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陽透過作坊的木窗,在地麵上灑下細碎的光斑。複裝子彈小組的工人正埋頭忙碌,裝火藥的、壓底火的、做檢驗的,動作嫻熟又專注,偶爾傳來幾句低聲的交流,都是關於子彈質量的討論。李錚剛檢查完深度維修小組修好的一挺重機槍,正準備去看看冶煉爐的維護情況,就聽到作坊門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
抬頭一看,是趙綱來了。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軍裝,肩上挎著一個帆布包,臉上帶著風塵仆仆的疲憊,卻依舊精神矍鑠。跟在他身後的,還有兩名負責記錄的乾事。趙綱是獨立團負責思想政治工作的乾部,之前也來過作坊幾次,每次來都會和工人聊聊天,了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趙乾事,您怎麼來了?這麼冷的天,路上辛苦了!”李錚趕緊迎上去,伸手想幫他接過帆布包。
趙綱擺擺手,笑著說:“不辛苦,咱們戰士在前線頂著寒風打仗,那才叫辛苦。我來看看你們的生產情況,順便跟大家聊聊心裡話。”他目光掃過作坊裡忙碌的景象,看到堆在牆角的成品子彈和修好的武器,眼裡露出讚許的神色,“不錯啊,上次來的時候,複裝子彈日產量才兩百多,現在看這規模,怕是翻了倍吧?”
“托您的福,現在每天能產五百多發,基本能滿足部隊的日常需求了。”李錚一邊引著他往裡走,一邊介紹,“維修那邊也改進了模式,前線戰士學了簡單的維修技巧,複雜的損壞送回來,我們當天就能修好,不耽誤用。”
趙綱點點頭,走到複裝子彈的工作台前,停下腳步。孫小虎正好在給新工人演示如何清理彈殼,看到趙綱,趕緊停下手裡的活,恭敬地喊了聲“趙乾事好”。其他工人也紛紛抬起頭,跟趙綱打招呼。
趙綱走到孫小虎身邊,拿起他手裡的彈殼看了看,問道:“小虎,現在能獨立負責彈殼清理了?跟李師傅學了不少東西吧?”
孫小虎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嗯,李師傅教了我好多,現在不僅能清理彈殼,還能幫著加工點簡單的零件。就是有時候還是會緊張,怕出岔子。”
“緊張是好事,說明你把這事放在心上了。”趙綱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溫和,“咱們造的不是普通的東西,是能打鬼子的武器,多一分細心,前線的戰友就多一分保障。你年紀小,肯學肯乾,將來肯定是個好技工。”
孫小虎聽了,眼睛一亮,用力點頭:“我一定好好學,爭取造出最好的武器,幫戰友們打更多鬼子!”
趙綱又走到維修區,王鐵錘正在調試修好的步槍,看到趙綱,停下手裡的活。“趙乾事,您來啦!這槍剛修好,試了幾發,精度一點問題沒有,明天就能送回前線。”
趙綱拿起步槍,拉了拉槍機,感覺很順暢,又對著陽光看了看槍管,滿意地說:“老王,你這手藝還是這麼好。不過我聽說,你之前因為原材料短缺,跟李師傅鬨過點小脾氣?”
王鐵錘臉一紅,有些尷尬地說:“嗨,那都是老黃曆了。當時也是急糊塗了,看著沒材料造武器,心裡就發慌。後來李師傅找到鐵礦和煤礦,咱們自己能煉粗鋼了,我就踏實了。現在想想,還是得相信組織,相信咱們自己的力量。”
趙綱笑了笑,沒再多說,而是轉身對李錚說:“李師傅,咱們找個地方聊聊吧,有些事想跟你好好說說。”
李錚點點頭,帶著趙綱來到作坊旁邊的一間小茅草屋。這是平時開會用的地方,裡麵隻有一張木桌和幾條長凳,牆上掛著一張簡易的根據地地圖。兩人坐下後,趙綱從帆布包裡拿出一個筆記本,翻開後,卻沒有立刻說話,而是看著李錚,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李師傅,這段時間作坊的生產成果,團裡都看在眼裡,旅部也有耳聞,這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我今天來,不是為了誇你們,而是想跟你聊個更重要的事——思想教育。”
李錚愣了一下,他平時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技術改進和生產效率上,還真沒怎麼想過思想教育的事。他疑惑地問:“趙乾事,思想教育……具體是指什麼?咱們工人都挺積極的,每天都在努力造武器,難道還不夠嗎?”
