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霧色還沒完全散開,軍工作坊的院子裡就已經擠滿了人。李錚站在台階上,手裡攥著一張揉得發皺的根據地地圖,指尖在三個用紅圈標出的山洞位置反複摩挲——這是他和趙綱昨天夜裡熬了半宿選定的備用點,分彆在作坊西北、東北和西南方向的深山裡,彼此相隔十裡,就算一處被發現,另外兩處也能保住。
“同誌們,時間緊,任務重!”李錚的聲音比平時提高了幾分,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日軍的偵察機天天在頭上轉,掃蕩隨時可能開始,咱們必須在三天內把所有機床拆成零件,運到山洞裡藏好,原材料和武器彈藥也得分類轉移,絕不能給小鬼子留下一點東西!”
他話音剛落,孫師傅就扛著一把大扳手從車間裡走出來,身後跟著十幾個手裡拿著螺絲刀、錘子的工人:“李隊長放心,咱們都是跟機床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人,拆機器比拆自家柴火灶還熟!就是機床的齒輪和主軸金貴,得找東西包好,彆在路上磕壞了。”
“早就準備好了!”王小柱從倉庫裡跑出來,手裡抱著一摞厚厚的粗棉布和油紙,“昨天我跟後勤的同誌借了二十塊油布,還有五十個木箱子,零件拆下來就編號打包,到時候裝回去一點都不耽誤!”
李錚點點頭,走到最靠牆的那台土造車床前——這是他們最早改進的機床,炮管膛線就是在這上麵加工出來的,機身上還留著密密麻麻的劃痕,都是之前用普通鋼刀具時磨出來的。他蹲下身,手指摸著機床的底座,突然抬頭對大家說:“拆的時候注意,每個零件都要編上號,比如‘車床主軸1’‘齒輪組3’,寫在木牌上係在零件上,再記到本子裡。山洞裡要分區域放,車床零件放左邊,銑床零件放右邊,到時候組裝才快。”
拆機床的工作從清晨一直持續到中午。李錚親自盯著最複雜的主軸拆卸,孫師傅在一旁幫忙遞工具。主軸是機床的“心臟”,上麵纏著密密麻麻的傳動皮帶,還有十幾個精密的軸承。李錚先用扳手鬆開固定軸承的螺母,再小心翼翼地把主軸從機座裡抽出來,王小柱立刻用浸了機油的棉布把主軸裹得嚴嚴實實,放進鋪了稻草的木箱子裡:“隊長,這主軸可不能受潮,我再在箱子裡放兩包乾燥劑。”
“想得周到。”李錚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看向其他工人——有的在拆齒輪,有的在卸電機,有的在整理傳動皮帶,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汗珠子順著臉頰往下淌,卻沒人停下手裡的活。作坊的水泥地麵上,很快擺滿了貼好標簽的木箱子,從“車床底座”到“銑床刀具架”,整整齊齊排了三排。
中午吃飯的時候,李錚剛咬了一口窩頭,就看到趙綱帶著十幾個村民扛著扁擔、牽著騾馬走進來。為首的是村裡的老支書王大爺,他手裡拿著一根磨得發亮的扁擔,臉上滿是皺紋,卻透著一股硬朗:“李隊長,俺們村來了三十個壯勞力,還有十匹騾馬,你說咋搬,俺們就咋搬!”
李錚趕緊放下窩頭,迎了上去:“王大爺,辛苦你們了!山路不好走,你們可得小心點,零件都沉,彆累著。”
“累不著!”王大爺擺了擺手,指著身後的村民,“俺們都知道,這些機器是造打鬼子的家夥,俺們多搬一趟,前線的同誌就多一分勝算!再說了,你們保護俺們的村子,俺們幫著搬點東西算啥!”
