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塊浸了墨的粗布,沉沉壓在根據地的山頭上,唯有山坳裡那處被偽裝網裹得嚴嚴實實的作坊,還透著幾縷微弱的煤油燈光。李錚蹲在機床旁,指尖捏著一塊剛打磨好的槍管毛坯,借著燈光仔細查看膛線的紋路——這條螺旋狀的紋路比前幾次仿製時規整了許多,用手摸過去,凸起的棱邊平滑且均勻,沒有絲毫毛刺。
“錚哥,這批槍管的膛線合格率能到七成了!”負責機床操作的小王抹了把額頭上的汗,聲音裡帶著難掩的興奮。他手裡攥著一把卡尺,剛測量完第三根槍管的內徑,“比上周剛開始小批量生產時,足足提高了兩成。”
李錚點點頭,將槍管毛坯放在一旁的木箱裡,箱底已經整齊碼了二十多根做好的槍管。這些槍管都是用周青之前通過老渠道弄來的中碳鋼加工的,雖然不如日軍製式輕機槍的槍管鋼材堅韌,但經過反複淬火處理,勉強能承受子彈擊發時的膛壓。他站起身,揉了揉蹲得發麻的膝蓋,目光掃過作坊裡忙碌的身影——五個工人分成兩組,一組圍著兩台車床加工槍管和撞針,另一組則在角落組裝彈匣,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工具,動作熟練又專注。
“彈匣的彈簧彈力怎麼樣?”李錚走到組裝彈匣的工人身邊,拿起一個剛裝好的彈匣,輕輕按壓彈匣裡的托彈板。彈簧的回彈力很均勻,沒有出現卡頓的情況。
“放心吧錚哥,”負責組裝的老周抬了抬頭,他臉上沾著些許鐵屑,“我們按你說的,把彈簧多回火了一次,現在測試下來,連續壓彈三十發都不會變形。”老周說著,從旁邊的盒子裡拿出一排子彈,熟練地壓進彈匣,“之前修複的那挺歪把子,裝了我們新做的彈匣,昨天試射的時候,連續打了兩個彈匣都沒卡殼。”
李錚心裡鬆了口氣。輕機槍的易損零件裡,彈匣和撞針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彈匣彈簧彈力不足會導致卡殼,撞針硬度不夠則可能在擊發時斷裂。之前部隊送來的十幾挺受損輕機槍,有一半都是因為這兩個零件報廢,隻能拆了零件拚湊著用。現在能穩定生產合格的零件,意味著這些“殘廢”的輕機槍很快就能重新派上用場。
他走到作坊門口,撩開門口的粗布簾,借著月光看向不遠處的倉庫。倉庫裡已經儲備了五十多個彈匣、三十多根槍管和上百根撞針,這些零件足夠修複部隊現有的受損輕機槍,還能剩下一部分,為後續組裝新的輕機槍做準備。不過,李錚心裡很清楚,這隻是權宜之計——中碳鋼的儲量已經不多了,按照現在的生產速度,最多還能生產三十根槍管,之後就隻能停工等待新的鋼材補給。
“錚哥,劉隊長來了!”門口的哨兵突然喊了一聲。
李錚轉過身,就看到劉滿倉提著一盞馬燈,快步從山道上走過來。劉滿倉是根據地守衛部隊的隊長,身材高大,臉上一道刀疤從額頭延伸到下頜,那是去年和日軍拚刺刀時留下的。他走到李錚麵前,把馬燈放在地上,從懷裡掏出一張紙條:“剛接到前線的消息,三排昨天在山口子和日軍的巡邏隊交了火,兩挺輕機槍都出了問題,一挺是槍管過熱變形,另一挺是撞針斷了,急需零件修複。”
李錚接過紙條,借著馬燈的光看了一眼,上麵寫著需要的零件數量:兩根槍管,三根撞針,四個彈匣。“沒問題,”他立刻轉身對作坊裡喊,“小王,老周,準備兩根槍管、三根撞針、四個彈匣,打包好,馬上給前線送過去。”
“好嘞!”小王和老周立刻放下手裡的活,開始挑選零件。
劉滿倉站在一旁,看著作坊裡堆放的零件箱,忍不住感慨:“之前部隊的輕機槍壞了,隻能靠繳獲日軍的零件來修,現在有了你這作坊,總算不用再擔心零件不夠用了。”他頓了頓,語氣又沉了下來,“不過最近日軍的偵察越來越頻繁了,昨天我們在山外圍發現了兩個日軍的潛伏哨,幸好發現得早,沒讓他們靠近作坊這邊。”
李錚的眉頭皺了起來。他之前就聽周青說過,日軍最近在加大對根據地的偵察力度,沒想到已經摸到了山外圍。“哨兵的警戒範圍要再擴大一些,”他對劉滿倉說,“尤其是通往作坊的幾條山道,必須安排人24小時值守,一旦發現可疑人員,立刻彙報,絕對不能讓日軍的偵察兵靠近。”
“我已經安排了,”劉滿倉點點頭,“每個山道入口都加了兩個觀察哨,還在必經之路上埋了幾個土雷,隻要有人踩上去,就能發出響聲。”他看了一眼作坊裡的燈光,又補充道,“不過晚上還是得注意,煤油燈的光太亮了,萬一被日軍的熱氣球偵察到就麻煩了。”
李錚心裡一緊。他倒是忘了這茬——之前聽說日軍用簡易熱氣球進行高空偵察,雖然熱氣球的高度不高,視野有限,但煤油燈的光在黑夜裡格外顯眼,很容易被發現。“明天就把煤油燈換成遮光的,”他立刻決定,“再在作坊周圍多搭幾處假作坊,用樹枝和草席搭成棚子,裡麵點上幾盞小油燈,迷惑日軍的視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作坊裡的小王突然喊了一聲:“錚哥,零件打包好了!”
