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歸零,第一輪挑戰題上傳完成。
屏幕上的注冊人數開始跳動,從個位數到百位,再到三位數。李維的手指在鍵盤邊緣輕輕敲擊,像是在等待什麼。林小滿摘下眼鏡,用衣角擦了擦鏡片,又迅速戴上,目光掃過後台解題進度條。陳默站在主控台前,沒有動,也沒有說話。
他盯著那行“啟明工程_第一期”的文件夾名看了兩秒,然後調出星軌界麵。
“係統記錄顯示,過去七十二小時,共有三百二十七人提交初步解法。”李維開口,“其中三十九人接近核心模型邊界,但還沒人觸發認證程序。”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那種結構。”林小滿說,“尤其是隱藏在拓撲題裡的符文演化規律。”
陳默沒回應。他的手指劃過虛擬麵板,打開一段加密日誌——是暗鴉組織最後撤離時的通訊殘影。星軌正在回放這些數據,以毫秒為單位拆解每一次信號跳躍的路徑。
“他們撤退得太整齊。”他說,“基地被端掉,首腦被捕,所有公開節點都斷了聯係。可我們沒找到資金轉移的終點,也沒發現備用服務器的位置。”
林小滿停下筆。她知道陳默的意思。
贏了一場仗,不代表戰爭結束。
“你懷疑還有分支?”她問。
“我不懷疑。”陳默聲音低了些,“我確定有。隻是現在藏起來了。”
李維摘下耳機,放在終端旁邊。“如果是殘餘勢力,大概率會盯上‘啟明工程’。這種開放式平台,最容易混進偽裝者。他們不需要破解技術,隻要拿到原始數據,就能反向推演能量模型。”
“不止是他們。”林小滿忽然說,“一旦有人做出成果,媒體曝光,資本就會聞風而動。到時候不隻是敵人想拿走東西,連合作方也可能私自複製設備。”
她說的是醫療試點項目。那台運行在雲南山區的機器,已經救了三個孩子。消息傳出來後,地方醫院打來電話的頻率明顯增加。
“技術擴散不可控。”陳默點頭,“我們現在做的每一步,都在打開一扇門。問題是,誰能在門打開的時候守住門檻?”
實驗室安靜下來。設備運轉的聲音變得清晰,像某種低頻脈搏。
李維重新戴上耳機,調出監控模塊。“我可以加一道隱形探針,埋在挑戰題的數據流裡。任何異常訪問行為,比如高頻調取底層參數、嘗試逆向建模,都會被標記。”
“還要分類。”林小滿翻開記錄本,“我把風險分成三類。一類是技術濫用,比如民間私自組裝生命維持係統;二類是組織滲透,像境外機構偽裝成科研團隊接入平台;三類是內部泄密,萬一參與者把題目交給外部人員代解呢?”
“那就設三級預警。”陳默說著,在屏幕上畫出框架,“一級響應自動封鎖賬號,二級啟動追蹤定位,三級直接通知安全部門介入。”
李維立刻動手改寫協議。他的鍵盤發出輕微震動,機械軸體在每一次敲擊時產生微弱電磁脈衝,這是他改裝過的防禦機製之一——一旦有人試圖物理竊取主機信息,整個係統會在瞬間釋放乾擾波。
“我已經把加密層級提升到6。”他說,“現在就算有人拿到硬盤,也得花三個月以上破解。而且每次失敗,數據都會自毀一部分。”
“還不夠。”陳默調出全國報名者的地理分布圖,“我們要假設最壞情況:有人已經掌握了部分魔法原理,並且正在悄悄測試。”
林小滿抬頭:“你是說,可能已經有未登記的魔法裝置在運行?”
“不是可能。”陳默指著一張熱力圖,“你看這裡,湖南西部和廣西交界處,過去四十八小時出現三次短時高能波動,持續時間不到0.7秒,強度卻接近我們早期原型機的輸出水平。這不是自然現象,也不是電網故障。”
李維放大信號源坐標。“沒有注冊ip,也沒有合法用電記錄。像是臨時搭建的野戰電源配合某種儲能裝置。”
“能遠程分析嗎?”
“可以,但我需要投放一個虛擬誘餌。”李維手指停頓,“我設計一段假數據流,偽裝成‘啟明工程’的技術文檔泄露版,看有沒有人主動下載或轉發。”
“小心點。”林小滿提醒,“彆讓真正的學生誤觸陷阱。”
“不會。”李維嘴角微揚,“我會加上識彆碼,隻有具備特定知識背景的人才能打開。普通人點了也隻是看到亂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