下午一點,轉移正式開始。隊伍分成三隊,分彆前往三個山洞。李錚帶著第一隊,負責運送最精密的車床和銑床零件,由五個戰士和十個村民組成,牽著三匹騾馬。每個木箱子都用繩子牢牢綁在騾背上,戰士們手裡拿著步槍,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雖然離日軍的陣地還遠,但誰也不敢保證不會遇到巡邏隊。
山路比想象中難走。剛出作坊沒幾裡地,就遇到一段陡坡,路麵上全是碎石子,騾馬走上去打滑,差點把背上的箱子甩下來。李錚趕緊讓大家停下來,他和兩個戰士跳到坡下,用手扶住騾馬的韁繩,村民們則在後麵推著箱子,一步一步往上挪。王小柱的腳被碎石子劃破了,鮮血滲進草鞋裡,他卻咬著牙,沒吭一聲,隻是把綁箱子的繩子又緊了緊。
“歇會兒吧,喝口水!”走了一個多時辰,李錚看大家都喘著粗氣,就讓隊伍在一棵大槐樹下休息。他從背包裡拿出水壺,先遞給王大爺,再分給其他村民和戰士。王大爺喝了口水,指著前麵的山口:“過了那道山口,再走二裡地就是第一個山洞了,那山洞是俺們村以前藏糧食的,乾燥得很,還能擋風雨。”
李錚點點頭,心裡鬆了口氣。他走到騾馬旁邊,檢查了一下箱子,發現有個裝齒輪的箱子繩子鬆了,趕緊重新綁緊。“大家再堅持堅持,到了山洞就能歇口氣了!”他喊道。
下午四點,第一隊終於到達了第一個山洞。山洞洞口被灌木叢擋住,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李錚讓大家先把洞口的灌木清理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搬進山洞。山洞裡果然乾燥,地麵很平整,李錚讓大家按照之前的計劃,把車床零件放在左邊,銑床零件放在右邊,每個箱子都擺得整整齊齊,還在洞口放了兩個暗哨,負責警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小柱,你跟兩個戰士留在這兒,看好這些零件,彆讓野獸進來,也彆讓人靠近。”李錚拍了拍王小柱的肩膀,“我得趕回去,看看其他兩隊的情況。”
等李錚趕回作坊時,已經是傍晚了。第二隊已經出發去第二個山洞,第三隊正在裝最後一批原材料——有銅材、鋼材,還有複裝子彈用的底火和火藥。趙綱正指揮著戰士們把原材料裝進密封的木桶裡,再用泥巴把桶口封上:“這些銅材是寶貝,得好好藏著,要是被鬼子發現了,咱們半年的子彈都沒著落了。”
“第三隊去哪了?”李錚問。
“去西南方向的山洞了,由孫師傅帶隊,還帶了四個技術工人,他們會在山洞裡給原材料分類,做好標記。”趙綱回答,“對了,暗哨剛才來報,日軍的偵察機下午又飛過來了,在作坊上空盤旋了兩圈,沒發現異常就飛走了。”
李錚心裡一緊:“看來鬼子離得越來越近了,咱們得加快速度,明天必須把所有東西都轉移完,後天再把作坊裡的痕跡清理乾淨,讓鬼子以為這裡早就沒人了。”
當天晚上,作坊裡的燈亮了一夜。李錚和趙綱輪流值班,指揮著最後一批物資的搬運。到第二天清晨,作坊裡已經空了——機床零件、原材料、武器彈藥全被運走,隻剩下滿地的機油漬和幾個破舊的木箱。李錚讓人把木箱劈了當柴燒,再用土把機油漬蓋住,又在院子裡撒了些雜草,看起來就像廢棄了很久的樣子。
上午十點,最後一隊轉移的隊伍回來了。孫師傅風塵仆仆地走進作坊,臉上帶著疲憊,卻笑著說:“李隊長,都妥了!三個山洞的東西都擺好了,洞口也偽裝好了,就算鬼子路過,也找不到。俺們還在每個山洞裡留了兩個人,負責看管和通風,保證零件和物資不受潮。”
李錚點點頭,走到作坊門口,回頭看了一眼這個他奮鬥了幾個月的地方——這裡曾響起過機床的轟鳴,曾誕生過第一門土造迫擊炮,曾見證過工人們日夜加班的身影。現在雖然空了,但他知道,隻要人還在,零件還在,等打退了鬼子,這裡就能重新熱鬨起來。
“走,回團部!”李錚轉身對大家說,“張團長還等著咱們彙報轉移情況,接下來,該準備跟鬼子打仗了!”
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團部走去,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長。遠處的山頭上,暗哨還在警惕地觀察著,而三個藏著物資的山洞,像三顆沉默的火種,在深山裡等待著重新燃燒的時刻。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