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求援劍指天聽_宋神宗的新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11章 求援劍指天聽

第111章 求援劍指天聽(1 / 1)

送走王安石和元絳後,書房內隻剩下富弼一人。炭火偶爾劈啪作響,映照著他深邃難測的眼眸。

幕僚從屏風後轉出,低聲問道:“富公,如此將王介甫推向風口浪尖,是否……過於險峻?若他行事太過,激起大變,恐難以收拾。”

富弼緩緩坐回椅中,嘴角浮現出一絲老謀深算的淡然笑意。

“險峻?或許吧。但欲成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法。”他慢條斯理地分析道,

“王安石,乃璞玉,亦是烈馬。其才足以破局,其性亦足以惹禍。若束之於槽櫪,則其才儘廢;若縱之於曠野,則恐驚擾四方。”

“老夫此舉,乃是為其套上轅軛,驅之於正途。總攬兩路荒田,名正言順,使其精力有處發泄,其鋒芒有所指向。此為一利。”

“其二,”富弼目光微冷,“河北積弊,非止一日。各路豪強、舊吏,盤根錯節,牽涉甚廣。若由老夫親自出手整頓,難免投鼠忌器,阻力重重。

如今有介甫這柄‘神兵利器’在前,披荊斬棘,觸動利益,那些怨懟與反擊,自然先衝著他去。老夫與元絳,便可居於幕後,穩坐釣魚台,一麵消化其成果,一麵從容斡旋,安撫各方。”

“其三,”他端起已然微涼的茶,輕呷一口,“陛下銳意進取,看重介甫之才。老夫若壓製介甫,必遭聖疑。

如今大力提拔,委以重任,正可向陛下表明,老夫襟懷坦蕩,一心為公,支持變法。

即便日後介甫行事真有差池,陛下也當知,老夫已儘所能,予以機會與平台,過錯不在老夫,而在其自身操切。”

幕僚恍然大悟:“富公深謀遠慮,下官拜服。隻是……若王介甫真能將兩路荒田清查得妥妥當當,功勳卓著,又當如何?”

富弼淡然一笑,那笑容裡透著洞悉世事的蒼涼與掌控全局的自信:

“若真能如此,乃是朝廷之福,河北百姓之幸。老夫樂見其成,屆時自當上表,為其請功。然——”

他話鋒一轉,語氣幽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以介甫之性格,行事豈能儘如人意?其功愈大,其謗愈烈。

屆時,是非功過,自有朝廷公論,陛下聖裁。老夫隻需秉持公心,調和鼎鼐即可。”

他不再多言,目光重新落回地圖上,仿佛已看到王安石在河北大地上掀起的那場即將到來的風暴,以及風暴過後,需要由他來收拾和重建的河山。

這是一盤大棋,而王安石,是他棋盤上最重要,也最需要精心掌控的一枚棋子。用的好,可滌蕩汙濁;用不好,則可能滿盤皆輸。

窗外,北風更緊了,預示著這個冬天,以及接下來的熙寧年代,都注定不會平靜。

富弼的老辣,在於他從不輕易下注,而是善於引導局勢,讓水流按照他設定的河道奔湧,無論最終是灌溉良田,還是衝毀堤壩,他都能居於岸上,進退有據。

熙寧元年十一月的寒風,裹挾著黃河水汽的腥味,撲打在滄州至大名府的官道上。

王安石坐在顛簸的馬車內,手中緊握著那份剛剛由安撫使富弼簽發的、任命他為“提舉河北東西路荒田公事”的牒文。

紙張冰涼,但他的掌心卻微微發熱。這不是簡單的升遷,這是一張通往更廣闊戰場的通行證,也是一副沉重無比的枷鎖。

他閉上眼,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喜悅,而是滄州兩月來所見的重重壁壘:胥吏油滑的嘴臉、豪強綿裡藏針的威脅、流民絕望的眼神,以及那深不見底的官僚泥潭。

獨木難支這四個字,從未如此清晰地烙在他的心頭。富弼老辣,將此重擔壓於己身,既是賞識,亦是考驗,更是一場陽謀。

他王安石若接不住,便是身敗名裂;若接住了,前方亦是刀山火海。

“然,豈能因噎廢食?”王安石睜開眼,目光恢複了一貫的銳利。他深知,欲成非常之功,必聚非常之力。

他絕非隻會埋頭猛衝的莽夫,鄞縣的經驗告訴他,變法需要藍圖,更需要能將藍圖變為現實的、忠誠而精乾的隊伍。

此刻,他必須立刻行動,在奔赴更凶險的戰場前,為自己打造一副堅實的甲胄。

抵達大名府館驛的當夜,王安石閉門謝客,於燈下奮筆疾書。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奏章,而是一篇深思熟慮的戰略陳述和人才請調令。

他深知,年輕官家趙頊是他變革理想最根本的依托,必須直接而有效地爭取支持。

奏章開篇,他並未贅言感激,而是以沉痛的筆調,直陳河北田政積弊之深,

“胥吏因緣為奸,豪右隱匿如壑,小民啼饑號寒,非雷霆之力,無以蕩滌瑕穢”。

他將滄州遇到的困境提升到“國本動搖,北疆堪憂”的高度,旨在激發皇帝的危機感與決心。

接著,他筆鋒一轉,表明心跡:“臣雖愚鈍,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報陛下知遇?然河北兩路,幅員千裡,情勢萬端,非臣一人之心力所能周悉。”

此言既表達了忠誠,也道出了實情,為後續的請求鋪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核心部分,他提出了具體而微的用人請求,精準如手術刀:

“伏乞陛下,召江寧府陸佃,授河北荒田勾當公事,讚畫機宜。”

他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陸佃字農師),理由是“學有本源,曉暢民事,忠誠可恃”。

王安石深知,政策的靈魂在於思想的統一,陸佃深諳其“新學”精髓,是確保改革不偏離航向的思想舵手和首席智囊。此請,意在掌握團隊的“大腦”。

“乞調江寧司理參軍盧秉,赴河北協理田畝訟獄。”他舉薦以精明強乾、精通律法著稱的舊部盧秉字仲甫)。

理由是其“明習法令,精於勾稽,堪破奸頑”。麵對必然層出不窮的土地糾紛和產權訴訟,盧秉這樣的法律與審計專家,是破開地方勢力護甲必不可少的“利刃”。

“水利乃農事命脈,侯叔獻既受命治河,不可輕動。然規劃不可廢弛,臣舉薦秘書省正字曾鞏,協理水利文書規製。”

對於關鍵的水利人才,他靈活變通。既然頂尖專家侯叔獻被皇帝欽點治理黃河,他便退而求其次,舉薦好友曾鞏字子固)。

曾鞏雖非專才,但文章蓋世,吏乾出眾,且對民生水利素有見解,足以擔當前期規劃和文書製度建設之責。此請,展現了他的務實與變通。

奏章最後,他再次強調:“此數人者,得其一可助臣理清脈絡,得其眾可望奠定根基。伏惟陛下聖鑒,速賜裁斷。”

他將人才的支援視為成敗的關鍵,語氣懇切而急迫。

這封奏章,如同一份精心撰寫的項目計劃書,既有宏觀的戰略分析,又有具體的人力資源方案,充分展示了王安石超越一般儒生的縝密思維和務實風格。他不僅是理想家,更是清醒的戰略家。

喜歡宋神宗的新宋請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 影視囤貨:從任務中攢夠生存底氣 穿越之我帶著係統混編製 天柱說明書一個穿越者獲七件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