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坳後山的軍工車間建設工地剛泛起晨霧,李錚就帶著係統獎勵的《初級火炮製造基礎》圖紙,快步走進臨時會議室。木桌上早已擺好了搪瓷缸和筆記本,吳博文、王鐵錘原孫師傅,按章綱統一名稱)、周明、王磊、劉姐等人已陸續到齊,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昨天李錚說要召開“下一階段規劃會”,大家都猜是有新動作。
步兵炮的分解圖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吳博文率先湊上前,手指順著炮管線條滑動,眼鏡滑到鼻尖也沒察覺:“這是……步兵炮?炮管長度、炮架結構、膛線纏度,標注得太詳細了!”
王鐵錘粗糙的手指撫過圖紙上的炮管鍛造工藝,眉頭微蹙:“這炮管得用高強度鋼,咱們現在煉的粗鋼硬度不夠啊。”
“王師傅彆急,這正是咱們第一個目標要解決的問題。”李錚示意大家坐下,拿出筆記本,“結合旅部支援和係統……上級給的獎勵,我和吳博士初步擬定了三個下一階段目標,今天咱們一起商量,把細節敲定。”
步兵炮。這是提升部隊重火力的關鍵,咱們分三步走。第一步,由王磊牽頭,改進煉鋼工藝——圖紙裡提到‘簡易調質處理’,用木炭加熱後水淬,能提升鋼的硬度,你需要儘快拿出具體方案,下周開始試驗。”
王磊立刻點頭,掏出隨身的小本子記錄:“我昨天已經勘察了鐵礦,今天就帶工人采礦,先煉出一批粗鋼,再試驗調質工藝。不過得加派人手,采礦和煉鋼至少需要15個熟練工。”
“沒問題!”李錚當場拍板,“王小柱,你從戰士裡挑10個有力氣的,再從根據地招5個有采礦經驗的老鄉,歸王磊調度。”守在門口的王小柱立刻應聲:“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步,炮管鍛造和膛線加工。”李錚轉向王鐵錘和周明,“王師傅,你負責打造炮管的鍛打模具,旅部給的工具鋼硬度夠,先鍛出炮管毛坯;周師傅,你和吳博士一起,研究給車床加裝膛線加工裝置——圖紙裡有簡易拉床的設計,咱們可以用現有的車床改造,這是關鍵,要是膛線加工不精準,炮的精度就沒法保證。”
王鐵錘拿起圖紙上的炮管毛坯圖,眯著眼看了半天:“這炮管一頭粗一頭細,模具得分兩次鍛打,我需要三天時間做模具。”周明則盯著拉床設計圖,手指在桌上比劃:“改造車床不難,但需要做一套拉刀,得用最好的工具鋼,保證硬度。”
“材料優先供應你們!”李錚承諾,接著說第三步,“炮彈和炸藥由劉姐負責,陳平、劉軍兩位技師協助。你們之前不是在研究硝化甘油嗎?先小批量試製,爭取半個月內做出穩定的烈性炸藥,炮彈殼由王師傅鍛打後,讓零件組加工成彈頭和彈體。”
劉姐點頭,語氣帶著信心:“硝化甘油的溫度控製我們已經摸透了,就是批量生產需要更大的反應容器,我今天就找孫師傅此處為原章節人物,負責雜項鍛造)做幾個陶製反應罐。”
敲定完火炮仿製,李錚接著說第二個目標:“目標二:擴大機床規模,提升加工效率。咱們現在有3台車床、1台液壓機床,不夠用。王師傅,你帶領鐵匠組,用旅部給的工具鋼,再打造2台土造車床和1台銑床——周師傅,你把兵工廠的車床圖紙畫出來,給王師傅當參考,爭取一個月內完工。”
“另外,吳博士之前提的‘加裝簡易進給機構’,這周就動手改造現有的3台車床。”李錚補充道,“周師傅有兵工廠的經驗,你主導改造,吳博士協助,爭取把零件加工誤差從1.5降到0.8,這樣輕機槍的核心零件就能自己加工了。”
吳博文和周明對視一眼,齊聲應道:“沒問題!”
