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作坊裡的煤油燈就已經亮了起來。窗玻璃上結著一層薄霜,寒氣透過門縫鑽進來,卻擋不住屋裡湧動的熱乎氣——幾乎所有工人都提前到了,圍在剛組裝好的機床旁,眼神裡滿是期待和緊張。
孫小虎攥著昨晚熬夜畫的機床操作草圖,手指在紙上反複摩挲著“電機”“主軸”“刀架”的標注,嘴裡還小聲念叨著:“先檢查線路,再固定坯料,啟動時要慢……”他昨天跟著李錚和王鐵錘熬到後半夜,腦子裡全是機床的細節,今早天不亮就爬起來,生怕錯過試機的每一個環節。
王鐵錘背著工具箱走過來,拍了拍孫小虎的肩膀:“彆緊張,有李師傅在,錯不了。不過你也得盯緊點,以後這機床說不定還要靠你多操作。”他說著打開工具箱,拿出扳手和螺絲刀,開始最後一次檢查機床的零件連接——齒輪的固定螺栓、刀架的滑軌、主軸的軸承,每一處都擰了又擰,摸了又摸,生怕有鬆動。
李錚從外麵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塊打磨平整的鋼材坯料——這是昨天特意從冶煉出的粗鋼裡挑選的,質地相對均勻,適合用來試切。他把坯料放在工作台上,對眾人說:“試機前先跟大家說清楚,咱們這是第一次用土造機床,沒經驗,萬一出問題,大家彆慌,先斷電,再排查。安全第一,生產第二。”
“李師傅放心!我們都聽您的!”工人們齊聲回應,老周還特意搬了個木凳放在電源開關旁,自己站在後麵,隨時準備斷電。
一切準備就緒,李錚深吸一口氣,走到機床前。他先彎腰檢查了線路接口,確認所有電線都連接牢固,沒有鬆動;又轉動了一下主軸,感受著軸承的順滑度;最後調整了刀架的位置,讓銑刀對準坯料的邊緣,距離控製在兩毫米左右——這個距離既能保證切削效果,又能避免刀具因受力過大而損壞。
“小虎,過來幫我固定坯料。”李錚喊道。
孫小虎立刻跑過去,雙手按住坯料,李錚則用四個金屬卡鉗將坯料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每個卡鉗都擰到最緊,還用扳手再加固了一遍:“坯料必須固定死,不然切削時會晃動,不僅零件精度不夠,還可能讓刀具崩裂。”
孫小虎點點頭,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手裡的草圖上又多了一筆“坯料固定:卡鉗擰至無鬆動”。
王鐵錘站在電機旁,眼神緊緊盯著電源開關,聲音有些發緊:“李師傅,都準備好了,能通電了嗎?”
“再等三十秒,我再看看刀具。”李錚蹲下身,用放大鏡觀察銑刀的刀刃——這是一把從敵占區繳獲的舊銑刀,刀刃有些磨損,他昨天特意用砂輪打磨過,現在刃口鋒利,能看到淡淡的金屬光澤。確認沒問題後,他站起身,對王鐵錘點了點頭:“通電吧,先開慢檔。”
王鐵錘深吸一口氣,手指按下電源開關。
“嗡——”
電機先是發出一聲輕微的啟動聲,隨後轉速逐漸穩定,發出均勻的低鳴。主軸帶著坯料慢慢轉動起來,轉速不快,每分鐘大約三十轉,這樣方便觀察切削過程。齒輪咬合的“哢嗒”聲清脆有力,沒有絲毫卡頓,說明之前的調試很成功。
“刀架進給!”李錚喊道。
孫小虎立刻轉動刀架的手搖輪——這是他之前參與改進的省力杠杆,現在搖起來格外順手。隨著搖輪轉動,銑刀緩緩靠近坯料,當刀刃接觸到鋼材的瞬間,發出“沙沙”的切削聲,細小的金屬碎屑順著刀刃滑落,落在工作台上,閃著銀白色的光。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緊緊盯著切削處。老周忘了坐下,身體前傾,雙手不自覺地攥成了拳頭;王鐵錘走到李錚身邊,目光在刀具和坯料之間來回移動,生怕出現意外;幾個年輕工人踮著腳,連大氣都不敢喘。
李錚的眼神格外專注,左手扶著刀架,右手輕輕調整搖輪的速度,控製著進給量:“切削速度不能太快,每分鐘進給五毫米最合適,太快了刀具會發熱,太慢了效率低。”他一邊操作,一邊給周圍的人講解,“大家看,金屬碎屑是卷曲的,說明切削角度沒問題;要是碎屑是碎渣,就說明刀具角度偏了,得調整。”
孫小虎湊得最近,看得最清楚——卷曲的碎屑像小彈簧一樣,落在手裡還有點發燙,他小心地捏起一塊,放在眼前看了看,又趕緊放回工作台,生怕影響李錚操作。
十分鐘後,第一遍切削完成。李錚關掉電機,主軸慢慢停下,作坊裡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大家的呼吸聲。他拿起卡尺,先測量了坯料的厚度——原本十毫米厚的坯料,現在變成了八毫米,誤差隻有零點一毫米,完全在合格範圍內。
“厚度沒問題!”李錚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興奮,又測量了零件的長度和寬度,“長度十五毫米,誤差零點零五毫米;寬度八毫米,誤差零點零三毫米!都合格!”
