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區梧桐路的儘頭,有一家不起眼的書店。墨綠色的招牌上,“時光書店”四個字已經褪色,木質窗框的漆皮剝落,露出底下深淺不一的木紋。玻璃窗後堆著高高的書堆,從外麵幾乎看不見店內情況。
推開店門,門楣上的銅鈴發出沉悶的響聲,像是許久沒有被喚醒。一股舊紙頁與皮革裝訂混合的氣味撲麵而來,那是時間被密封保存後特有的沉香。
書店內部比外麵看起來寬敞得多,高至天花板的書架將空間分割成幾條狹窄的通道。每排書架頂端都懸掛著黃銅燈罩的台燈,發出昏黃的光暈,勉強照亮下方的書目。空氣中漂浮著細微的塵埃,在燈光下如同微小的螢火蟲,緩緩遊動。
“有人嗎?”我問道,聲音在密集的書架間顯得微弱。
沒有回應。我向前走了幾步,皮鞋踩在老舊的木地板上,發出吱呀聲響。書架間的通道曲折迂回,我轉過一個彎,發現了一條之前沒注意到的走道。這條走道兩側的書架更為古老,上麵的書籍裝幀樣式也顯得更為古舊。
我停下腳步,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暗紅色封皮的書。令我驚訝的是,這竟然是《故事會》的合訂本,封麵設計是我童年時見過的樣式。翻開書頁,紙張已經泛黃變脆,但裡麵的故事和插圖依然清晰。一篇篇曾經讓我癡迷的故事躍然紙上,那些熟悉的情節勾起深埋心底的記憶。
繼續向前走,我發現這個區域的書籍全都是過去流行的雜誌和讀物。《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科幻世界》...它們按年份整齊排列,仿佛一座中國流行閱讀的曆史檔案館。
越往深處走,燈光越發昏暗。我注意到這些書架的排列方式開始變得奇怪,不再遵循整齊的平行線,而是呈現出一種螺旋狀的布局,引導我不斷向書店的核心區域前進。
轉過又一個彎,我忽然看見前方有個人影坐在一張老式書桌後。那是一位老人,戴著圓框眼鏡,頭發花白但梳理得整齊。他正低頭閱讀一本厚書,手邊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茶。
“您好,”我走近些,“您是這裡的店主嗎?”
老人緩緩抬起頭,他的眼睛在鏡片後顯得異常明亮。“是的,我經營這家小店。”他的聲音平和而沉穩,像是這些舊書一樣帶著歲月的質感。
“您的書店很特彆,”我說著,展示手中的《故事會》合訂本,“這些舊雜誌已經很少有人看了,現在流行的是抖音快手賣肉視頻和無腦短劇。”
老人微微一笑:“每本書都有它的歸處,每個人也是。你找到了它們,說明它們也在等待你。”
我忽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但老人的態度十分自然,讓我覺得可能是空調溫度太低。
“我可以隨便看看嗎?”
“請便,”老人重新低下頭看向自己的書,“但記住,不要停留太久。”
我點點頭,繼續向書店深處探索。越往裡走,年代越久遠的出版物越多。我發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甚至還有更早的《紅旗》雜誌和《工農兵文藝》。這些刊物保存完好,仿佛剛剛從印刷廠出來不久。
通道開始微微向右彎曲,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繞著書店中心轉了一圈。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遇到其他顧客,也沒有看到出口。所有的書架都高大得遮擋了視線,我隻能沿著它們形成的路徑前進。
我又看到了那位老人,這次他站在一個書架前,正用軟布仔細擦拭書脊。我注意到他穿著一件深藍色的中山裝,樣式很老但乾淨整潔。
“找到感興趣的書了嗎?”他問道,沒有轉身卻知道我的存在。
“這裡真是寶藏,”我回答,“但我好像迷路了,找不到門口。”
老人轉過身,臉上帶著難以解讀的表情:“出口很好找,當你決定離開的時候。不過,既然來了,不妨多看看。有些書一旦錯過,就很難再遇到了。”
他的話讓我感到些許不安,但好奇心驅使我繼續探索。我向另一條通道走去,這裡的書籍更加古老,甚至有許多民國時期的出版物。我小心地抽出一本《東方雜誌》,驚訝地發現它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當我再次看表時,發現已經在書店裡待了將近兩小時,但感覺隻有半小時左右。手表指針的走動似乎比平時慢了一些,我輕輕敲了敲表盤,懷疑它出了問題。
越往深處,空氣越發靜謐,那種寂靜幾乎具有實體感,像是濃稠的液體包裹著一切。我能清楚地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聲,甚至血液流動的細微聲響。這裡的燈光更加昏暗,書架上的銅燈罩內的燈泡發出暗黃色的光,勉強照亮書名。
我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現象——書頁翻動時沒有聲音,走過的地板不再吱呀作響,就連自己的腳步聲也消失了。有時我會瞥見書架儘頭有人影閃過,但走近後卻空無一人。有幾次,我分明聽到遠處傳來輕微的歎息聲或是翻書頁的聲響,但轉身尋找聲源時,一切又重歸寂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開始在我心中蔓延。我決定離開,轉身向後走,但熟悉的路徑似乎發生了變化,我來時經過的通道現在通向完全陌生的區域。我加快腳步,試圖按照記憶中的路線返回,卻一次次遇到死胡同或者轉彎後回到相似的地方。
我的心跳加速了。我試圖保持冷靜,告訴自己這隻是一家普通書店,我隻是暫時迷失了方向。但理智的解釋無法平息內心逐漸升起的恐慌。
終於,我看到了那位老人。他仍然坐在書桌後,姿勢與我第一次見他時一模一樣,甚至連手邊那杯茶冒出的熱氣都似乎沒有減少。
“我想離開,”我直接說道,努力讓聲音保持平穩,“但我找不到出口。”
老人抬起頭,眼神中有某種我讀不懂的情緒。“你還沒有準備好離開。”
“什麼意思?我隻是想離開這家書店。”我的聲音開始發抖。
老人緩緩站起身:“跟我來。”
他引領我穿過幾條通道,最後停在一個相對開闊的區域。這裡的書架矮了一些,上麵陳列的都是近十年的流行讀物和雜誌。
“你看,”老人指著這些書,“時間在這裡以不同的方式流動。越往中心,過去越悠久;越往外,時間越接近現在。但你,你一直在繞圈,沒有真正向出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