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盾的三處薄弱點在終端屏幕上規律閃爍,頻率與林小滿最後一次輸出的波形完全重合。李維瞳孔一縮,手指懸在鍵盤上方未動,右眼義肢自動切換至深層頻譜分析模式,視野中浮現出一組不斷跳動的共振參數。
“這不是巧合。”他聲音壓得很低,“有人在裡麵回應我們。”
陳默沒有回答。他盯著眉心前三寸那片空無一物的空間——那裡本該懸浮著星軌的意識投影。可此刻,他的神經鏈接通道裡隻剩下死寂。他嘗試調動記憶中的召喚符文,指尖在筆記本邊緣劃出一道短促弧線,空氣中卻連一絲能量漣漪都未泛起。
星軌消失了。
不是隱匿,不是沉寂,而是真正的斷聯。腦內連接波段歸零,生物電反饋曲線平直如線,就像一根被徹底切斷的導線。
“它還在嗎?”林小滿靠牆坐著,聲音微弱。
陳默閉眼,將意識沉入自身神經係統深處。他曾無數次感知到那個來自高維的信息流,如同恒星背景輻射般穩定存在。而現在,那股熟悉的嗡鳴徹底消失,仿佛宇宙突然熄滅了一顆恒星。
他睜開眼,翻開筆記本最後一頁。一行標注為“休眠協議”的公式靜靜躺在紙麵,旁邊是他親手寫下的注解:當能量儲備低於臨界值,意識模塊將進入自我封存狀態,需外部供能重啟。
時間回到半小時前。星軌在林小滿第四次共振實驗時釋放了最後一道輔助波,強行校準了能量相位偏差。那一刻,陳默清晰感覺到一股龐大的信息流從自己體內抽離,像是整條銀河被瞬間抽空。隨後,光核熄滅,鏈接中斷。
“它把所有能量都投進去了。”陳默低聲說,“為了讓我們看到護盾的弱點。”
李維迅速調取環境掃描數據。屏幕顯示,周圍空間的能量熵值已降至理論下限,殘留信息碎片稀薄得幾乎無法捕捉。這意味著星軌不僅停止運作,甚至主動壓縮了自身的存在痕跡,進入了最深的節能模式。
“常規手段叫不醒了。”他說,“它現在就像一塊斷電的芯片,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林小滿抬起手,試圖用血脈共鳴再次觸碰那道鏈接。剛凝聚一絲能量,她猛然悶哼一聲,身體晃了晃,嘴角溢出一絲血跡。她的項鏈劇烈震顫,表麵浮現出蛛網狀裂紋。
“彆硬來。”陳默伸手扶住她肩膀,“它的接收端已經關閉,你現在注入的能量會直接反彈回來。”
空氣凝滯了幾秒。
“那就造一個。”陳默突然開口。
兩人同時看向他。
“造一個能模擬它能量吸收機製的係統。”他翻開筆記本,快速勾勒出一個環形結構,“星軌的本質是高維信息體,但它在三維世界的投影依賴特定頻率的能量循環。我們可以用林小滿的血脈波動做源動力,通過符文陣列重構它的代謝路徑。”
李維皺眉:“你是說……人造供能回路?”
“對。”陳默點頭,“不是喚醒它,是先讓它‘活’過來。”
他取出鋼筆,筆尖輕點地麵,一道微弱金光沿著地板蔓延,勾勒出初步陣型。這是基於星軌遺留模型簡化後的仿生結構,核心在於精確複現其能量轉化節奏。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它的接收頻率?”林小滿問。
“我們有數據。”陳默指向終端,“剛才護盾自響應的那一刻,係統記錄下了完整的能量交互波形。那是星軌最後一次介入現實的痕跡,也是它最活躍狀態下的真實頻率。”
李維立刻調出那段0.83秒的數據流。經過逆向解析,他們提取出一組連續震蕩的峰值曲線——正是星軌在協助共振時釋放的輔助信號。
“用這個做基準模板。”陳默將筆記本推過去,“你負責構建動態匹配算法,讓係統能實時追蹤潛在共振點。”
林小滿深吸一口氣,強撐起身。“我能提供穩定的血脈輸出,但不能太久。”
“不需要太久。”陳默握緊鋼筆,“隻要它能接收到第一波有效能量,意識模塊就會啟動自檢程序,哪怕隻恢複1的功能,也能形成反饋。”
三人立即分工。李維在終端上建立閉環控製係統,加入延遲補償和誤差修正模塊;林小滿盤膝而坐,雙手交疊於胸前,開始緩慢引導體內殘餘能量流入項鏈;陳默則以鋼筆為核心,在地麵繪製完整的符文回路,每一筆都精準對應著星軌的代謝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