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把鋼筆從口袋裡拿出來,重新插進主控台的接口。金屬觸感冰涼,但筆身很快泛起微弱的熱意。他閉上眼,意識沉入星軌構建的數據流中。
量子陣列正在運行基礎監測程序,信號波形平穩。可他知道,這種平靜撐不了多久。那三類技術——魔法引擎、能量護盾、跨維度通訊——不是看看圖紙就能造出來的東西。他們需要更快的解析速度,更強的運算能力。
“開始。”他在心裡說。
星軌回應立刻到來。一串符文在腦海中浮現,那是高維信息壓縮後的結構模型。他嘗試將這組符文導入量子計算核心,讓魔法邏輯直接參與數據處理。
係統警報瞬間響起。
屏幕上紅光閃動,提示“維度協議衝突”。量子態崩潰,主機溫度飆升。他的太陽穴突突跳動,像是有電流在顱骨內來回穿刺。他咬牙撐住,拔出鋼筆中斷連接。
第一次融合失敗。
林小滿聽到動靜抬頭看了他一眼。她正坐在左側實驗台前,手指按在能源艙的感應區上。透明外殼下的晶格微微發亮,但頻率不穩,忽明忽暗。
“你又試了?”她問。
“必須加快進度。”陳默抹了把額頭的汗,“現在每慢一步,就可能錯過下一個信號窗口。”
她說:“我這邊也卡住了。血脈輸出和晶格共振對不上節奏,稍微加壓就會觸發保護機製。”
陳默走過去看她的數據麵板。圖表顯示能量曲線多次在峰值處斷裂,像是被硬生生切斷。問題不在設備,而在人。
“你需要穩定狀態。”他說,“情緒波動會影響輸出純度。”
“我知道。”她摘下眼鏡,放在桌角,“我已經調整呼吸節奏了,但總覺得……差一點什麼。”
陳默沉默幾秒,調出星軌存儲的一段頻率參數。這是從星際信號裡提取出來的螺旋路徑模型,能引導能量自然流動。
“試試這個。”他把數據傳給她,“把它當成心跳節奏來跟。”
林小滿重新戴上眼鏡,打開調試界麵。她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手指再次貼上感應區。新的頻率加載進係統,晶格光芒緩緩變化,由閃爍轉為持續脈動。
三分鐘後,輸出曲線趨於平穩。
“成了。”她睜開眼,聲音有點抖,“這次沒有斷。”
陳默點頭。“繼續跑十分鐘,確認穩定性。”
她沒說話,隻是輕輕捏了下手腕,那是她習慣性的動作,表示專注開始了。
另一邊,李維趴在終端前,鍵盤敲得極快。他的屏幕分成多個窗口,全是加密分析工具的日誌記錄。中間最大的一塊區域,運行著一個剛命名的程序——“熵鑰引擎”。
“你們那邊怎麼樣?”他頭也不抬地問。
“初步穩定。”陳默回到自己的位置,“你呢?”
“還在搭框架。”李維的手指停頓了一下,“那個0.03秒的延遲是突破口。對方係統會根據我們的行為做反應,說明它依賴預測模型。”
“所以你要騙過它?”
“不是騙。”李維嘴角揚起,“是裝。裝成我們放棄了,裝成我們不夠格。等它放鬆警惕,我們再偷偷摸進去。”
陳默盯著他屏幕上的代碼流。“風險不小。一旦被識彆為異常行為,整個通道可能會永久封鎖。”
“那就讓它覺得我們很正常。”李維調出一段日誌,“你看,每次我們暴力破解,它都會提前半秒加固防線。但如果我們在失敗後立刻停止,它的防禦等級會回落到基準線以下。”
“你是說,退一步,反而有機會進兩步?”
“對。”李維點了根筆芯,在桌上畫了個折線圖,“先模擬失敗,再埋探針。隻要抓到一次密鑰刷新的軌跡,就能逆向出生成規則。”
陳默沒再說話。他重新插入鋼筆,啟動低功耗模式。這一次,他不再強行融合符文與量子電路,而是采用分時複用策略——魔法演算和量子模擬交替進行,避免雙重負荷疊加。
係統運行平穩了些。
符文陣列以毫秒級速度切換激活狀態,像呼吸一樣規律。數據處理效率雖然沒翻倍,但至少不再崩潰。
他開始調整拓撲結構,參考星際信號中的螺旋路徑,把符文排列改成環形嵌套。一圈接一圈,層層遞進。
第三次嘗試。
連接建立,信息流緩慢注入。量子核心開始響應,運算速度逐步提升。屏幕上的負載曲線緩慢爬升,但沒有突破紅線。
成功了?
還沒完。
突然,晶格震動加劇。林小滿猛地睜眼,手離開感應區。能源艙發出尖銳鳴叫,內部光流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