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鎖指示燈由紅轉綠的瞬間,陳默的手已經落在“光幕1型”原型機外殼上。設備仍帶著充能未滿的溫熱,能量讀數停在67,藍光脈衝斷續閃爍,像一口將熄未熄的呼吸。
林小滿指尖在控製麵板上滑動,調出三號監控通道的實時畫麵。“西南方向三點鐘位置,低空目標接近,速度一百二十公裡每小時,無識彆信號。”她的聲音沒有起伏,但語速比平時快了半拍。
李維的機械鍵盤發出短促的滴聲,他右眼虹膜顏色加深,左手迅速切換內網負載模式。“備用電源已切斷非核心模塊供電,b區配電房、通風係統、貨梯井全部下線。現在可以集中供能。”
陳默點頭,旋開鋼筆筆帽,筆尖輕觸裝置後端接口。一股微弱的電流從指尖竄入體內,隨即被星軌引導反向輸出。他的太陽穴跳了一下,視野邊緣泛起短暫的灰霧——生物電能正在被高速抽取。
“應急協議啟動。”星軌的聲音在他意識中響起,不再是背景輻射般的嗡鳴,而是清晰如指令廣播,“能量轉化效率提升至89.3,持續時間預計兩分十七秒。”
藍光驟然穩定,能量條跳動著攀升:75、82、90……最終定格在94。裝置外殼的散熱孔噴出細密白氣,核心晶片開始發出低頻震顫。
“乾擾場域準備就緒。”林小滿按下鎖定鍵,頻率波形圖瞬間壓縮成一道尖峰,“共振區間匹配完成,覆蓋半徑五十米,延遲低於0.1秒。”
陳默握緊裝置,目光掃過主控台上的六塊監控屏。第四屏突然捕捉到四架小型飛行器突破紅外警戒線的畫麵。它們呈菱形編隊,機身漆黑,無翼設計,底部懸掛著拇指大小的圓柱體。
“爆破載荷。”李維咬牙,“目標是儲能陣列通風口——那裡有魔法陣列的接引節點,一旦被炸毀,整個b區的護盾係統會在十二分鐘內衰減到臨界值以下。”
“傳統防空係統無法鎖定。”林小滿補充,“它們的飛行軌跡不是預設路徑,而是實時動態規避,像是……被外部信號遠程操控。”
陳默盯著屏幕,手指懸在啟動鍵上方。他知道這一按下去,就意味著反擊正式開始——不再是推演,不再是設防,而是第一次真正擊碎敵人的進攻鏈條。
“等它們再靠近十米。”他說。
時間仿佛被拉長。監控畫麵中,無人機群壓低高度,掠過圍牆頂端的感應電網,距離b區外牆隻剩三十米。
“現在!”
他按下按鈕。
一圈淡藍色的能量波以主控室為中心擴散開來,如同水紋般無聲蔓延。前三架無人機剛進入乾擾範圍,機體立刻劇烈抖動,導航燈瘋狂閃爍。第四架試圖拉升規避,但在空中猛然打橫,撞向圍牆。
轟!
一聲悶響,火星四濺。兩架無人機當場爆炸,火光映亮牆角的金屬支架。其餘兩架墜地翻滾,外殼破裂,露出內部燒焦的電路板。
“擊落四架,全部失效。”林小滿快速確認,“乾擾場成功阻斷控製鏈路,所有目標失去同步信號。”
李維緊盯信號追蹤界麵,眉頭忽然皺緊。“不對……他們在嘗試重連。三次,間隔不到兩秒,全是高強度加密跳頻信號,來源不明。”他手指飛快敲擊,“我已經標記了信號殘跡,但對方反應極快,十秒內切斷了所有對外傳輸。”
陳默走到終端前,調出星軌剛剛解析的數據流圖譜。一條細若遊絲的信號軌跡自湘西北方向延伸而出,最終指向太平洋深處某一點。
“馬裡亞納海溝。”他說,“這不是本地行動小組,是遠程指揮中樞在接收戰損報告。”
林小滿戴上絕緣手套,提起采樣箱走向b區外廊。地上散落著無人機殘骸,其中一塊芯片尚未完全熔毀。她用鑷子夾起緩存單元,放入密封袋。
“自毀程序被提前激活。”她回傳數據,“但有一段指令日誌殘留——最後一次接收的命令代碼是‘清除b節點,確認山影參數真實性’。”
“他們還是衝著計劃來的。”李維冷笑,“以為炸了通風口就能逼我們暴露核心數據?太天真了。”
“不。”陳默搖頭,“這不是試探,是確認。他們需要知道我們有沒有真正掌握魔法與科技融合的關鍵路徑。剛才那一擊,等於告訴他們——我們不僅掌握了,還能反擊。”
他轉身走回主控台,取出一張空白圖紙攤開,提筆勾畫“光幕1型”的結構簡圖。線條乾淨利落,每一處接口標注都精確到毫米。
“量產方案立即推進。”他對林小滿說,“七十二小時內,所有關鍵區域必須部署至少三台乾擾裝置,形成交叉覆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