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卷著碎草掠過護林站斑駁的鐵皮屋頂,陳默靠在牆角,左手針管剛拔出,指尖還沾著未擦淨的藥液。他盯著右手中那支鋼筆,筆尖微顫,在空中劃出一道斷續的光痕。
“星軌,調取隧道最後三十秒的數據流。”他的聲音低,但每個字都像釘進水泥地。
光痕瞬間延展成一片半透明的符文陣列,懸浮在屋中央。林小滿盤腿坐在一張折疊桌前,眼鏡滑到鼻梁中段,手指飛快翻動筆記本,嘴裡念著一串頻率數值。她的手腕上纏著一條自製導線,另一端連著桌上一台改裝過的量子緩存儀。
李維趴在工作台邊,機械鍵盤橫在胸前,十指敲擊時發出輕微的金屬摩擦聲。他右眼瞳孔收縮如針尖,左眼卻擴散開一圈暗灰,像是兩種意識在爭奪控製權。
“信號屏蔽網已啟動,加密通道穩定。”他頭也不抬,“但彆指望能撐太久,剛才那波ep反衝燒了三塊主板,備用電源隻剩四十七分鐘。”
陳默沒回應。他的意識正順著星軌構建的信息鏈逆向追溯——那些從隧道監控殘片中提取的波動曲線、屏障銘文的斷裂節點、還有林小滿共鳴時釋放的能量頻譜。
“維度錨定協議的核心不是鎖定空間,是製造共振偏差。”他忽然開口,“他們用魔法符文模擬科技信號,反過來又用科技場乾擾魔法頻率,形成閉環反饋。我們之前走的每一步,都被算進了這個係統裡。”
林小滿停下筆,抬頭:“所以那道屏障不是防禦,是探測器?它在記錄我們的能量特征?”
“不止是記錄。”陳默眼神一沉,“是在學習。就像病毒適應宿主。”
屋內短暫沉默。燈管嗡鳴一聲,閃了兩下。
“那就給它一個學不會的東西。”李維猛地合上鍵盤外殼,“造個反向脈衝發生器,專打它的頻率耦合點。它想靠共振識彆我們?我們就讓它共振到炸。”
陳默盯著空中符文,片刻後點頭:“可以做。但需要三個條件:第一,精準複現基地屏障的編碼結構;第二,找到它的非對稱破缺點;第三,有人能提供持續的能量輸入。”
林小滿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第一項我能補全。我在隧道裡記下的不隻是頻率,還有相位偏移曲線。”她翻開筆記本最後一頁,上麵畫著一組螺旋狀波紋,“這是它在被我乾擾時的應激反應,說明某個頻段存在結構性弱點。”
“第二項交給我。”李維接入主機,調出一段從監控日誌裡剝離的亂碼,“這段數據每次讀取都會變,像是活體程序。但它逃不過量子回溯——隻要我能把它拖進虛擬沙盒,就能逼它暴露原始架構。”
陳默閉眼,星軌開始高速解析。幾秒後,他在空中重新勾勒符文,這次不再是完整陣列,而是由七段獨立回路拚接而成的不規則結構。
“這就是原型框架。”他說,“叫它‘震蕩發生器’。不追求殺傷,隻求乾擾。一旦激活,會在目標係統內部製造虛假共振,讓它的識彆邏輯自我衝突。”
林小滿起身走到他身邊,伸手觸碰那道光痕。指尖剛接觸,體內那股牽引感再度浮現,皮膚下隱隱發熱。
“我能供能。”她說,“就像在隧道裡那樣。我的能量和它兼容。”
陳默看了她一眼:“代價是什麼?”
“暫時性神經震顫,可能伴隨短暫失憶。”她笑了笑,“反正我昨晚也沒睡,趁現在腦子還清楚,趕緊用。”
李維冷笑一聲:“你們兩個真是瘋得配套。一個拿命當電池,一個把腦子借給外星ai。”他頓了頓,敲下回車鍵,“行吧,既然都要玩大的,我就把防火牆改成反擊信道——等它來掃描我們的時候,順便送它一份帶毒的歡迎禮包。”
三人分工落定。
陳默負責符文刻錄與整體校準,鋼筆每一次揮動都在消耗殘餘生物電能。他不得不每隔十分鐘注射一次葡萄糖,手臂內側已布滿細小針孔。
林小滿將導線接入手腕靜脈旁的傳感環,開始緩慢釋放血脈能量。起初隻是指尖發燙,隨後整條手臂泛起淡金色光暈,呼吸也變得綿長而深沉。
李維則在後台搭建動態模擬環境,將從基地帶回的所有異常信號導入虛擬戰場,測試不同頻率組合的乾擾效果。屏幕上不斷跳出錯誤提示,但他一次次調整參數,直到某次,整個係統突然安靜下來。
“找到了。”他低聲說,“13.7赫茲,疊加二次諧波0.618倍率。在這個區間,它的防禦響應延遲增加了0.4秒——足夠我們打出第一擊。”
陳默立即修改符文結構,將新參數嵌入第三與第五回路之間。林小滿同步引導能量注入,光暈順著導線流入緩存儀,再轉化為可控脈衝送入核心模塊。
第一次通能測試開始。
裝置外殼輕微震動,中央指示燈由灰轉紅,隨即劇烈閃爍。三秒後,一股焦糊味彌漫開來,接口處冒出黑煙。
“過載!”李維一把切斷電源,“能量輸入太快,回路承受不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