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聽見我嗎?”
聲音還在回蕩,像一根繃到極限的弦,懸在冰窟的空氣裡。陳默沒有回應,他的右手已經抬起,掌心貼住林小滿的後頸。她的體溫在下降,指尖微微抽搐,血從纏著布條的右手指縫中滲出,滴落在冰麵時發出輕微的“嗒”聲。
星軌在意識中啟動,數據流如潮水般衝刷過神經末梢。陳默立刻察覺異常——林小滿的腦電波頻率正以0.7秒為周期發生震蕩,每一次波動都與外界某種信號精準同步。他猛地轉頭看向李維。
“全城掃描。”
李維左手在終端上敲擊,機械義眼紅光閃爍。屏幕瞬間彈出數百個紅點,遍布城市地圖,每一個都標記著“意識中斷:持續0.3秒以上”。數據刷新速度極快,三秒內新增兩千三百餘例。
“不是偶然。”李維聲音低沉,“所有失神案例集中在最近十秒內發作,頻率鎖定在42.8赫茲……和她現在的腦波一致。”
陳默眼神一沉。他迅速抽出鋼筆,筆尖劃過左手掌心,鮮血滴落在林小滿項鏈殘骸上。一道微弱金光閃過,血脈連接被強製切斷。林小滿身體一顫,呼吸急促了幾分,但腦波震蕩幅度開始回落。
“她在被動發射。”陳默低聲說,“有人利用她的能量殘留,把她的意識當成天線,向全城廣播某種信號。”
話音未落,地麵輕震。冰壁表麵浮現出細密裂紋,裂縫中透出淡藍色光暈。那不是照明光源,而是空間本身在扭曲。陳默抬頭,看見頭頂虛空緩緩浮現一圈環形波紋,如同水麵被無形之手攪動。
星軌建模啟動,三維投影在視野中展開。波紋結構被解析出來——黎曼流形嵌套,拓撲維度高於四維,正在以林小滿為中心進行定向輻射。
“這不是攻擊。”陳默咬牙,“是剝離。它在抽取人的意識片段,不是摧毀,是分離。”
李維調出頻譜對比圖,眉頭緊鎖:“剝離波每擴散一次,結構就複雜一分。第一次是單頻段,第三次已經分裂成七重諧波,魔法符文和物理方程混編成鏈……這東西在進化。”
“那就彆讓它再進。”陳默將鋼筆插入地麵裂縫,注入星軌指令。
金色符文自筆尖蔓延而出,在空中交織成陣。這不是普通防禦陣列,而是基於高維流形重構的動態屏障,能隨外部頻率變化實時調整響應模式。林小滿靠在冰壁上,嘴唇發白,卻仍抬起左手,指尖輕輕觸碰符文邊緣。
一絲微弱能量從中溢出,融入陣法核心。
“你還能撐?”陳默問。
她沒說話,隻是點頭。那一絲血脈之力雖弱,卻讓整個防護場穩定性提升了17。三人被包裹其中,外界的波動被隔絕在外。
可城市的警報仍在響起。
監控畫麵不斷跳轉:地鐵車廂內乘客集體僵直;醫院手術室醫生突然停手;學校課堂上百名學生同時抬頭望向窗外,眼神空洞。每一次失神持續不到一秒,但間隔越來越短。
“它在適應。”李維盯著數據分析,“我們的屏障阻截了第一波,但它立刻重組,第二波改用量子糾纏態傳播,繞開了經典魔法防禦邏輯。”
陳默閉眼,星軌全速運轉。他在尋找剝離波的數學原點——任何高維結構都有一個初始奇點,隻要定位成功,就能反向推演其生成機製。
三分鐘後,坐標鎖定。
不在地下,而在高空。平流層某處,存在一個直徑不足一厘米的微型黑洞,正穩定懸浮。它的吸積盤呈現出詭異形態:外圈是標準廣義相對論公式推導出的時空曲率軌跡,內圈卻是古老的魔法符文序列,兩者交替旋轉,形成共振效應。
“有人造了個混合體。”陳默睜開眼,“用物理法則做骨架,魔法能量做燃料,製造了一個能吞噬意識的引力源。”
“誰乾的?”李維問。
“不重要。”陳默拔起鋼筆,重新注入反向頻率,“重要的是,它現在連著她。”
他指向林小滿。她的瞳孔正在輕微震顫,像是有看不見的東西在拉扯她的意識。
陳默蹲下身,將手掌覆在她額頭上。星軌釋放出一段隔離代碼,將她的意識錨定在當前時間軸。與此同時,他調動全部生物電能,通過鋼筆具象化出“共振抑製器”。
一道螺旋狀光束自筆尖射出,穿透層層空間,直擊微型黑洞邊緣。時空曲率瞬間扭曲,黑洞的旋轉節奏出現短暫紊亂。
就在那一刹那,李維捕捉到了內部信息流。
“有信號!”他迅速解碼,“來自黑洞核心,編碼方式類似克萊因瓶拓撲……等等,這不是數據包,是音頻流!”
聲音響起時,整個冰窟仿佛凝固了。
那是一個成年男子的聲音,帶著金屬般的回響,卻又透著無法掩飾的疲憊:
“不要信任共鳴源……它在吞噬時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