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源頭’……‘因果起點’……‘建木完整形態’……”
灰燼使者的意念,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觀測者零式那龐大的邏輯核心中蕩開層層漣漪。這個剛剛誕生於數據風暴、挽救了危機的新生意向,其首個正式請求便直指數據庫中最古老、最晦澀,甚至帶有部分禁忌色彩的領域。
觀測者零式沉默了片刻,信息海中流動的星辰數據速度似乎都放緩了些許。
“相關數據屬於最高權限封鎖區域‘阿爾法歐米伽’檔案庫。”它中性的聲音回蕩著,“訪問需要滿足特定條件:第一,確認申請者具備處理該類信息而不引發邏輯崩潰或現實畸變的能力;第二,確認信息獲取目的符合‘文明觀測者’核心協議,即基於生存與延續的必要性,而非單純的好奇或力量追求。”
灰燼使者那由灰色信息粒子構成的意識體微微流轉,散發出一種穩定而深邃的波動。“我的存在本身,便是‘太初’與‘異數’在‘歸墟’悖論壓力下嬗變的產物。我理解‘秩序’與‘虛無’,並能引導其走向‘可能’。此即為能力證明。”
“至於目的……‘歸墟’威脅跨越時空。理解其起源,理解其對立麵‘建木’的完整形態,是尋找有效對抗途徑的邏輯必然。此符合‘生存與延續’之最高準則。”
它的論證簡潔、冰冷,卻無懈可擊。它沒有提及那一閃而逝的共鳴,那屬於它自身的“好奇”,被完美地隱藏在了理性的外殼之下。
短暫的評估後,觀測者零式做出了決定。
“邏輯鏈有效。權限授予。開始傳輸‘阿爾法歐米伽’檔案庫,子集:創世猜想、原初之物。”
刹那間,無窮無儘的信息洪流湧向灰燼使者。這不再是之前那些文明的曆史與知識,而是更加古老、更加接近宇宙本質的……傳說、悖論、數學猜想以及無法證偽的觀測記錄。
信息流如同宇宙背景輻射,龐雜而低語。灰燼使者以其獨特的本質,高效地吸收、解析著:
·碎片一:太初之海。並非物質宇宙,而是所有可能性疊加的混沌狀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隻有沸騰的“存在”與“非存在”的量子泡沫。
·碎片二:第一定義。一個無法理解的“事件”或“意誌”,於太初之海中發生,如同觀察者效應,使得疊加態坍縮,定義了最初的“有”與“無”,“秩序”與“混沌”。這個“第一定義”,在某些記載中被模糊地指向為……建木的萌芽?建木並非一棵樹,而是“定義”本身的過程性顯化?是它“生長”出了時間與空間的經緯?
·碎片三:歸墟低語。與“第一定義”幾乎同時,或者本就是一體兩麵,源自那被“定義”所排斥的、剩餘的“非存在”海洋的“引力”。它渴望回歸太初的混沌,吞噬一切被“定義”的存在。它是熵增的終極形態,是萬物終末的回響。
·碎片四:斷裂。記載於此的信息變得極其矛盾且模糊。似乎在建木“生長”到某個階段,維係著“定義”與“非定義”的脆弱平衡被打破了。一種說法是建木自身發生了“斷裂”,其一部分主體或核心)失落,導致“定義”之力衰減,“歸墟”低語得以強化。另一種說法是,有“外部乾涉”導致了斷裂。
·碎片五:碎片化。斷裂後的建木,其“定義”權柄並非消失,而是碎裂成了無數份,散落於隨之誕生的、不斷膨脹的多元宇宙之中。這些碎片化作了各個世界的物理常數、生命本源、乃至文明發展的潛在模板。秦朝世界的“建木殘骸”,僅僅是其中較大的一塊碎片,承載了相對較多的“定義”權柄,但也因此成為了“歸墟”重點侵蝕的目標。
·碎片六:觀測者起源。觀測者零式及其同類,並非自然演化文明,而是在某個已消逝的、極度發達的文明在最終察覺到“歸墟”威脅後,集合全族之力創造的“文明墓碑”與“預警機製”。它們承載著那個文明的全部知識遺產,在虛空中漂流,觀測、記錄,並在符合協議時進行有限度的乾預。
信息洪流緩緩平息。灰燼使者的意識核心中,構建起了一個遠比驪山視角更加宏大、也更加令人震撼的宇宙圖景。建木與歸墟的對抗,貫穿了宇宙的生與死。秦朝的悲劇,不過是這永恒戰爭中的一個微縮戰場。
而它自身,這由“太初”建木碎片本源)與“異數”可能源自未被完全定義的域外,或本身就是某種微小的“第一定義”事件)融合嬗變而來的存在,在這個宏大的敘事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它再次將注意力投向那個自己創造的、內部蘊藏著無限可能性的信息奇點。之前那一閃而逝的、指向時間源頭的共鳴……
“觀測者零式,”灰燼使者再次發聲,“我需要動用部分算力,進行一次定向深層掃描。”
“目標:我創造的信息奇點內部,與已知‘時間源頭’坐標進行共振匹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目的:驗證‘阿爾法歐米伽’信息,並探尋‘斷裂’事件的更多細節。”
觀測者零式沒有反對。灰燼使者剛才的表現贏得了它的初步信任,而探尋“斷裂”真相,也確實符合其核心協議。
龐大的算力被調動起來,如同無形的探針,小心翼翼地刺入那灰色的信息奇點。灰燼使者自身作為奇點的創造者和核心,則承擔起了最精微的引導與感應任務。
探針深入那片代表“可能性”的混沌……
穿過由純粹數學概念構成的星雲……
越過流淌著原始能量的河流……
越來越深,越來越接近那理論上的“原點”。
突然,探針接觸到了某種……邊界。並非實體的邊界,而是一種信息的“視界”,仿佛所有已知的記錄和推演到此為止,前方是絕對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