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走到城牆邊緣。腳下,是深達數十丈的塹壕,對麵是犬牙交錯的敵台。他手中的玉米穗,在風中輕輕搖晃,頂端的須絲如同金色的指針。
“夯土之力,非僅人力。”儺麵人的聲音透過青銅麵具,帶著奇異的金屬嗡鳴,卻清晰地傳入每個墨者耳中,“大地有脈,蒼穹有息。日月懸天,其引潮之力,可移山嶽,可撼海疆,焉不能為我築城所用?”
在墨者們驚疑的目光中,儺麵人將手中的玉米穗輕輕插在牆頭的垛口縫隙中。暗金色的苞穀粒在夕陽下微微閃爍。
他抬起雙手,十指在虛空中快速劃動!指尖過處,竟帶起淡淡的、帶著土黃色光暈的軌跡!軌跡並非雜亂,而是迅速在空中交織、構建出一幅動態的、立體的力學模型!
模型核心是那段問題牆基的簡化結構,其上標注著土質參數沙土混合比、內摩擦角φ、粘聚力c值…)。
模型上方,是模擬的日月星辰運行軌跡,其引力矢量被分解、量化,形成作用於城牆結構不同部位的、隨時間變化的動態荷載箭頭!
模型旁邊,則是一個不斷演化的、描述夯土在周期性荷載下蠕變與固結效應的微分方程:
?σ?t=d(?2σ?z2)+γ(?e_v?t)f(t)
其中f(t)正是日月引潮力隨時間變化的周期函數!
“看!”儺麵人指尖點向模型核心,“流沙坡,土質疏鬆,傳統重夯易震散結構,反促沉降。當借天力!算準日月引力疊加於牆體垂直方向之峰值時刻通常為子午或月過中天)!”他的手指猛地向下一壓!
模型中,代表日月引力的動態荷載箭頭瞬間增大、同步垂直作用於牆基!與此同時,模型中那段問題牆基的結構線,在同步荷載下,非但沒有加劇變形,反而顯示出一種被無形之力壓實、沉降趨於穩定的狀態!
“於此引力峰值時,”儺麵人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以輕夯!高頻!觸之即走!引天力入地脈,共振沙粒,促其自重排擠、自然固結!此乃——‘引力共振夯築法’!省人力七成,強牆體三倍!沉降…可消!”
他指尖的土黃色光暈模型瞬間消散。插在垛口的那穗玉米,頂端的須絲在風中輕輕一點,仿佛在無聲地確認著計算結果。
墨者們如遭雷擊!他們看著那段問題牆基,看著垛口隨風輕點的玉米須,又看看西沉落日下那輪即將升起的滿月輪廓。一種醍醐灌頂般的明悟,混合著對天地偉力的敬畏,瞬間淹沒了他們!
“引…引天力…築城?”為首的墨者聲音顫抖,眼中爆發出狂熱的光芒,“師兄!此法…此法可救萬民於水火!可築…不摧之長城!”
儺麵人沉默著。他緩緩轉過身,不再看那激動的人群,不再看那蜿蜒的巨龍骸骨。他麵向南方,麵向帝國心臟——鹹陽的方向。殘陽如血,將他的剪影和那猙獰的青銅儺麵,鍍上一層冰冷而悲愴的金邊。
凜冽的朔風,如同曆史的歎息,猛烈地掀起他玄色的衣袂,也吹動了那猙獰青銅儺麵的一角。
麵具的邊緣,被風掀起了一線。
僅僅是一線。
昏黃的光線下,那麵具之下露出的,不是冰冷的機械,也不是腐朽的枯骨。
而是半張臉。
線條清晰的下頜,緊抿的、略顯蒼白的唇。最令人心臟驟停的是那暴露出的、一隻眼睛。
那眼睛…年輕、深邃,瞳孔中仿佛沉澱著星辰大海的幽光與九鼎崩裂的塵埃。眼神平靜,卻帶著一種洞穿千古、看透世情的睿智與…一絲難以言喻的、與碣石東渡那人同源的孤寂。
赫然是周鳴年輕時的麵容!
風掠過,掀起的儺麵一角落下,重新將那半張驚世駭俗的臉龐掩入冰冷的青銅之後。隻留下那隻眼睛最後投向南方的、仿佛穿透了千山萬水、直抵鹹陽宮深處的目光,如同兩柄無形的、由數學與宿命鍛造的利劍。
當碣石之畔那承載著血肉與混沌星圖的東海孤舟,徹底沒入鉛灰色晨靄的懷抱。
九原塞上,長城之巔,那覆蓋著青銅儺麵的身影,已然轉向鹹陽。
那雙一隻烙印著九鼎星圖、一隻倒映著長城磚石的眼睛,已如精密的算法,深深烙進了華夏奔湧向前的命數洪流之中,再無分彼此。
喜歡數學易聖:我在春秋當國師請大家收藏:()數學易聖:我在春秋當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