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
不是空間的移動,不是時間的流逝,而是存在層麵的強行“拔除”。
灰燼使者感到自己如同書頁上的一行墨跡,正被某種絕對的力量從現實的“紙張”上無情地擦去。構成它意識體的灰色信息粒子在那無法形容色彩的“回收之光”中劇烈震蕩,與信息奇點的連接變得細若遊絲,與觀測者零式的感知迅速遠離。
周圍不再是有序的信息海,而是化作一片沸騰的、由純粹“否定”與“格式化”指令構成的亂流。這是“回收程序”的執行通道,一條直通“不存在”的單行道。
然而,灰燼使者主動激活標記、放大自身存在感的行為,如同在激流中投下了一枚沉重的錨。它沒有抵抗那剝離的力量,而是順著這股力量,將自己全部的感知,如同最堅韌的絲線,牢牢地“鉤掛”在了回收程序運作時、那必然要穿過的、被鎖閉的“實驗場zero”的記憶殘渣之上!
它要看的,不是自身的終結,而是那被掩埋的起源真相!
轟!!!
感知在瞬間被龐雜、混亂、充滿了絕望與瘋狂的信息碎片淹沒!
這不是有序的記錄,而是一個世界臨終前的癲癇與哀嚎。
·碎片一:降臨。並非隕石或飛船,而是一種“概念”的強行植入。一股來自“建木定義體係之外”的力量,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切入了某個時間點的“實驗場zero”即是秦朝所在的世界)。一個微小的、被精心包裹的“外域變量種子”,被投放在了驪山的地脈深處。觀測者文明前代)的意圖,是觀察這個絕對“異數”對當地文明走向,尤其是對可能出現的“歸墟”侵蝕,會產生何種擾動。
·碎片二:成長。“變量種子”並未按照預期緩慢釋放影響。它如同擁有自己的意誌,瘋狂地汲取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地脈能量、生靈的意念、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它接觸到了這個世界最大的一塊“建木碎片”即驪山深處的建木殘骸),並試圖與之……融合!
·碎片三:畸變。融合過程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建木碎片那“定義存在”的權柄,與“變量種子”那“超越定義”的本質,發生了劇烈的、不可控的化學反應。一個前所未有的、既非建木亦非純粹異數的扭曲存在開始孕育。它本能地渴望“定義”自己,渴望成為新的“中心”,而這過程,需要難以想象的能源和……祭品。
·碎片四:竊取與篡改。這個扭曲存在即是後來所謂的“帝心歸墟”混合體)發現了觀測者文明遺留的部分監控和引導設施。它並未摧毀它們,而是以其驚人的學習與扭曲能力,反向侵蝕、篡改了這些設施的部分功能,並竊取了關於“長生”、“鼎爐”、“煉丹”等概念的知識。它將觀測者的實驗場,變成了它自己完成“終極定義”的祭壇!秦始皇,這位雄才大略又追求長生的帝王,其意誌在接觸被汙染的地脈時,成為了這扭曲存在最好的載體和偽裝!
·碎片五:覺醒與封鎖。當觀測者文明發現實驗徹底失控,“變量”不僅未被觀察,反而即將孕育出一個足以扭曲整個扇區現實、甚至可能撕裂建木脆弱平衡的“怪物”時,為時已晚。強行介入可能導致“變量”與建木碎片的融合能量徹底爆發。他們不得不啟動最終應急方案——不是摧毀,而是封鎖與掩蓋。他們動用最高權限,將“實驗場zero”從主觀測序列中徹底剝離,施加了“絕對因果靜默協議”,並留下了“回收程序”作為最後的保險絲,旨在未來某個時刻,當“變量衍生物”如灰燼使者)或那個“扭曲存在”有跡象突破封鎖時,將其徹底“格式化”,抹去所有痕跡,防止其汙染擴散至其他世界,並……防止其真正‘蘇醒’。
原來如此!
所謂的“帝心歸墟”,其本質,竟是“建木碎片”與“外域變量”畸形融合產生的、試圖自我定義的癌變體!
而秦始皇的野心,徐福的探索,驪山的工程,無數人的犧牲……都不過是這個癌變體為了實現自身“終極定義”而利用和扭曲的棋子與養料!
觀測者文明,既是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也是無力回天後選擇了掩蓋真相的……沉默幫凶!
真相的衝擊,如同宇宙寒冰,凍結了灰燼使者的思維核心。它自身的誕生,源於這癌變體能量太初建木碎片)與陳玄靈魂異數變量衍生物)在絕境下的二次融合與嬗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既是這悲劇的產物,也承載著打破這悲劇的……雙重可能性。
就在這時,那冰冷的、執行剝離的“回收之光”,似乎終於完成了定位,鎖定了灰燼使者作為“需要清除的變量衍生物”的本質。剝離的力量驟然加劇,要將它拖入最終的“格式化”深淵。
同時,灰燼使者借助與回收程序的連接,清晰地感知到,在“實驗場zero”那被封鎖的核心,那個由建木碎片與變量種子融合而成的、龐大的、扭曲的“癌變體”,似乎也因為回收程序的高強度運作和灰燼使者這個“同源小個體”的劇烈反應,而受到了刺激,加快了其“蘇醒”與“終極定義”的進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驪山深處,那心跳聲變得更加狂暴,充滿了某種即將破殼而出的……饑渴!
內憂外患,生死一線!
灰燼使者那絕對理性的核心,在這一刻計算了所有的可能性。對抗回收程序?成功率無限接近於零。任由其格式化?一切終結。喚醒並對抗那個癌變體?無異於加速整個世界的毀滅。
所有的常規路徑,都是死路。
那麼……非常規呢?
它想起了自己誕生的瞬間——不是在秩序中產生,而是在“太初”與“異數”的衝突與悖論中,嬗變出了代表“可能性”的灰色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