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校冬訓辨奴籍,魏宅備種護良苗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25章 秦校冬訓辨奴籍,魏宅備種護良苗

第25章 秦校冬訓辨奴籍,魏宅備種護良苗(1 / 1)

大寒的朔風卷著雪沫子撞在涇陽校場的木柵欄上,發出“嗚嗚”的聲響。校場中央的演武台上,十名裹著破麻絮的奴丁正哆哆嗦嗦地拉弓,弓弦拉到半滿便再也繃不動,而演武台東側的高台上,舊貴族甘庚正披著狐裘,手裡把玩著青銅弓,目光掃過台下時滿是倨傲。按《商君法?役律》,貴族私奴需按“三丁抽一”參與冬訓,甘庚名下登記五十名私奴,卻隻派來這些老弱,其餘四十人早被他藏進私田的暖窖裡,偽裝成“築屋雇工”——他篤定趙承查不出破綻,畢竟“雇工”不算役奴,可避冬訓之責。

趙承騎的青驪馬在雪地裡踩出深深的蹄印,馬背上兩卷竹簡用麻繩捆得結實:一卷是《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抄本,紅筆勾出“辨民籍、明役務”的條目;另一卷是“役奴核驗冊”,每一頁都記著奴丁的姓名、年齡、技能,還貼著用炭筆描的“技能標識”——會駕車的畫車輪,會耕作的畫耒耜,會射箭的畫弓。他腰間除了查田符,還掛著枚青銅“驗奴牌”,正麵刻“役”,背麵刻“閒”,是商鞅新定的“奴籍核驗符”,凡參與冬訓的奴丁,需憑此牌領每日兩升粟米。

一、主線:趙承驗籍破偽裝,甘庚伏法正役規

“甘公士,你派來的這些奴丁,怕是連城門都守不住吧?”趙承的聲音透過風雪傳到高台上,甘庚當即起身,踩著積雪走下高台:“趙客卿說笑了!近日私田要築暖窖存糧,精壯奴丁都去忙活了,隻剩這些老弱能來參訓,還望客卿通融。”說著便遞來一本“雇工名冊”,冊上寫著四十名“雇工”的姓名,籍貫欄都填著“楚地流民”。

趙承接過名冊,指尖劃過紙麵時忽然停住:“楚地流民多善治水,怎會個個擅長築屋?”他當即命小吏去甘庚私田傳“雇工”來校場,半個時辰後,四十名穿著短褐的漢子被帶過來,為首一人手上還沾著墨汁——趙承記得此人,上月查田時,他還自稱是甘庚的“賬房奴”。“你既為賬房,為何會築屋?”趙承追問,漢子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甘庚趕緊上前阻攔:“客卿怎可懷疑良民身份?”

“良民怎會有‘役奴烙印’?”趙承說著,掀開為首漢子的袖口,小臂內側果然有個淡褐色的“甘”字烙印——這是貴族私奴的標識,楚地流民絕不會有。小吏隨即核對“役奴核驗冊”,四十人全在冊上,技能欄多填著“會射箭”“能投石”,與“雇工”身份全然不符。“你將役奴偽裝成雇工,避冬訓之責,按律罰粟八十石,私田二十畝充公,精壯奴丁需補訓一月!”趙承的話剛落,台下農人們頓時歡呼,甘庚癱坐在雪地裡,狐裘上沾滿了雪沫子。

趙承當即讓小吏重新編排冬訓隊列,將精壯奴丁分為“射藝隊”“陣法隊”,老弱奴丁則負責校場掃雪、燒熱水,還教他們“雪地尋跡”的技巧——既不浪費人力,又能讓每個人都參與冬訓。他在“役奴核驗冊”上批注:“涇陽大寒校訓,甘庚匿奴偽雇工,賴烙印與籍冊破之。冬訓非苦役,在因人授事,貴族若以私廢公,縱有舊勢亦難脫責。”

二、支線?孟姬護種抗苛索,鄭五斂財遭挫敗

同日午後,魏國曲沃縣的孟姬家,院裡曬著的粟種上蓋著層薄麻,阿大正用木耙輕輕翻動種粒,防止凍壞。按魏地習俗,大寒需選“良種”,孟姬特意留了半甕“紫芒粟”——這種粟米顆粒飽滿,畝產比普通粟米多兩鬥,是她去年秋收時特意留的。可剛翻完種,小吏鄭五就帶著兩名差役來了,此人穿著漿過的麻布長襦,手裡舉著一卷“種糧費冊”:“孟姬,按縣府新規,選種需繳‘良種鑒定費’,每鬥粟種繳銅貝一枚,不然你的‘紫芒粟’就不能種!”

