李錚組織工人對作坊裡的其他幾台機床也進行了同樣的改進。整個作坊裡彌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大家齊心協力,為了更好的生產而努力。改進後的機床操作效率大幅提升,原本需要兩個工人輪流操作的機床,現在一個工人就能輕鬆應對,就像原本需要兩個人抬的重物,現在一個人就能輕鬆搬起。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還減少了工人的疲勞程度,讓作坊的生產進度加快了不少,仿佛給生產工作插上了加速的翅膀。
這天晚上,月光如水般灑下,作坊裡的燈還亮著,宛如黑暗中的燈塔。李錚和孫小虎坐在一張有些破舊但依然堅實的木桌旁,借著那搖曳的煤油燈的光,正在認真整理改進後的技術資料。煤油燈的光芒在紙張上跳動,仿佛在為他們的努力而歡呼。孫小虎看著自己參與改進的裝置,心中充滿了自豪,那自豪感如同潮水般在心中湧動。他抬頭對李錚說:“李師傅,以後我還要跟著您學更多的技術,爭取能為部隊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把小鬼子趕出中國去!我要讓我們的戰士拿著我們製造的武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
李錚看著孫小虎那堅定的眼神,那眼神中透著無畏與決心,欣慰地笑了。他知道,兵工廠的發展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這些硬件的支持,更需要像孫小虎這樣有熱情、有想法的年輕人這些充滿活力的軟件。他拍了拍孫小虎的肩膀,那動作中飽含著信任與期待,認真地說:“小虎,隻要你肯學,我就把我會的都教給你。咱們一起努力,讓咱們的兵工廠越來越強,為抗戰勝利多出一份力!我們要在這片土地上,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月光透過窗戶,如銀色的紗幔般灑在兩個人的身上,也灑在作坊裡那些嶄新的機床和零件上,仿佛在見證著這些平凡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抗戰勝利築起的堅實後盾。這些機床和零件,就像等待出征的戰士,承載著希望與使命,而李錚和孫小虎他們,則是這些戰士的締造者,在這片艱苦的環境中,默默地為勝利而奮鬥,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高大,他們是抗戰勝利道路上的一顆顆璀璨星辰,照亮著前行的道路。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