“努力造武器是沒錯,但光有乾勁還不夠,得知道為什麼而乾。”趙綱放下筆記本,身體微微前傾,“你想想,咱們作坊裡的工人,有老鄉,有青年,還有從部隊下來的戰士,大家背景不同,想法也不一樣。有的可能是為了混口飯吃,有的是為了報仇,有的是覺得新鮮。如果大家隻是為了自己的小目標乾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比如原材料短缺、日軍封鎖,很容易就會動搖,甚至放棄。”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但如果大家都明白,咱們造武器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把鬼子趕出中國,讓老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那情況就不一樣了。這種信念,能讓大家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咬緊牙關,在麵對危險的時候無所畏懼。這就是思想教育的作用——凝聚人心,堅定信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錚沉默了,他想起之前原材料短缺的時候,確實有幾個工人抱怨過,說“這活又累又危險,還沒個準頭”;還有上次日軍特務在附近偵察,有個年輕工人嚇得好幾天不敢來上班。當時他隻是覺得這些人膽子小,現在聽趙綱這麼一說,才明白問題的根源在於大家沒有真正樹立起抗戰的信念。
“您說得對,我之前確實忽略了這一點。”李錚抬起頭,眼神裡帶著愧疚,“那您說,咱們該怎麼開展思想教育?我沒做過這種事,心裡沒底。”
“其實不難,關鍵是要接地氣,讓大家聽得懂、願意聽。”趙綱笑了笑,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比如,咱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習活動,不用太正式,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在作坊裡找個地方,大家坐在一起。可以讓參加過戰鬥的戰士給大家講前線的故事,講講戰友們是怎麼用咱們造的武器打鬼子的;也可以給大家讀報紙,講根據地外麵的抗戰形勢;還可以讓大家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為什麼來作坊,將來想看到什麼樣的中國。”
他又補充道:“另外,你作為作坊的負責人,要多跟工人聊天,了解他們的難處,關心他們的生活。比如誰家裡有困難,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誰表現得好,要及時表揚,讓大家覺得在作坊裡不僅能學技術,還能感受到溫暖。這樣一來,大家的心就齊了,勁也能往一處使。”
李錚認真地聽著,把趙綱的話都記在心裡。他突然想起之前周青從敵占區回來,說有個地下商人因為幫助他們采購物資被日軍抓了,至今下落不明。這個故事,或許能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抗戰的艱難和意義。
“我明白了,趙乾事。”李錚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今晚我就組織第一次學習活動,先讓老周給大家講講他在前線的經曆,再把周青同誌遇到的事跟大家說說。以後咱們每周組織兩次學習,一定把思想教育抓好。”
趙綱滿意地點點頭:“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記住,作坊不僅是生產武器的地方,更是培養人的地方。咱們要造出好武器,更要培養出有信念、有擔當的抗戰骨乾。”
當天晚上,作坊裡的煤油燈比平時亮了許多。李錚把工人都召集到一起,搬來幾條長凳,大家圍坐成一個圈。老周坐在中間,手裡拿著一個搪瓷缸,喝了口水,開始講他在前線的故事。
“去年冬天,我跟著部隊在太行山打遊擊,那時候天特彆冷,雪下得有膝蓋深。咱們的戰士穿著單衣,拿著老舊的步槍,卻要跟裝備精良的鬼子拚。有一次,咱們的一個班負責掩護大部隊轉移,被鬼子包圍了。班長拿著咱們作坊早期造的複裝子彈,帶著戰士們守在一個山頭上,打退了鬼子三次進攻。最後子彈打光了,班長就拿著刺刀衝上去,跟鬼子肉搏,直到最後一刻,還在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老周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大家都聽得很認真,有的工人眼睛紅了,有的緊緊攥著拳頭。孫小虎低著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想起了自己被鬼子殺害的父母,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為父母報仇,為犧牲的戰友報仇。
老周講完後,李錚又把周青的事跟大家說了:“周青同誌為了給咱們采購原材料,在敵占區冒著生命危險奔波,這次不僅沒買到東西,還差點被鬼子抓了,一起去的同誌還有人受了傷。咱們現在能有鐵礦、能煉粗鋼,不用再完全依賴敵占區的采購,是很多人用命換來的機會。咱們要是不努力造武器,對不起那些為咱們付出的人,更對不起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友。”
“李師傅,您放心,我們以後一定更努力!”一個工人激動地站起來說,“我以前確實覺得這活累,有時候會抱怨,但今天聽了這些事,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自私。以後我保證,每天多造十發子彈,絕不偷懶!”
“我也保證!”“我也是!”其他工人也紛紛表態,氣氛格外熱烈。
王鐵錘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很是感慨。他站起來,大聲說:“大家說得都對!咱們都是中國人,都有責任把鬼子趕出去。以後我不僅要把武器修好,還要把自己的手藝教給更多人,讓咱們作坊能造出更多厲害的武器!”
從那以後,作坊的學習活動成了常態。每天晚上,煤油燈下總能看到大家圍坐在一起的身影,有時候聽故事,有時候學知識,有時候交流心得。工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了,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不再抱怨,而是一起想辦法解決。有一次,冶煉爐的鼓風裝置壞了,幾個工人主動留下來,連夜搶修,第二天一早又照常上班,沒有一個人喊累。
李錚看著這些變化,心裡很是欣慰。他知道,趙綱的話沒有錯,思想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的作坊,不僅能造出高質量的武器,更有了一股無形的力量——這股力量,能讓大家在任何困難麵前都不低頭,能讓大家為了抗戰勝利,拚儘全力。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