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軍工車間,零件加工區的機床轟鳴聲比往日更顯密集。徐小眼蹲在一台車床旁,眉頭緊緊皺著——王二柱正在加工輕機槍的機匣,雖然用了總部調撥的精密卡尺,但裝夾零件時,還是出現了0.8的誤差。這樣的誤差,雖然在組裝時能通過手工修正勉強使用,但會導致輕機槍連續射擊時,機匣與槍機的配合出現鬆動,影響射擊穩定性。
“二柱,停下!”徐小眼站起身,對著王二柱說,“你看,機匣的定位孔偏離了中心線0.8,這樣加工出來的零件,組裝後會影響輕機槍的性能。”
王二柱停下機床,拿起卡尺測量了一下,臉色瞬間變得通紅:“徐師傅,對不起,我裝夾的時候已經很小心了,可還是沒對準。”
“不怪你,”徐小眼歎了口氣,“主要是咱們現在用的通用夾具太簡陋,隻能靠肉眼對準零件的加工位置,很容易出現誤差。要想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必須改進裝夾方式,製作專用的加工夾具。”
所謂專用夾具,就是根據特定零件的形狀和加工要求,設計製作的固定裝置,能精準定位零件的加工位置,減少裝夾誤差。這個想法在徐小眼的腦子裡已經盤旋了很久,之前因為忙於生產,一直沒來得及實施,現在隨著輕機槍生產精度要求的提高,改進夾具已經迫在眉睫。
徐小眼立刻找到李錚,將改進零件加工夾具的想法告訴了他。“李主任,現在零件加工的最大問題就是裝夾誤差,尤其是槍管、機匣這類關鍵零件,誤差超過0.5就會影響武器性能。如果能製作專用夾具,將裝夾誤差控製在0.5以內,輕機槍的穩定性肯定能大幅提升。”
李錚眼前一亮:“這個想法很好!專用夾具能從根本上解決裝夾誤差的問題,你需要什麼支持,儘管開口!”
“我需要吳師傅幫忙設計夾具的圖紙,還需要鐵匠組幫忙鍛造夾具的毛坯。”徐小眼說,“另外,零件加工區需要抽調兩名技工,協助我製作夾具。”
“沒問題!”李錚立刻答應,“我這就通知吳師傅和王師傅,讓他們全力配合你!”
很快,徐小眼和吳天浩就投入到專用夾具的設計中。他們首先選擇了輕機槍的槍管和機匣作為突破口——這兩個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最高,裝夾誤差也最容易影響武器性能。
“槍管的加工關鍵是定位兩端的中心孔,”吳天浩拿著槍管的圖紙,對著徐小眼說,“我們設計的夾具,要能精準固定槍管的外徑,讓槍管的中心線與車床主軸的中心線重合,這樣加工出來的槍管才能保證同軸度。”
徐小眼點點頭:“機匣的加工則需要定位多個孔位和平麵,夾具上要設置多個定位銷,確保機匣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移動,每個孔位的加工位置都能精準對應。”
兩人反複討論,繪製了數十張設計草圖,最終確定了專用夾具的方案:槍管加工夾具采用“v型塊+壓板”結構,v型塊能貼合槍管的圓形外徑,精準定位中心線;壓板通過螺栓將槍管固定在v型塊上,防止加工時晃動。機匣加工夾具則采用“底座+定位銷+壓緊螺栓”結構,底座上設置與機匣底部形狀匹配的凹槽,定位銷對應機匣上的工藝孔,壓緊螺栓從頂部將機匣固定,確保機匣在加工過程中位置不變。
設計圖紙確定後,製作工作正式開始。王鐵錘帶領鐵匠組的工人,用鑄鐵鍛造夾具的毛坯——v型塊、底座、壓板等零件,都需要經過反複鍛打,確保強度和穩定性。經過兩天的奮戰,夾具毛坯鍛造完成,送到零件加工區進行精細加工。
徐小眼帶領兩名技工,開始加工夾具零件。他們先用銑床加工v型塊的v型槽,確保槽的角度和深度精準,能貼合槍管的外徑;然後加工底座的凹槽,使其與機匣底部的形狀完全一致;接著製作定位銷,確保定位銷的直徑與機匣工藝孔的直徑誤差不超過0.01;最後組裝夾具,調整各個零件的位置,確保夾具的精度符合要求。
製作過程中,最困難的是v型槽的加工。v型槽的角度要求是90度,誤差不能超過0.5度,否則無法精準定位槍管的中心線。一開始,加工出來的v型槽角度偏差達到了1度,不符合要求。徐小眼和技工們反複調整銑床的角度,用樣板比對,經過多次嘗試,終於將v型槽的角度控製在了90度,誤差不超過0.3度。
經過五天的連續奮戰,第一套槍管加工專用夾具和第一套機匣加工專用夾具終於製作完成。徐小眼和王二柱一起進行測試——將一根槍管固定在專用夾具上,裝夾到車床上,啟動機床加工。加工完成後,用千分尺測量槍管的同軸度,誤差隻有0.2,遠低於之前的0.8;接著,將一個機匣固定在專用夾具上,加工定位孔,測量孔位的偏差,誤差也隻有0.3,完全符合要求。
“成功了!專用夾具成功了!”徐小眼激動地大喊,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卻充滿了喜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二柱也興奮地說:“徐師傅,這夾具太好用了!裝夾零件的時候,隻要對準定位銷,擰緊螺栓就行,根本不用靠肉眼對準,既快又準!”
有了第一套的經驗,徐小眼又陸續製作了槍機、彈匣等關鍵零件的專用加工夾具。這些夾具投入使用後,零件加工誤差從之前的0.8降至0.5以下,部分精密零件的誤差甚至能控製在0.3以內。
零件加工精度的提升,直接帶來了輕機槍性能的改善。在後續的試射中,裝配了高精度零件的輕機槍,連續射擊100發子彈後,彈著點的散布範圍比之前縮小了15,射擊穩定性大幅提升。
“太好了!徐師傅,你立大功了!”李錚看著試射報告,高興地對徐小眼說,“現在咱們的輕機槍精度和穩定性都上了一個台階,前線的戰士們肯定會更喜歡!”
徐小眼笑著說:“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接下來,我還要繼續改進其他零件的加工夾具,爭取把所有零件的加工誤差都控製在0.5以內,讓咱們生產的武器性能更上一層樓!”
消息傳到前線,獨立團的戰士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換上新生產的輕機槍。三營的一名輕機槍手,在試射了新槍後,激動地說:“這新槍太穩了!連續射擊幾十發,槍身一點都不晃,子彈打得又準又密集,真是咱們殺敵的利器!”
夕陽下,零件加工區的機床依舊在忙碌著,工人們熟練地使用專用夾具裝夾零件,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越來越高。這些看似普通的夾具,卻凝聚著徐小眼和工人們的智慧和汗水,為提升武器性能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抗戰勝利默默積蓄著力量。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