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鏡湖遇阮星竹_開局拿下甘寶寶,段王爺一邊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7章 鏡湖遇阮星竹(1 / 2)

阿朱則深深低著頭,一雙原本靈巧的手此刻卻無措地絞著衣角,腳尖在地板上無意識地輕輕畫著圈,仿佛要將滿心的慌亂都勾勒出來。

段譽輕咳一聲,這聲音在寂靜中顯得格外清晰,成功地打破了那令人窒息的凝固氣氛。

他步履從容,先走到阿朱麵前,目光溫和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如同暖陽下的磐石。

“阿朱。”

他輕聲喚道,聲音裡有一種奇特的安撫力量。

阿朱嬌軀微微一顫,像是受驚的小鹿,緩緩抬起頭來。

那雙平日裡清澈靈動、充滿慧黠的眸子,此刻卻盛滿了複雜的情緒,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麵,漣漪層層。

有迷茫,有惶恐,有羞怯,還有一絲連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覺的……對眼前這個男子悄然滋生出的依賴。

“段公子……”

她的聲音細若蚊蚋,幾乎低不可聞,帶著江南女子特有的軟糯,卻更添了幾分楚楚可憐。

段譽見狀,唇角勾勒出一抹溫和的笑意,那笑容如同春日裡拂過湖麵的第一縷暖風,瞬間驅散了她心中大半的陰霾與不安。

“還叫段公子?”

他的語調微微上揚,帶著一點戲謔,更多的卻是親昵。

阿朱聞言一愣,俏臉上飛起兩抹紅雲,如同晚霞染紅了白玉,她咬著下唇,貝齒輕陷,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這突如其來的親近。

段譽極為自然地伸出手,指尖輕柔地拂過她的鬢角,將那一縷因慌亂而散亂的發絲,輕輕地、仔細地掖到了她白皙的耳後。

這個動作做得極其自然,親昵卻不帶絲毫輕浮之意,仿佛早已演練過千百遍。

阿朱的身體在他指尖觸碰到肌膚的瞬間,幾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但心底深處湧起的奇異安全感讓她並沒有躲開。

他的指尖帶著溫熱的觸感,像一道微弱卻清晰的電流,悄無聲息地竄過她的耳廓,直抵心尖,讓她心頭猛地一顫。

“以後,叫我譽郎,或者……段郎。”

段譽凝視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無比,如同誓言般鄭重。

“你,也是我的女人。”

轟!

這句話,比之前那句“帶她們回大理”,更具衝擊力,更直白,更霸道,也更讓人心安!

王語嫣在一旁靜靜地聽著,非但沒有流露出絲毫的嫉妒或不悅,反而唇角微揚,露出了一個欣慰而溫柔的笑容。

她本就心地純善,不諳世事,又早已將一顆芳心全然係在段譽身上,自然是愛屋及烏,以段譽的喜為喜,以段譽的憂為憂。

在她單純的世界觀裡,段譽哥哥如此有擔當,肯負責,正是她心目中完美情郎應有的模樣,這隻會讓她更加傾心。

而阿朱,則是徹底呆住了,腦海中一片空白。

她……也是他的女人?

他……就這樣明確地承認了?

昨夜那場始於迷亂、糾纏不休的荒唐,那讓她羞愧難當的意外,並非一場需要被刻意遺忘的錯誤,而是……他對自己情感的明確宣告與接納?

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澀與巨大的甜蜜交織在一起,如同洶湧的潮水,瞬間衝垮了她的心防,衝得她眼眶一熱,晶瑩的淚珠險些就要不受控製地滾落下來。

她仰著頭,望著段譽那雙清澈見底、滿是真誠與溫柔的眸子,心中最後的一絲猶豫、彷徨與防線,也在這目光的注視下,悄然崩塌,化為烏有。

“我……我……”

她張了張嘴,“我”了半天,卻覺得喉嚨像是被什麼堵住了,終究是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所有的情緒都凝結在了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裡。

段譽卻不再逼她,隻是了然一笑,伸手牽起她微微冰涼的小手,緊緊握住。

然後,他又轉向王語嫣,極其自然地牽起了她溫軟如玉的柔荑。

左手溫潤如玉,是大家閨秀的依戀;右手柔若無骨,是江湖女兒的嬌怯。

段譽立於二女之間,感受著掌心傳來的不同溫度與觸感,心中豪情頓生,隻覺天地廣闊,未來可期。

“好了,此地不宜久留。”

他聲音沉穩,帶著決斷。

“我們簡單收拾一下,即刻啟程,返回大理!”

……

三人很快便雇了一輛寬敞舒適的馬車,一路向南,朝著大理國的方向迤邐而行。

路途雖遙遠,但好在官道還算平坦,馬車行駛起來並不算十分顛簸。

車廂內,起初還有些微妙的沉默,但隨著段譽有意無意的引導和王語嫣的天真爛漫,氣氛漸漸變得融洽起來。

王語嫣似乎徹底拋卻了往日裡大家閨秀的矜持與束縛,整個人宛如依人小鳥般,幾乎都要黏在段譽身上,嘰嘰喳喳,笑語不斷,問著各種各樣關於大理的問題。

大理的風光是否真的如書中所說那般四季如春?大理的美食有哪些是中原沒有的?大理的鎮南王府又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很大很大?

段譽則顯得耐心十足,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意,一一為她細致解答,言語間充滿了對家鄉風物的自豪與深切熱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朱則大多數時候都安靜地坐在一旁,嘴角含著一抹淺淺的、溫柔的笑意,靜靜地聽著。

她雖然不像王語嫣那般情感外露、活潑天真,但眉眼間原本籠罩的淡淡愁雲,卻已在不知不覺中散去了大半。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