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儘,軍工作坊後的空地上已響起叮叮當當的敲打聲。李錚蹲在地上,看著眼前那挺沉重的九二重機槍,眉頭擰成了疙瘩——這槍火力猛,可槍身加上三腳架足有六十三斤,遊擊小隊轉移時,得兩個戰士抬著走,遇上山路陡峭,根本跟不上行軍速度。
“李錚,琢磨啥呢?”吳博文背著工具包快步走來,鏡片上沾了點露水,他隨手用袖口擦了擦,“剛去村裡借了台磅秤,咱們先稱稱這些家夥的分量,心裡有數才好改。”
李錚起身讓開位置,指著重機槍道:“你看這槍,要是能減輕十斤,戰士們轉移時就能省不少力氣。可槍身是實心鋼材,咋減都怕影響強度,萬一打幾槍就變形,那可不是鬨著玩的。”
吳博文蹲下身,手指順著槍身輪廓摩挲,從槍托摸到槍管散熱片,突然停在槍身中部:“這裡是關鍵。你看,這槍身用的是厚壁鋼材,其實沒必要這麼厚——重機槍射擊時,主要受力點在槍管和槍機,槍身中部更多是起支撐作用,用薄壁鋼材完全夠用。”
“薄壁鋼材?咱們哪有這材料?”李錚一愣,作坊裡的鋼材大多是繳獲的鐵軌和卡車零件,都是厚料。
“咱們沒有,但能‘造’。”吳博文眼睛一亮,拉著李錚往紅爐邊跑,“孫師傅鍛打的時候,把鋼材加熱到紅透,再用特製的模具擠壓,就能把厚鋼片壓成薄壁,厚度控製在兩毫米,既輕便又結實。”
兩人剛到紅爐旁,孫師傅正掄著大錘鍛打一根鋼條,火星濺得滿地都是。“孫師傅,停一下!”吳博文喊道,“我們想把重機槍的槍身改成薄壁鋼材,您看能不能用這個法子鍛打?”
孫師傅放下鐵錘,抹了把臉上的汗,接過吳博文畫的簡易圖紙看了看:“這法子倒是可行,就是得先做個模具。我記得上次拆日軍卡車時,有塊厚鐵板,正好能拿來鑿模具。就是時間緊,一天頂多能鍛打兩個槍身。”
“夠了!”李錚立刻拍板,“咱們現在有三挺九二重機槍,先改兩挺試試效果,剩下的等模具熟練了再改。吳博士,你負責畫詳細的槍身圖紙,標好厚度和尺寸;孫師傅,你趕緊做模具,紅爐這邊優先鍛打槍身零件。”
分工剛定,劉姐拿著一把卡尺走了過來,手裡還提著那挺之前修好的歪把子輕機槍:“李隊長,吳博士,你們看這輕機槍,雖然修好了,但槍身還是沉,遊擊小隊的戰士說,跑起來的時候總覺得肩膀沉得慌。”
吳博文接過輕機槍,掂量了一下:“這槍有二十五斤,主要重在槍托和供彈漏鬥。槍托是實心木的,咱們可以把裡麵挖空一部分,再用薄鐵皮加固,既能減輕重量,又不會影響握持;供彈漏鬥用薄銅皮做,原來的鐵漏鬥太厚,沒必要。”
“挖空槍托?會不會不結實?”劉姐有些擔心,“萬一戰士射擊時後坐力大,把槍托震裂了咋辦?”
“放心,我來算受力!”吳博文推了推眼鏡,從口袋裡掏出紙筆,“根據之前測的後坐力數據,槍托挖空三分之一,剩下的木材完全能承受衝擊力。我畫個結構圖,你讓木工組的師傅照著做。”
這邊忙著改進機槍,另一邊,李錚又想起了迫擊炮的問題。之前吳博文提過簡化迫擊炮支架,可一直沒來得及動手。他快步走到迫擊炮旁,看著那複雜的三角支架,突然靈機一動:“吳博士,你看這支架,三個腿都是固定的,拆解的時候得擰四個螺絲,太費時間。咱們能不能改成折疊式的,不用擰螺絲,直接卡扣固定?”
