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尖還懸在半空,陳默的手指一緊。
林小滿剛才那句話像一根針紮進神經——能量殘片裡的異常波動,不是矩陣自毀程序的餘波,也不是周振海的技術殘留。它更像是一種標記,一種被刻意嵌入的信號指紋,帶著某種規律性的回響。
“準備防禦。”他聲音壓得很低,卻像鐵軌撞擊般清晰。
林小滿立刻收回探測意識,雙手覆上項鏈。李維沒再說話,機械鍵盤直接貼地展開,義眼切換至深層頻譜追蹤模式。三人的動作沒有一絲遲疑,前一秒還在評估戰果,下一秒已轉入警戒狀態。
星軌的數據流在陳默腦中疾馳而過,將那段異常波動拆解成千層結構。0.3秒後,預警浮現:周期性脈衝即將啟動,間隔18秒,首波強度為基準值的82,後續逐輪遞增。
“不是試探。”李維盯著屏幕,“是壓製。”
話音未落,第一道衝擊波撞上屏障。
淡紫色光膜劇烈震顫,表麵泛起漣漪般的褶皺。符陣邊緣的晶體同時亮起,自動調取儲備能量進行補強。但震蕩並未消散,而是沿著屏障曲麵傳導,在東南象限第三節點處形成微小相位偏移。
“要塌了。”林小滿脫口而出。
陳默抬手,鋼筆點向增幅器接口。生物電能順著導體湧入主控符陣,星軌同步啟動動態調頻算法。每0.3秒,屏障共振頻率就被微調一次,錯開脈衝的峰值頻率。這不像戰鬥,更像在刀刃上行走,每一次校正都必須精準到毫秒。
第二波衝擊接踵而至,強度升至91。
屏障外層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能量撕裂紋,像是玻璃上的細裂。林小滿咬住下唇,血脈共鳴器全功率開啟,一股溫潤卻堅韌的能量流注入薄弱區域。她的手指微微發抖,但輸出頻率始終穩定。
“熱力圖出來了。”李維報數,“三處超載點:東南三號、西北七號、正下方接地環。其中東南三號應力已達臨界值的96.7。”
“分流。”陳默說,“外層吸收衝擊,內層蓄能緩衝。你來建模,我來執行。”
李維指尖翻飛,鍵盤敲擊聲密集如雨。幾秒後,一套三級負載分流協議生成完畢,通過地麵符陣接入主係統。林小滿立即配合,以血脈能量為調節閥,控製內外兩層屏障間的能量流轉速度。原本瀕臨崩潰的東南節點壓力驟降,裂紋停止蔓延。
第三波衝擊到來時,屏障已切換至雙層結構模式。
衝擊波被外層吸收大半,剩餘部分被內層緩慢消化。雖然仍有震蕩傳遞,但核心符陣穩如磐石。
“扛住了。”李維喘了口氣,右眼琥珀色微閃,“負荷下降41。”
陳默沒回應。他的額頭滲出冷汗,虎口處的金色紋路持續發燙,那是星軌與神經深度連接的代價。他能感覺到體內能量在快速流失,血糖水平被星軌標記為紅色警戒。
林小滿察覺到了。她從隨身包裡取出一支銀灰色膠體管,擰開蓋子遞過去:“高濃度葡萄糖複合液,加了輔酶q10和神經肽。”
陳默接過,一口飲儘。液體滑入喉嚨的瞬間,大腦像是被重新點亮。他閉眼三秒,再睜眼時目光清明。
“還有多少?”他問。
“隻剩兩支。”她說,“這是最後的應急儲備。”
陳默點頭,把空管塞進衣兜。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們撐不了太久。能量晶體庫存因前次戰鬥消耗過大,無法支撐長期防禦;而他的身體極限也正在逼近閾值。
第四波衝擊比預估更強,達到基準值的103。
第五波,112。
每一次衝擊都像重錘砸在神經上。屏障雖未破裂,但整體穩定性持續下滑。星軌提示:當前運行效率維持在84.3,若低於80,係統將自動進入保護性休眠。
“不能再被動挨打。”李維突然開口,“我們必須改變節奏。它每18秒一次,我們可以在第17秒提前釋放擾動波,打亂它的節拍。”
“不行。”陳默搖頭,“這不是程序邏輯,是物理震蕩。擾動波隻會疊加能量,加速崩解。”
“那就切斷供能路徑。”林小滿提議,“如果能找到自毀程序的能量源頭,哪怕隻是短暫乾擾,也能爭取時間。”
“源頭不在這裡。”陳默看著符陣中央的數據流,“它分布在整個矩陣底層,像一張網。切斷一處,其他節點會立刻補位。”
三人沉默。
壓力不隻是來自外部。他們的資源、體力、反應速度都在被一點點磨掉。而敵人,似乎無窮無儘。
第六波衝擊來臨,強度躍升至125。
屏障外層出現短暫凹陷,仿佛被無形巨手按壓。林小滿猛地抬手,血脈能量全力輸出,才勉強撐住結構不變形。她的嘴唇已經失去血色,眼鏡片邊緣浮現出細微裂痕。
第七波,138。
第八波,152。
陳默的筆尖不斷劃動,調整頻率的手指幾乎抽筋。星軌的運算量達到峰值,每一次調頻都要消耗大量生物電能。他能感覺到心跳變得沉重,呼吸節奏被打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九波,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