“李大夫的‘儘地力之教’裡,哪有‘鑒定費’一說?”孟姬趕緊掏出抄本,翻到“備種”章節,上麵分明寫著“農人選種,官府當助,不征分文”。鄭五卻一把奪過抄本,扔在地上:“此乃舊規!今年縣府要請‘種師’鑒定良種,費用自然要農人出,要麼繳貝,要麼你的‘紫芒粟’就得換成普通種!”

阿大趕緊護在粟甕前:“這是俺娘留的好種,不能換!”孟姬也站起身,指著院裡的粟種:“這些種糧是俺們一粒一粒挑的,不用‘種師’鑒定!”說著便喊來鄰居張伯,張伯手裡也捧著半袋“紫芒粟”:“俺家也留了這種,鄭吏要是敢收鑒定費,俺們就去裡正那評理!”

裡正趕來時,鄭五還在狡辯,裡正卻掏出“魏地農俗冊”,翻到“大寒備種”一頁:“上麵寫得明白,農人自留良種,無需官府鑒定,你這是私加苛費!”說著便讓差役搜鄭五的布袋,裡麵果然裝著十幾枚銅貝,都是從其他農人那收的“鑒定費”。鄭五見勢不妙,趕緊把銅貝還給農人們,灰溜溜地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孟姬趕緊把地上的抄本撿起來,用布擦乾淨,又和阿大一起把“紫芒粟”裝進陶甕,甕口蓋著層乾草木灰防潮。夜裡,她在“農事記”上刻:“曲沃大寒備種,鄭五私收鑒定費,賴農俗冊破之。良種是農人的命,吏若敢奪,縱有官勢亦難服眾。”刻完,把記事木牘藏在粟甕旁,陶甕裡的“紫芒粟”在油燈下泛著淡紫色的光。

三、支線?淳於越論役諫新政,衛鞅納言調役務

鹹陽的“冬訓議壇”上,燭火映著兩卷對立的策論:法家弟子衛鞅的《嚴役強兵策》主張“凡奴皆需參訓,不得例外”,淳於越的《分役護農論》則建議“按奴丁技能分役,善耕者助農,善武者參訓”。趙承剛踏入議堂,便被兩人圍住,他帶來的秦魏役務案牘,成了辯論的關鍵。

“甘庚匿奴避訓,正因役務不分輕重!”衛鞅拍著案幾,語氣激動,“若凡奴皆訓,何來匿奴之說?”淳於越卻搖著《孟子?滕文公上》抄本反駁:“善耕奴丁若強逼參訓,農時誰來顧?孟姬備種缺人相助,若能派善耕奴丁幫農,既不誤冬訓,又不違農時,何樂而不為?”

趙承忽然起身,將甘庚私田的“雇工名冊”與孟姬的“農事記”擺上桌:“秦地奴丁有善武、善耕之分,魏地農人備種需人相助,可仿‘按能分役’之製——善武者參訓,善耕者助農,冬訓結束後,助農奴丁可免半畝役稅。”這話讓衛鞅陷入沉思,片刻後他點頭:“此法可試,但需派小吏監督,防止貴族借機匿奴。”

散場時,淳於越遞給趙承一卷《管子?輕重甲》,指尖點在“以人為本,以能為用”的條目上:“役務非為罰,在為民所用。”趙承接過竹簡,在《商君法?役律》旁補注:“冬訓之要,在因能授役,官民相濟,方得役務、農時兩不相誤。”

四、冬訓備種藏民願,變法初心暖寒冬

深夜的涇陽縣寺,趙承將秦地冬訓、魏地備種、鹹陽議策的本末記入《變法實錄》。他先抄錄孟姬的“農事記”,旁注“魏地備種之困,不在種劣而在吏苛,護種先護農”;再記下甘庚伏法的細節,寫著“秦地役務之弊在不分能,律法需如量體裁衣,因人而異”;最後附上淳於越的“分役策”,批注“儒重民需,法重官規,合則役務順,離則民怨生”。

燭火搖曳中,趙承想起白日的場景:秦地校場上,善武奴丁練箭的呼喊聲,善耕奴丁幫農掃雪的身影;魏地孟姬家,阿大護著粟甕的模樣,農人們一起反駁鄭五的堅定。這些畫麵被逐一刻入竹簡,不是冰冷的律條,而是帶著煙火氣的民生百態。窗外,雪還在下,校場的油燈亮了一夜,孟姬家的粟甕旁,也擺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暖著即將播撒的希望。

趙承將竹簡卷好,青銅驗奴牌在胸口輕輕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這聲響裡,有律法的威嚴,有農人的堅韌,更有士子的赤誠。他知道,戰國的寒冬裡,變法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讓善武者有處練藝,善耕者有處助農,農人的良種能保住,奴丁的技能能發揮——這便是變法的初心,如寒夜裡的油燈,暖著每一個人的生計。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