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浪,或許才剛剛開始。
廣場上沸騰的人聲如同夏日午後的雷陣雨,來得猛烈,去得也快。當廖奎走出圍欄,與牛大錘那簡短而分量千鈞的對話結束後,所有人的注意力,便不約而同地投向了主席台——評委席。等待著官方對這場堪稱傳奇的“附加展示”以及整個實操考核的最終定論。
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彙總各項分數,評委們交頭接耳,氣氛嚴肅中透著一絲激動。那位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甚至親自離席,走到圍欄邊,近距離觀察了一下那頭被廖奎“製服”後、正被幾個壯漢小心翼翼往籠子裡驅趕的巨豬,尤其是它那明顯不敢著力的左後腿,臉上寫滿了驚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廖奎走到老王頭和趙小深身邊,接過自己的舊軍裝外套披上,遮住了汗濕的脊梁,也稍稍隔絕了那些過於灼熱的目光。老王頭激動得還想絮叨,被趙小深用眼神製止了——此刻,需要的是冷靜,等待最終的裁決。
`【生理指標逐漸恢複正常…腎上腺素消退,輕微疲勞感湧現…】`
`【綜合評估:宿主在‘實操考核’及‘附加展示’中表現卓越,極大彌補了筆試劣勢。】`
`【根據現場氛圍及關鍵人物反應判斷,獲得高評價概率超過85…】`
係統的分析讓廖奎心中稍定,但他依舊不敢有絲毫放鬆。成分問題像一道無形的枷鎖,誰知道會不會在最後關頭又跳出來作祟?
終於,評委們的討論似乎告一段落。主持人拿起話筒,清了清嗓子,那透過高音喇叭放大的聲音,瞬間壓下了廣場上所有的嘈雜:
“同誌們!請安靜!”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
“經過評委組嚴謹、認真的評審和合議,現在,我宣布本次‘工農兵先進技術經驗交流會’實操考核及附加展示環節的評審意見!”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翹首以盼的參賽者和黑壓壓的觀眾,最終落在了紅星公社代表隊的方向,尤其是在廖奎身上停留了片刻。
“首先,評委組一致認為,本次實操考核,特彆是臨時增加的附加展示環節,充分展現了我縣工農兵群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頑強作風!牛永春同誌和廖奎同誌的表現,尤為突出!”
開場定調,充滿了時代的烙印。
“下麵,由評委組代表,省農科院的謝薇研究員,對兩位同誌的表現進行具體點評和技術總結。”
眾人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讓謝薇來點評,既體現了對科學和專業性的尊重,也避開了領導們可能不太擅長的具體技術細節,更是對廖奎這個“特殊案例”的一種慎重對待。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謝薇站起身,走到了話筒前。她今天穿著一身合體的列寧裝,頸間係著一條淺灰色紗巾,顯得既乾練又帶著知識分子的文雅。她先是對著領導和台下微微鞠躬,然後扶了扶眼鏡,拿起準備好的評語稿。然而,她並沒有立刻照本宣科,而是目光再次投向廖奎,眼神中帶著尚未完全平複的欣賞與一種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嚴謹。
“各位領導,各位同誌。”她的聲音透過話筒傳來,清晰而冷靜,帶著一種能安撫人心的力量,“我很榮幸,能作為評委代表,對剛才兩位同誌精彩絕倫的表現,談一些個人的、技術層麵的看法。”
她首先看向牛大錘的方向:“食品站的牛永春老師傅,展現了一名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師傅,所具備的紮實基本功、強大力量和對工作流程的極致熟練。他的分解操作,效率極高,精準度無可挑剔,充分體現了傳統屠宰技藝的巔峰水平,是我們寶貴的技術財富。在附加展示中,他展現出的無畏勇氣和絕對的力量壓製,令人歎為觀止,是‘硬骨頭精神’的生動體現!”
評價中肯,高度概括了牛大錘的特點,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牛大錘本人,依舊抱著雙臂,麵無表情,但微微頷首,算是接受了這份認可。
接著,謝薇的目光轉向了廖奎。這一刻,全場變得更加安靜,所有人都想知道,這位來自省城的專家,會如何評價廖奎那近乎“玄乎”的表現。
“而紅星公社的廖奎同誌……”謝薇的聲音似乎微微提高了一絲,帶著一種難以掩飾的探究熱情,“他的表現,則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驚喜和深刻的思考。”
她稍微停頓,似乎在組織語言,尋找最準確的表述:
“廖奎同誌的實操分解,與我們常見的追求速度和力量的路子不同,他展現出的是一種對生物體結構近乎完美的理解、對力道精妙入微的控製,以及一種獨特的、富有韻律的操作節奏。他的下刀,仿佛能‘看見’肌肉的紋理和骨骼的縫隙,這是一種將複雜工作‘藝術化’、‘精細化’的極高境界。尤其在對特殊部位的處理上,其精準和完整度,堪稱教科書級彆。”
這番評價,已經極高!直接將廖奎的技藝拔高到了“藝術”和“境界”的層麵!