“太好了!”王鐵錘第一個歡呼起來,一把拍在李錚的肩膀上,力氣大得讓李錚踉蹌了一下,“我說啥來著,咱們肯定能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作坊裡瞬間炸開了鍋,工人們互相擊掌,有的甚至跳了起來。孫小虎拿著那塊切削好的零件,激動得手都在抖,跑到每個人麵前展示:“你們看!這是機床加工的!多平整!多精準!比手工打磨的好多了!”
老周走過來,接過零件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表麵——沒有絲毫毛刺,手感順滑,比他之前手工加工的零件強了不止一個檔次。他感慨地說:“以前加工一個這樣的零件,得用銼刀磨半天,還總擔心尺寸不準。現在有了機床,十分鐘就搞定,還這麼精準,以後咱們造武器就更有底氣了!”
正在這時,外麵傳來了腳步聲,趙綱和張大山竟然也來了。原來張大山聽說今天機床試機,特意跟趙綱一起趕過來看看。看到作坊裡的熱鬨景象,張大山笑著說:“看你們這動靜,肯定是試機成功了吧?”
“張團長!趙乾事!您快看看!”李錚趕緊拿起加工好的零件遞過去,“這是機床加工的步槍槍栓滑塊,尺寸誤差都在零點一毫米以內,完全符合使用要求!”
張大山接過零件,翻來覆去地看,又遞給趙綱。趙綱拿著零件,眼神裡滿是讚許:“李師傅,你們真是立了大功!這台機床,不僅是咱們根據地的第一台土造精密機床,更是打破了日軍對軍工設備的封鎖!有了它,咱們的武器生產就能更上一層樓,前線的戰士們也能更有底氣!”
張大山點點頭,對在場的工人說:“我代表獨立團全體戰士,謝謝大家!你們在後方造武器,就像給前線的戰友們添了翅膀!等打贏了這仗,我一定給大家請功!”
工人們聽了,更是激動,紛紛表示要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孫小虎走到張大山麵前,挺直了腰板說:“張團長,我以後一定好好學機床操作,爭取每天加工一百個零件,讓戰友們有足夠的武器打鬼子!”
張大山笑著拍了拍他的頭:“好小子,有誌氣!我等著你的好消息!”
當天中午,炊事班特意加了菜——一鍋土豆燉肉,雖然肉不多,但在物資緊張的日子裡,已經是難得的美味。大家圍坐在作坊裡,一邊吃飯,一邊聊機床的未來。李錚說,接下來要先用機床加工步槍的易損零件,比如撞針、扳機、槍栓滑塊,等操作熟練了,再嘗試加工更複雜的零件,比如輕機槍的槍管散熱片。
王鐵錘則說,要把機床的維護知識教給大家,每天開工前都要檢查一遍,不能讓機床出故障。孫小虎也插話說,要把自己記的操作筆記整理好,分給其他想學習的工人,讓更多人會用機床。
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機床和每個人的臉上,溫暖而明亮。李錚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充滿了希望——這台機床,就像一顆種子,在根據地的土地上紮下了根,未來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為抗戰勝利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他知道,試機成功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困難等著他們,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