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禾紋映青史,一脈續千秋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81章 禾紋映青史,一脈續千秋

第81章 禾紋映青史,一脈續千秋(1 / 1)

夏至的日頭正毒,曬得百工坊的銅器都發燙。公孫矩蹲在院子裡,手裡拿著塊剛刻好的範土,上麵彎彎曲曲的紋路像極了田裡的稻穗。這是他琢磨了三個月的“青史紋”,土料是從列國故地一點點收來的——有孔子講學的杏壇土,有勾踐臥薪嘗膽的柴房泥,還有商鞅立木為信的城牆灰。

“師父,洛陽來的老史官到了!”阿柴舉著頂草帽跑進來,帽簷上還沾著路上的塵土。這小子跟著公孫矩學了五年,手上的繭子比範土上的紋路還深。

公孫矩把範土往陰涼處挪了挪,抬頭看見個穿粗布袍的老頭,背上背著個沉甸甸的木匣子。老頭一進門就盯著院角那堆東西——秦國的箭鏃、楚國的竹簡、齊國的刀幣,全是公孫家幾代人攢下的寶貝。

“公孫先生,”老史官解開匣子,裡麵整整齊齊碼著竹簡,“列國史官合計著,要編一部《春秋會要》,把這些年的事兒都記下來。聽說您在鑄一把能‘記史’的劍?”

公孫矩從懷裡掏出塊巴掌大的銅片,上麵刻著個模糊的“史”字。“你看這紋路,”他用指甲劃著銅片上的凹槽,“魯國的稻穗紋、趙國的車轍紋、秦國的水渠紋,拚在一起就是天下的樣子。我想讓這劍能認祖歸宗,知道咱們從哪兒來。”

老史官眼睛一亮,從匣子裡抽出一卷竹簡:“這是各國的大事記,你看這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不是跟你這紋路能合上?”

阿柴湊過來看,發現竹簡上的字真跟範土上的紋路對上了,像早就說好的一樣。

一、範土裡的天下

公孫矩把老史官帶來的竹簡鋪在地上,列國的故事在陽光下慢慢展開:齊桓公葵丘會盟時用的鼎、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戰場土、楚莊王問鼎中原時的銅戈,每件事都帶著塊對應的土樣。

“這些土可不一般。”公孫矩拿起塊帶著草香的土,“這是曾子殺豬的地方取的,講的是‘信’;那塊帶鹽堿味的,是管仲相齊時煮鹽的海灘,說的是‘智’。”

老史官摸著範土上的紋路,突然笑了:“你這是把天下的理都刻進去了。你看這道彎,多像孔子周遊列國走的路;這道直紋,不就是秦國人修的馳道嗎?”

阿柴蹲在旁邊搗鼓淬火的水,五種水在陶缸裡分層躺著:魯國的泗水、秦國的渭水、楚國的漢水、齊國的淄水、燕國的易水。他往水裡扔了塊小銅片,“滋啦”一聲冒起白煙,煙裡好像能看見列國的人在忙活——農夫在插秧,商人在算賬,士子在講學。

“師父,您說這劍鑄出來,能認出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嗎?”阿柴問。

公孫矩沒說話,拿起塊越國的青銅劍殘片,上麵刻著“報仇”兩個字,旁邊是塊吳國的磚,寫著“和好”。他把兩樣東西往範土上一放,剛好拚成個完整的“和”字。

三天後,合範的時候出了件奇事。列國的土樣在範土裡自己動起來,魯國的土往齊國那邊靠,秦國的土往楚國那邊挪,最後竟排成了一幅地圖,跟老史官帶來的《天下輿圖》分毫不差。

“這哪是鑄劍啊,”老史官喃喃道,“這是把天下裝進範裡了。”

二、淬火時的回響

芒種那天開始淬火,阿柴按公孫矩的吩咐,把列國的“信物”往水裡扔:孔子見老子時送的大雁羽毛、孫武練兵時用的鼓槌、西施浣紗時的木盆碎片。每種東西進去,水就變一種顏色,最後成了深褐色,像陳年的酒。

公孫矩舉起劍坯,陽光在上麵晃出一道光,照在牆上那幅《列國姓氏圖》上。圖上的姓密密麻麻,最後都歸到一根主線上——“炎黃”。

“這劍要記的,不隻是事,還有人。”公孫矩把劍坯放進水裡,“你看這水花,多像各國人說話的聲兒,最後都混在一起了。”

老史官突然咳嗽起來,從懷裡掏出塊褪色的帛書,上麵是個嬰兒的腳印。“這是周王室最後一個王子的腳印,跟我孫子的腳印差不多大。”他把帛書放進水裡,“不管是王子還是百姓,腳底板都沾著土,誰也彆嫌棄誰。”

劍坯淬好那天,阿柴發現劍身上的紋路活了似的。順著紋路看,能從鎬京一直走到臨淄,從邯鄲轉到郢都,每個地方都有個人在做著平常事——母親在織布,父親在耕地,孩子在念書。

“師父,這劍上好像有好多人在走。”阿柴指著劍脊上的一道紋,“這不是鄭國商人弦高犒師的路嗎?他一個賣牛的,也能救國家。”

公孫矩摸著劍鞘,上麵刻著的“史”字慢慢清晰起來。字的筆畫裡,藏著列國的文字:甲骨文的“人”、金文的“家”、小篆的“國”,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字——“華”。

三、劍穗上的傳承

入伏那天,列國的代表都來了。魯國的儒生帶著《詩》《書》,秦國的將軍捧著兵書,楚國的樂師背著琴,擠在百工坊的院子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孫矩把劍掛在院裡的老槐樹上,陽光透過樹葉照在劍上,地上的影子竟成了一幅《三代世表》。老史官指著影子說:“你們看,大禹治水的紋路,在李冰修都江堰的地方又出現了;商湯的‘仁’,在孔子的‘禮’裡活著呢。”

阿柴給每個人發了塊小銅片,上麵是劍身上的一段紋路。魯國人的銅片能和楚國人的對上,秦國人的能接上周國人的,最後拚成了一把完整的劍。

“這就是傳承啊。”公孫矩看著眾人,“就像這劍穗上的紅繩,一頭係著過去,一頭連著將來。你們看這繩結,是周公製的禮,也是現在百姓拜天地的樣子。”

老史官突然哭了,從匣子裡拿出最後一卷竹簡,上麵是空白的。“後麵的事,該你們寫了。”他把竹簡遞給阿柴,“就像這劍,前麵的紋是老祖宗刻的,後麵的得靠你們接著劃。”

劍鑄成的那天,百工坊的銅鈴響了一整天。公孫矩站在門口,看著劍身上的紋路在月光下流轉:從涿鹿之戰到牧野鷹揚,從平王東遷到列國爭霸,最後定格在一群人——農夫、工匠、士子、商人,手拉手圍著一棵大槐樹。

阿柴突然發現,劍鞘上的“禾”紋,其實是無數個“人”字組成的。

“師父,這劍到底叫啥名啊?”

公孫矩望著天上的星鬥,那些星星的排列,竟和劍上的紋路一模一樣。“就叫‘華夏’吧,”他說,“你看這兩個字,‘華’是草木繁盛,‘夏’是中國人的樣子,合在一起,就是咱的根。”

很多年後,有人在洛陽的檔案館裡發現了一卷竹簡,上麵記著:“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孫矩鑄劍成,能識百代,能聚萬民。劍在,華夏在。”旁邊放著一塊銅片,上麵的紋路,跟後來兵馬俑坑裡的劍、馬王堆的帛、敦煌的壁畫上的,一模一樣。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