李錚和劉滿倉走進作坊,看到小王和老周已經把零件裝進了一個帆布包裡,包口用繩子紮得緊緊的。李錚檢查了一遍,確認零件數量沒錯,又在包裡塞了幾塊擦槍布和一小瓶機油:“告訴三排的戰士,新槍管第一次使用時,打五十發就要冷卻一次,彆讓槍管過熱變形。”
劉滿倉接過帆布包,挎在肩上,又叮囑了一句:“你這邊要是有什麼情況,立刻派人去通知我,現在這作坊可是咱們根據地的寶貝,絕對不能出任何差錯。”
“放心吧,”李錚送劉滿倉到門口,“我會安排人加強值守的。”
看著劉滿倉提著馬燈消失在山道上,李錚才轉身回到作坊。此時已經是深夜,作坊裡的工人都露出了疲憊的神色,但手裡的活卻沒有停下。李錚走到車床旁,拿起一根還沒加工完的槍管毛坯,放在車床上,啟動了機床。機床發出“嗡嗡”的響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
“錚哥,你都熬了好幾天了,先去休息會兒吧,這裡有我們呢。”老周看著李錚布滿血絲的眼睛,忍不住勸道。
李錚搖了搖頭,手裡的動作沒有停:“趁現在鋼材還夠,多生產一些零件,後麵要是斷了原料,想生產都沒機會了。”他知道,周青的新渠道還沒打通,老渠道的鋼材已經快耗儘,要是不能儘快找到新的原料來源,小批量生產很快就會變成停工待料。
機床的“嗡嗡”聲持續了一整夜,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李錚才停下手裡的活。他看著作坊裡又多出來的十幾根槍管和二十多個彈匣,心裡稍稍安定了一些。他走到門口,望著遠處漸漸亮起來的天空,心裡卻隱隱有種不安——日軍的偵察越來越頻繁,原料又即將耗儘,接下來的日子,恐怕不會那麼好過了。
就在這時,負責警戒的哨兵突然跑了過來,神色慌張:“錚哥,山那邊發現了日軍的熱氣球!”
李錚心裡一沉,立刻跟著哨兵跑到山坡上,朝著哨兵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遠處的天空中,飄著一個小小的黑影,那是日軍的簡易熱氣球,正慢悠悠地朝著根據地的方向飄來。
“通知各觀察哨,密切關注熱氣球的動向,一旦發現它朝著作坊這邊靠近,立刻彙報!”李錚立刻下令。他知道,熱氣球上的日軍偵察兵雖然看不清地麵的細節,但如果發現作坊的位置,很可能會派部隊前來突襲。
哨兵立刻轉身跑去傳達命令。李錚站在山坡上,緊盯著那個越來越近的黑影,心裡暗暗盤算:必須加快尋找新的原料渠道,同時加強反偵察措施,否則,這剛剛起步的小批量生產,很可能會被日軍的突襲打斷。
他轉身回到作坊,對著還在忙碌的工人們喊道:“大家加快速度,今天必須再生產二十根槍管和三十個彈匣,另外,把作坊裡的燈光都換成遮光的,絕對不能讓日軍的偵察兵發現這裡!”
工人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看到李錚嚴肅的神色,都立刻加快了手裡的動作。作坊裡的機床聲再次響了起來,這一次,比之前更加急促,仿佛在與時間賽跑——他們必須在日軍發現這裡之前,生產出足夠多的零件,為根據地的防禦做好準備。而李錚心裡很清楚,這隻是開始,接下來,他們要麵對的挑戰,隻會更加嚴峻。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