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發出短促提示音,右下角彈出“接收緩衝區溢出”的警告窗口。
陳默的手指立刻按在主控台邊緣。他沒有動鋼筆,也沒有說話,而是盯著那串脈衝波形看了三秒。線條短促、規律,間隔精確到毫秒級,不是隨機乾擾。
“這不是我們發的。”李維抬頭,手指懸在鍵盤上方,“也不是外部接入。”
林小滿已經站起身,繞過實驗台走到主屏前。她調出內存映射圖,發現那段信號直接寫進了核心芯片的保留區域,跳過了所有輸入端口。
“物理隔離失效了。”她說。
陳默下令切斷全部外部能源接口。備用電池組啟動,實驗室燈光短暫閃爍後恢複穩定。主控台切換至離線模式,所有網絡協議關閉,連內部局域網也斷開連接。
可那串脈衝還在繼續。
李維迅速調取係統日誌。他翻查過去十分鐘的所有進程記錄,確認沒有任何遠程登錄痕跡,也沒有硬件異常觸發點。他打開底層驅動監控,發現一個微小的數據寫入動作正在持續發生——地址是0x7f000000,屬於未分配內存空間。
“它自己進來的。”李維聲音壓低,“像是……從裡麵長出來的。”
陳默閉眼,意識接入星軌。一串符文在他腦海中浮現,那是高維信息識彆協議。星軌開始掃描信號結構,三秒後傳回警告:檢測到被動觀測印記。
他睜開眼,“對方在看我們。”
“誰?”林小滿問。
“不知道。”陳默看著屏幕,“但這個信號不是用來傳遞內容的,是用來標記反饋的。每一次我們處理數據,它就知道了。”
李維立刻調出深空電磁波監測係統。他輸入半人馬座α方向坐標,檢索近七十二小時內的頻譜變化。數據庫返回一組異常周期波,頻率與當前脈衝高度吻合,時間差不超過兩分鐘。
“這波段之前被軍方標記為‘背景擾動’。”他說,“沒人當回事。”
“現在它是鑰匙。”陳默說,“我們破解星際信號的時候,它就在記錄我們的行為模式。”
林小滿轉向量子屏蔽艙。她取出一塊六麵體晶片,這是上次魔法引擎測試後殘留的能量載體。她將晶片放入屏蔽艙中心,啟動共振阻斷程序。符文陣列在艙壁亮起,形成封閉場域。
“如果信號能穿透物理隔離,那就把它關進籠子裡。”她說。
李維同步操作,把存儲脈衝的核心芯片物理拆卸下來,接入屏蔽艙專用讀取端口。數據流被截斷,主屏幕上的波形停止跳動。
但三秒後,新的脈衝出現在另一塊備用芯片上。
“它會遷移。”李維盯著日誌,“隻要係統通電,它就能找到路徑。”
陳默站在原地沒動。他把手伸進口袋,摸到鋼筆的金屬筆身。溫度比剛才高了些,說明星軌仍在運行後台協議。
“它不怕魔法。”他說,“也不怕科技。但它需要載體。沒有設備,它就無法顯現。”
“那就全斷電。”李維說,“徹底黑掉。”
“不行。”林小滿搖頭,“一旦斷電,我們也會丟失已捕獲的數據。而且下次重啟時,它可能直接嵌入啟動程序。”
陳默點頭。“我們需要一個假環境。讓它以為還在正常運行,實際上已經被隔離。”
李維眼睛一亮,“虛擬沙箱?”
“不隻是虛擬。”陳默說,“要真實和虛假混合。用一台獨立主機模擬我們的研究進度,放出錯誤數據引它上鉤。真正的解析工作轉移到地下掩體進行。”
“我可以做誘餌係統。”李維說,“加載一組偽研究成果,比如假裝我們成功破解了跨維度通訊協議。”
“還要加上失敗記錄。”陳默補充,“讓它看到我們掙紮、犯錯、放棄。越像越好。”
林小滿調出屏蔽艙的監控畫麵。她發現每當她調整符文頻率,艙內晶片就會微微震動一次。這種反應不是能量共振,更像是某種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