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屏幕上的綠色進度條突然跳動了一下。
李維的手指停在鍵盤上方,虹膜左眼的灰藍色加深。他調出後台日誌,對比兩小時前的數據流模式。總部外周的無人機巡檢路徑變了,原本每七分鐘一圈的固定路線,現在縮短到兩分鐘一次,且軌跡不規則。地下三層的能量節點讀數也在三分鐘前刷新,低頻波動被替換成高頻加密信號。
“他們察覺了。”他說。
林小滿立刻切換共鳴裝置的反向偵測程序。信標脈衝的模擬傳輸記錄裡,有一段殘餘波形在返回路徑上被截斷。對方不僅捕捉到了信號,還嘗試解析協議結構。她快速輸入一串參數,準備重置觸發頻率。
“不能換。”陳默站在指揮台前,鋼筆已經擰開,筆尖對準投影接口。星軌正在回溯最後一次數據上傳的全過程。屏幕上浮現出一條微弱的反向數據流,出現在計劃定案後的第二十七分鐘,持續時間不到0.4秒。是總部ai自動響應的痕跡。
“他們沒掌握全部信息。”陳默說,“隻是發現了異常波動。”
林小滿抬頭,“可巡邏頻率提升了三倍,供電節點也加密了。”
“說明他們在防。”陳默合上鋼筆,“不是針對我們某一步,而是全麵升級戒備。這代表他們不確定威脅來源,隻能加強整體防禦。”
李維調出星軌推演界麵。如果按原定時間行動,遭遇伏擊的概率是89.6。提前十二小時,裝備校準完成度隻有73,守護者喚醒程序尚未完全同步,內應響應窗口壓縮到不足八秒。
“沒有完美時機。”陳默說,“但我們可以搶節奏。”p模塊需要重新校準時鐘,確保乾擾脈衝與突入時間精確匹配。電離層出現擾動,衛星信號延遲0.8秒。林小滿將手貼在共鳴裝置表麵,注入血脈能量。頻率偏差從0.7秒降到0.05秒,她的額角滲出汗珠,呼吸變得急促,但手指沒有離開控製麵板。
李維切換至備用鏈路。海底光纜的殘餘帶寬被重新激活,繞開主乾網絡的擁堵節點。守護者的遠程喚醒程序重新連接,監控畫麵跳出“就緒”標識。他檢查了一遍乾擾封包的封裝狀態,確認無誤後關閉調試窗口。
“倒計時縮短十二小時。”陳默說,“現在開始最後校驗。”
林小滿把新的觸發頻率寫入信標協議。雙頻鎖定模式保留,但增加了動態跳頻機製,避免被再次截獲。她測試了三次模擬傳輸,最後一次成功穿透加密屏障,抵達預設接收點。
p預埋程序。乾擾範圍擴大到總部外圍十公裡,覆蓋所有對外通訊基站和衛星中繼端口。一旦啟動,內部網絡仍能運行,但無法向外傳遞任何信息。他設置了自動觸發條件——隻要能源核心出現斷電跡象,乾擾立即生效。
“他們會知道有人來了。”李維說,“但他們傳不出去。”
陳默點頭。他取出ΨΔΩ符文陣列紙,放入震蕩裝置核心。星軌提示能量耦合度達到91,符文與科技模塊的共振效率處於最佳區間。他檢查了守護者的潛入路線,確認混亂製造程序已加載完畢。
“東側通道還是最優路徑。”他說,“他們加強了正麵防禦,反而會讓側麵更空虛。”
林小滿問:“如果內應沒能及時響應呢?”
“那就靠強攻。”陳默說,“斷電瞬間,屏障失效四十七秒。足夠我們突破。”
“前提是你們能活著進去。”李維看著監控畫麵,“巡邏密度太高,哪怕走廢棄通道,也可能觸發地磁感應器。”
“我會帶守護者提前清理路徑。”陳默說,“你們的任務不變。林小滿維持信標頻率,李維負責切斷通訊。隻要係統癱瘓,我們就還有機會。”
林小滿盯著終端屏幕。她的手指輕輕摩挲文化衫上的π符號。上次物理競賽決賽題她解出來了,是因為題目有明確條件和邊界。而現在,他們麵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對手,規則隨時會被改寫。
但她知道,這不是比賽。
這是唯一的機會。
她把共鳴裝置的輸出功率調到極限,加入了一段隱藏協議。斷電瞬間會釋放微量血脈能量,激活被壓製的意識。雖然隻有幾秒,但足夠讓那些被困的人做出選擇。
“這個頻率不會觸發警報。”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