最後一個目標,是關乎長遠發展的技工培訓。李錚看向眾人:“目標三:建立技工培訓體係。咱們現在技術人員太少,得自己培養。我計劃選拔20名根據地青年,組成第一期技工培訓班,分三個方向:機械加工、鍛打、彈藥製作。”
他分配任務:“周師傅負責機械加工培訓,教大家車床操作、零件測量;王師傅負責鍛打培訓,教大家火爐控製、模具使用;劉姐負責彈藥製作培訓,教大家子彈複裝、炸藥配製基礎。培訓期一個月,期滿考核,合格的直接加入各生產組。”
“學員從哪兒來?”劉姐問道。
“我已經和張團長說好了,他會通知各村莊,選拔1625歲、識點字、肯吃苦的青年。”李錚說,“王小柱,你負責學員的報名和篩選,後天開始,在張家坳村口設報名點。”
會議開了整整一上午,每個目標都拆解到具體負責人、時間節點和資源需求。散會後,大家立刻行動,整個軍工車間工地瞬間忙碌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磊帶著15名工人和戰士,扛著鐵鍬、鎬頭鑽進深山,找到之前勘察的鐵礦脈,開始采礦。鐵礦砂藏在岩石夾層裡,工人們先用鎬頭鑿開岩石,再用鐵鍬把鐵礦砂鏟進竹筐,由戰士們挑下山。王磊則在一旁指導:“挑顏色深的礦石,含鐵量高!彆用蠻力鑿,順著岩層縫隙來!”
王鐵錘回到鐵匠鋪,支起三個紅爐,帶領4名鐵匠開始打造車床零件。他拿著周明畫的圖紙,先熔化工具鋼,把鋼水倒進模具,冷卻後取出毛坯,再用大錘反複鍛打。火星濺在他臉上,他渾然不覺,隻是盯著零件的形狀,時不時用尺子測量:“再鍛打一遍,讓鋼的密度更均勻!”
周明和吳博文則圍著一台舊車床研究改進。周明蹲在車床下,用粉筆在床身上畫標記:“這裡裝絲杠,連接手搖柄,帶動刀架自動進給。”吳博文則在一旁計算絲杠的螺距:“螺距10,轉一圈刀架走10,這樣誤差就能控製住了。”兩人一邊討論,一邊動手拆卸車床的舊部件,汗水順著臉頰流下,浸濕了衣領。
劉姐則帶著陳平、劉軍,在臨時化工帳篷裡忙碌。他們用孫師傅新做的陶製反應罐,按比例混合濃硫酸、濃硝酸和甘油,放在冰水盆裡冷卻。陳平盯著溫度計,聲音沉穩:“溫度5c,可以加甘油了。”劉軍小心翼翼地往反應罐裡倒甘油,劉姐則用玻璃棒緩慢攪拌,三人配合默契,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比。
李錚穿梭在各個工作區域,一會兒幫王磊指導工人采礦,一會兒給王鐵錘遞工具,一會兒又幫周明和吳博文測量零件尺寸。中午吃飯時,他剛端起搪瓷缸,就看到王小柱跑過來:“李主任,張團長派人來,說旅部又送來了一批物資,有20把新鑿子和10把鋼鋸!”
李錚放下搪瓷缸,立刻跟著王小柱去清點物資。看著嶄新的工具,他心裡更有底了——有了這些工具,王鐵錘打造機床零件的速度能更快。他轉頭對王小柱說:“把工具給王師傅送過去,讓他加快進度。”
傍晚時分,李錚回到臨時辦公室,看著桌上的規劃表,每個目標都有了進展:鐵礦已經采了500斤,車床主軸的毛坯鍛打完成,車床改進的絲杠正在加工,硝化甘油試製出了500克。他拿起筆,在規劃表上逐一打勾,嘴角露出笑容。
窗外,夕陽的餘暉灑在建設中的軍工車間上,工人們還在忙碌著,拉歌聲、鍛打聲、機床的“嗡嗡”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一首激昂的奮鬥之歌。李錚知道,雖然接下來的路還有很多困難,但隻要大家團結一心,朝著目標前進,就一定能造出屬於自己的火炮,打造出強大的軍工車間,為抗戰勝利貢獻更大的力量。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