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的義眼在終端黑屏前捕捉到最後一幀波形。那道偏移0.003赫茲的諧波並未增強,反而像退潮般緩緩回落,最終融入背景噪聲中。
“不是追蹤信號。”他鬆開鍵盤邊緣的手指,“是殘響。”
陳默抬起鋼筆,筆尖懸在符文陣上方三厘米處,沒有落下。他的呼吸節奏未變,但瞳孔收縮了一瞬——這說明星軌的緩存模塊正在後台調取數據。幾秒後,一段壓縮信息流被釋放出來,投影在筆記本空白頁上:林小滿血脈能量在高強度共振後的衰減曲線,疊加此前封存的調頻參數,形成一組新的補償模型。
“把項鏈放進去。”陳默說。
林小滿沒說話,隻是解下頸間的鏈墜,輕輕按入陣心凹槽。金屬與符文接觸的刹那,整套循環係統輕微震顫了一下,像是卡住的齒輪終於咬合。她能感覺到體內殘留的能量正以另一種方式流動,不再是向外釋放,而是被牽引著進入一個閉環通道。
李維迅速切換分析模式。屏幕上,原本漂移的基頻開始收斂,誤差值從0.003hz逐步下降,0.002、0.001,最後穩定在±0.0005以內。
“穩了。”他說。
陳默這才落筆。金光順著符文回路蔓延,如同電流點亮電路板。能量循環係統進入自主運行狀態,不再依賴外部頻繁校準。鋼筆收回袖中,他閉眼感知了一瞬——那熟悉的嗡鳴感重新出現在意識深處,微弱,但持續。
星軌尚未完全蘇醒,但它已能接收能量輸入。
“下一步。”陳默睜開眼,“建立意識錨定。”
他翻開筆記本另一頁,用鋼筆繪製新的符文結構。這不是用於增幅或防禦,而是一種神經耦合裝置,專門對接星軌的量子糾纏通道。每一筆都極精準,間隔、弧度、轉折角度皆有計算依據。畫完最後一劃,他將左手覆於陣麵中央,精神力緩緩注入。
符文亮起,呈淡藍色光暈擴散。
與此同時,林小滿察覺到項鏈微微發熱。她低頭看去,裂紋邊緣泛起一層極薄的銀光,像是某種修複機製被激活。她立刻明白過來:“它在反饋?”
“雙向通路初步打通。”陳默聲音低沉,“現在需要一次同步喚醒。”
李維立即啟動機械鍵盤的低頻脈衝模塊。輕微震動從設備傳導至地麵,整個符文陣隨之產生共振。這不是攻擊性頻率,而是模擬宇宙背景輻射的原始波動——星軌最初與陳默建立連接時所依賴的環境信號。
三方協作再次展開。
林小滿閉目,集中意念引導血脈能量輸出,強度控製在最低閾值;李維維持電磁激勵,確保外部擾動最小化;陳默則通過意識錨定符,主動向星軌發出召喚信號。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空氣中的能量場逐漸變得稠密,卻又異常平穩。沒有爆裂,沒有震蕩,隻有持續不斷的能量流轉,在三人之間、在陣列之中、在現實與高維縫隙之間形成閉環。
突然,陳默的太陽穴跳動了一下。
一道信息直接投射進腦海。
【能量接收效率98.7,循環結構穩定。】
聲音帶著宇宙背景輻射特有的低頻嗡鳴,斷續,卻完整。
“它說話了!”李維盯著屏幕上的實時記錄,語氣罕見地帶上一絲波動。
陳默沒有回應,而是立刻追問:“當前算力恢複程度?能否執行基礎掃描任務?”
短暫沉默。
隨後,第二條信息浮現:
【核心模塊重啟中……可進行一級情報檢索,響應延遲約4.3秒。】
“夠了。”陳默睜眼,“掃描當前空間內所有隱藏能量節點,優先標注共振頻率與周期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