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剛過,融合路儘頭的空地上就支起了彩棚。列國的商販扛著貨箱往這兒趕,秦國的皮貨商掛著狐裘,楚國的絲綢商展開錦緞,魯國的書商擺開竹簡,算盤珠子打得“劈裡啪啦”響,像在給集市唱開場戲,引得路邊的柳枝都跟著晃。
“公孫先生,您看這攤位擺得中不中?”王二愣子用竹竿支著幡旗,旗上的“融合集”三個字被風吹得獵獵響,“昨兒個李掌櫃從‘混味鋪’搬來口大鐵鍋,要煮雜燴湯,列國的食材都備齊了,秦國的牛肉、趙國的酸菜、楚國的魚丸,聞著就饞人。”
公孫矩剛把“華夏”劍靠在集口的牌坊旁,劍鞘上的“通”字紋旁,新長出的“集紋”像串算盤珠,把之前的紋路都算得明明白白。“這融合集得湊夠百樣買賣才像樣,”他幫著劃攤位線,“阿柴剛從庫房取了些新做的秤,都是列國手藝合著造的,秦國的鐵秤砣、楚國的木秤杆、魯國的銅秤星,稱起來準得很。”
說話間,小石頭推著個貨郎鼓跑過來,鼓麵上的紋路竟和劍上的集紋一個樣。“娃非要跟著秦鐵匠和楚木匠學做貨具,”王二愣子媳婦提著個錢袋跟在後頭,“說要做個能裝遍列國貨物的攤子,載著大夥的念想往前趕。”
小石頭把貨郎鼓往劍旁邊一放,劍穗突然晃了晃,掉下來枚銅錢,落在鼓麵上“當”地一響,正好把歪了的鼓皮震得歸了位,敲起來聲音頓時清亮了不少。
一、集市的巧思
搭集市的時候最熱鬨,列國的物件往空地上一擺,秦國的木桌、趙國的竹筐、楚國的陶缸排得整整齊齊,木匠的刨子修修這個,篾匠的刀子整整那個,轉眼間,個熱熱鬨鬨的集市就成了,像幅鋪開的活畫。
“這集市得摻著列國的家什才興旺,”老商販用布擦著櫃台,“秦國的木桌結實,楚國的竹筐透氣,魯國的陶缸防潮,湊在一塊兒做生意才得勁,就像咱這集上的人,各有各的買賣才熱鬨。”
公孫矩幫著掛幌子,把燕國的布幌和韓國的木牌串在一起,上麵寫著“秦楚合鋪”,幌子在風裡晃出的弧度,竟和劍上的集紋分毫不差。“您看這幌子,”他指著上麵的字,“秦國的字顯厚重,楚國的字顯靈動,魯國的字顯周正,配著來才顯眼。”
阿柴在旁邊擺貨箱,突然指著集市的影子:“師父,這攤位的影子跟劍上的集紋對上了!”
眾人湊過去看,果然見不同攤位的影子在地上連成網,秦國的桌影裡裹著趙國的筐影,楚國的缸影纏著齊國的箱影,像把列國的買賣都連在了一起。
“昨兒個試擺《百味區》的時候,”李掌櫃提著桶雜燴湯進來,“秦國的肉鋪想挨著酒肆,楚國的茶攤說要靠著涼亭,最後各讓一步,按品類排,吃的喝的湊一塊兒,連教書先生都誇這樣方便。”
繡娘捧著個針線籃進來,裡麵是列國商販用的錢袋,秦國的皮錢袋、魯國的布錢袋、楚國的綢錢袋擺得滿滿當當。“這是給掌櫃們裝錢用的,”她往每個錢袋裡放了串銅錢,“做的時候用了列國的手藝,秦國的縫製、趙國的刺繡、楚國的編織,混著做才結實。”
小石頭突然指著集口的太陽,眾人抬頭,見陽光透過彩棚的縫隙,在地上投出個“集”字,正好把劍的影子圈在中間。
二、貨具裡的名堂
做貨具的時候總有人搭把手,列國的材料在作坊鋪開,秦國的硬木、趙國的軟竹、楚國的堅陶堆得像小山,工匠的鑿子鑿一下這個,陶輪轉一下那個,轉眼間,種種貨具都做得稱手,像天生就該這麼用。
“這貨具得混著做才中用,”老木匠用鋸子解著木料,“秦國的木做框,楚國的竹做底,魯國的鐵做角,看著簡單,其實藏著列國的巧勁。”
公孫矩幫著做貨架,把齊國的橫板和燕國的豎柱拚在一起,架上擺著列國的貨物,秦國的鐵器、楚國的瓷器、魯國的漆器,層疊得整整齊齊,用手一推,竟穩得像釘在地上。“您看這層高,”他指著貨架的隔板,“秦國的鐵器沉,就得用矮點的層;楚國的瓷器輕,得用高點的層,湊在一起才穩當。”
貨郎背著布包逛集市,見裡麵熱鬨,掀簾進來:“俺從南邊帶了些賬本,能記列國的買賣,要不要試試?”
他把賬本攤在櫃台上,上麵的格子用列國的文字標注,秦國的數字、楚國的度量、魯國的單位,清清楚楚,連最糊塗的掌櫃都能看明白。“這叫‘通財賬’,”貨郎拍著賬本笑,“去年在魏國的集市,用這賬本報稅,列國的稅官都誇清楚,連縣令都來抄樣式。”
公孫矩把劍放在貨具旁,劍鞘上的汗漬蹭在貨架上,竟讓散落的木屑慢慢聚成個圓,圓心處正好是秦木楚竹合製的地方。
“這劍是真懂買賣的,”老賬房指著新紋,“知道咱今兒開的是《通財集》。”
正說著,教書先生拄著拐杖來了,手裡拿著本《列國商經》,裡麵記著列國經商術融合的故事,秦國商人學楚法、魯國掌櫃學秦術、楚國商販學魯技都有,頁邊寫滿了批注。“這是給大夥找靈感的,”先生指著商經,“得讓他們知道,經商術融合的門道,跟列國的相處是一個理,互通有無才長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融合集興萬家
融合集開集那天,列國的人都來趕熱鬨,秦國的老漢牽著羊,楚國的姑娘挑著菜,趙國的孩童攥著銅錢,腳步聲、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混在一起,像鍋沸騰的雜燴湯。
“今兒賣的是《過日子貨》,”王二愣子媳婦舉著塊木牌喊,“秦國的農具、魯國的布匹、楚國的陶器,合在一起才周全,買著買著就離不開。”
公孫矩坐在牌坊旁,看著眾人交易,旁邊的小石頭舉著個小算盤,正跟著老賬房學算賬。“慢點撥,”公孫矩幫孩子扶正算盤,“這集越趕越興旺,就像日子越過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