台下眾人聽得屏息凝神。
“至於剛才的附加展示……”謝薇說到這裡,語氣明顯加重,眼神中也流露出更多的光彩,“這已經完全超出了常規的技術考核範疇。廖奎同誌在麵對遠超自身體型的狂暴巨獸時,所表現出的驚人冷靜、精準預判、以及對時機的完美把握,令人印象深刻至極!”
她似乎回想起了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語氣不由自主地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他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運用了某種……基於對牲畜生理結構、行為習性乃至……她猶豫了一下,似乎在選擇合適的詞)……某種‘狀態’的深刻理解而衍生出的、極其高效的非致命性控製技巧。那兩下精準的打擊,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對神經節點、骨骼關節、肌肉發力模式有著超越常人的認知!這不僅僅是‘手藝’,更是一種將實踐經驗升華後的、近乎‘直覺’般的洞察與反應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直覺般的洞察與反應能力”!這個評價,幾乎是為廖奎那無法用常理解釋的表現,量身定做的說辭!既肯定了其價值,又巧妙地避開了“不科學”的質疑。
謝薇最後總結道:“廖奎同誌的表現,向我們生動地證明了,在廣袤的農村基層,蘊藏著極其豐富而寶貴的實踐智慧和民間經驗。這些經驗,有些或許暫時無法用我們現有的科學理論完全解釋,但其有效性和價值是不容置疑的!這也為我們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更好地深入實踐,挖掘、總結、並最終將這些寶貴的民間智慧,上升到理論高度,更好地服務於生產實踐!”
她的話音落下,全場先是片刻的寂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掌聲!
這番話,不僅高度評價了廖奎,更是為他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本事,披上了一層合情合理、甚至帶有前瞻性的“科學外衣”!尤其是最後那句“服務於生產實踐”,更是完美契合了當前的政治正確!
廖奎站在原地,聽著這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和謝薇那毫不吝嗇的讚譽,感覺胸口有一股熱流在湧動。他看向評委席上那個身影,看到她正望向自己,眼神中充滿了鼓勵和一種……仿佛是共同完成了某項重要使命般的默契。
`【關鍵人物‘謝薇’好感度顯著提升!信任度與認可度達到新高!】`
`【宿主聲望於評委組及在場權威人士中大幅提升!】`
`【‘成分’問題負麵影響在此次評價中被極大削弱!】`
係統的提示印證了他的感覺。
評委席上,其他領導也紛紛點頭。那位老農技專家更是激動地補充道:“謝研究員說得太好了!廖奎同誌這就是‘實踐出真知’的典型代表!他的那種‘眼力’和‘手感’,是書本上學不來的寶貝!我看,這就是我們國家所需要的、又紅又專、既有紮實經驗又具備創新思維的新型技術人才!”
“又紅又專”、“新型技術人才”!這頂帽子扣下來,幾乎是將廖奎拔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連“成分”那點瑕疵,在這耀眼的光芒下,也顯得微不足道了。
牛大錘聽著這些評價,再次深深看了廖奎一眼,那眼神複雜難明,但最終,還是幾不可察地點了點頭。他或許不完全理解廖奎的路數,但他尊重強者,認可這實打實表現出來的能力。
李文軍站在人群中,臉色變幻不定。他聽著評委們對廖奎那近乎“神化”的評價,再對比對自己那套“科學理論”相對平淡的肯定,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在某些領域,實踐積累出的那種近乎本能的“直覺”,或許真的能超越僵化的理論和公式。
而老王頭,早已樂得見牙不見眼,抱著他那麻袋包裹,恨不得衝上台去替廖奎領獎。趙小深也激動地用力拍著廖奎的肩膀,低聲道:“奎哥!成了!這下徹底成了!連省裡的專家都給你撐腰了!”
評委的高度評價,如同一柄重錘,徹底夯實了廖奎在此次交流會中脫穎而出的地位!他不僅贏得了比賽,更贏得了一份來自權威的、含金量極高的“認證”!
這為他這條土魚,真正鋪平了遊向更廣闊水域的道路!
然而,就在這滿堂喝彩、形勢一片大好的氣氛中,廖奎眼角的餘光,似乎瞥見廣場邊緣,一個穿著普通中山裝、之前並未過多引人注意的中年男子,正合上手中的筆記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後轉身,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那一眼,平靜,卻帶著一種穿透性的審視意味,讓廖奎心頭莫名地掠過一絲微不可察的寒意。
榮譽的聚光燈已然打下,但燈光照不到的陰影裡,似乎總有些東西,在悄然湧動。
喜歡逆流60年代請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