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台的震動停了。
陳默的手指還懸在鋼筆上方,指尖能感覺到金屬外殼殘留的溫熱。那不是高溫,也不是電流,而是一種持續性的能量回響,像心跳之後的餘震。他沒動,也沒說話,隻是盯著投影屏上剛剛定格的數據波形。
林小滿從終端前抬起頭,手指離開鍵盤,轉身看向主控台。她的防護服樣品還在隔壁實驗室運行耐久測試,但此刻她顧不上那些。剛才那一瞬間的共振,和三天前的信號同步太像了,像同一個源頭發出的第二次敲擊。
李維靠在椅背上,虹膜顏色還未完全恢複。左眼灰藍,右眼琥珀,數據流仍在神經係統裡緩慢退去。他低聲說:“不是誤判。”
陳默終於抬手,將鋼筆收回衣袋。動作很輕,像是怕驚擾什麼。他走到控製台中央,調出地球軌道模型。十二個紅點在赤道上空均勻分布,是預先設定的基站坐標。這些位置經過星軌演算,避開所有已知衛星軌道,隱藏在民用監測盲區。
“誘餌計劃繼續。”他說,“但我們現在要做的,不隻是藏起來。”
林小滿走過來,站到他旁邊。她沒戴眼鏡,視線直接落在投影上。“你是說,護盾?”
“不是設想了。”陳默按下確認鍵,啟動一級建造協議,“是現在就要建。”
李維站起身,走到另一側操作台。他打開量子糾纏網絡接口,開始校準十二個基站的初始參數。係統自檢流程啟動,每一條鏈路都顯示“待激活”。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真正的防禦體係第一次從理論進入執行階段。
“先試局部覆蓋。”林小滿說,“選三個基站做閉環測試,驗證能量傳輸穩定性。”
陳默點頭。他在控製麵板上圈出三號、七號、十一號節點。這三個位置分彆位於太平洋中部、非洲西岸和印度洋上空,形成一個等邊三角結構,最適合初期能量場構建。
“啟動魔法引擎供能。”他下令。
地下三層的能量核心開始運轉。反物質反應艙釋放出微量高能粒子,通過符文陣列轉化為可控魔法流。這股能量順著地下光纜網絡,向三個遠程基站傳輸。
三分鐘後,主屏顯示第一組反饋數據。
電壓正常,頻率穩定,符文陣列激活成功。
陳默正要繼續推進,突然,三號基站的讀數跳了一下。電流峰值飆升至額定值的兩倍,緊接著,係統報出“相位偏移”警告。
“出問題了。”林小滿立刻調出傳輸路徑圖。魔法能量在穿越大氣層時發生輕微扭曲,導致抵達現實維度的時間出現微小錯位。這種偏差在單點測試中可以忽略,但在多節點協同時會被放大。
“能量不同步。”李維看著虛擬沙盤上的波動曲線,“三號節點比其他兩個慢了0.4毫秒,護盾場根本合不攏。”
陳默盯著數據流,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星軌在他意識中快速推演,三千種符文排列方式在極短時間內被篩選。他需要一種能讓魔法流自動調節節奏的結構,而不是依賴外部校準。
“用自然頻率做錨點。”林小滿突然說。
兩人同時看向她。
“地球磁場有固有震蕩頻率。”她走向白板,拿起筆畫出一組波形,“如果我們把符文陣列的共振基頻設為地磁脈動的標準值,魔法能量就會自動對齊,就像水流順著河床走。”
李維立即接入地磁監測數據庫,提取過去二十四小時的原始波動數據。他將這些數值導入模擬係統,重新設定三號基站的接收參數。
陳默取出鋼筆,在空中劃出新的符文。這一次的結構不再是平麵陣列,而是螺旋嵌套式,模仿地核自轉的軌跡。光芒落下,落入控製係統深處。
“重新啟動供能。”
能量再次傳輸。
這一次,三號基站的電壓曲線平穩上升,沒有出現過載。三組數據在沙盤上逐漸彙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環形場。
主屏跳出提示:【初級護盾場構建成功,覆蓋半徑八百公裡,持續時間預估四小時。】
林小滿鬆了口氣。她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屏幕上的光圈像一層薄霧,緩緩包裹住投影中的大陸一角。
“它在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