吳博文眼睛一亮,蹲下身擺弄著支架:“你這個想法好!折疊式支架,拆解時一按卡扣就能收起來,組裝時一卡就行,最多十秒就能搞定。咱們把支架的腿改成空心鋼管,連接處用黃銅做卡扣,既輕便又耐磨。”
說乾就乾。吳博文立刻畫起支架圖紙,李錚則去找王小柱,讓他把之前繳獲的日軍自行車鋼管拆下來——那些鋼管壁薄質輕,正好適合做折疊支架。王小柱正忙著給子彈裝箱,聽說要拆自行車,立刻放下手裡的活:“李隊長,我這就去拆!上次繳獲了五輛自行車,鋼管夠做十個支架了!”
中午時分,第一塊薄壁鋼材在紅爐裡鍛打出來。孫師傅用鐵鉗夾著通紅的鋼片,小心翼翼地放進模具裡,另一名鐵匠掄起小錘,一點點敲打塑形。鋼片在模具裡逐漸冷卻,等取出來時,原本厚重的鋼片變成了薄薄的弧形,表麵光滑平整。
“好東西!”李錚拿起鋼片,用卡尺一量,厚度正好兩毫米,“孫師傅,您這手藝沒的說!照這速度,明天就能把兩個槍身鍛打出來。”
孫師傅擦了擦汗,笑著道:“主要是吳博士的模具畫得好,尺寸精準,不然我也鍛打不這麼規整。對了,槍身上的螺絲孔得用鑽床鑽,我這老眼昏花,怕是鑽不準。”
“交給我!”吳博文立刻應下,“我用遊標卡尺標好位置,鑽床那邊我盯著,保證每個孔都精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下午,木工組按照吳博文的圖紙,把輕機槍的槍托挖空了一部分,又用薄鐵皮釘在裡麵加固。劉姐拿著改裝後的槍托試了試,重量減輕了近三斤,她高興地說:“這下好了,戰士們扛著槍跑,再也不會覺得沉了!”
而迫擊炮的折疊支架也有了進展。王小柱拆了三根自行車鋼管,吳博文按照圖紙切割、彎曲,再用黃銅做卡扣。當第一個折疊支架組裝好時,李錚親自試了試——按下卡扣,支架腿“啪”地折疊起來,長度縮短了一半;再一按卡扣,支架腿展開,穩穩地卡在卡槽裡,整個過程不到五秒。
“完美!”李錚忍不住讚歎,“這樣一來,迫擊炮班轉移時,一個戰士就能扛著炮管和支架,比原來省了不少人力。吳博士,你這腦子真是太好用了!”
吳博文笑了笑,鏡片後的目光卻透著一絲疲憊:“還有個問題,折疊支架的承重得測試一下。萬一迫擊炮發射時後坐力太大,支架崩開就麻煩了。咱們明天找個空地試射一下,沒問題再批量做。”
夕陽西下時,作坊裡依舊一片忙碌。孫師傅還在鍛打第二塊薄壁鋼材,紅爐的火苗映紅了他的臉龐;吳博文趴在桌上畫迫擊炮支架的改進圖紙,筆尖在紙上飛快移動;劉姐和木工組的師傅們,正忙著改裝剩下的輕機槍槍托;王小柱則在打磨自行車鋼管,準備做下一個折疊支架。
李錚站在作坊門口,看著眼前忙碌的身影,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些輕量化改進的武器,雖然看似隻是減輕了幾斤重量、簡化了幾個零件,可在接下來的遊擊戰中,每一點改進都可能讓戰士們多一分生機,多一分戰勝日軍的希望。
“大家加把勁!”李錚對著眾人喊道,“爭取三天內把所有要改的武器都改好,咱們早一天準備好,就能早一天給鬼子一個下馬威!”
“好嘞!”眾人齊聲應和,聲音在暮色中回蕩。遠處的山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可作坊裡的每個人,心裡都燃燒著一團火——那是對抗戰勝利的渴望,是對守護家園的堅定信念。而這團火,將在接下來的大掃蕩中,化作最鋒利的刀刃,刺向侵略者的心臟。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